《肖申克的救贖》中,為什麼瑞德第三次出獄成功了?

大家好我是VAE


.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描述了瑞德三次的假釋場景,三次面對假釋官瑞德的不同表現。

但瑞德在第三次才能獲得假釋,至於原因,我們可以從他三次的表現中可以窺探一二。

.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肖申克的救贖》常年佔據著豆瓣榜上的TOP1,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的經典。

在肖申克監獄中,瑞德可謂是混得很是不錯,在錯綜複雜的人際中,混得如魚得水。

在監獄中,瑞德面對任何人都能有著自身的辦法,面對其他人的需求,他都能幫忙搞到。

但唯獨在自己的假釋中,接連敗下陣來。

.

好了,扯遠了,咱言歸正傳。

.

第一次假釋: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應該還記得當時瑞德的表現吧。

在其和假釋官對話的過程中,瑞德刻意的表現出自己已經是悔過,已經認清自己的過錯並且改過自新。

在話語中,注意到,瑞德所說的每一句話,基本都是套話。

刻意的表現出誠懇。

正所謂,過猶不及。在瑞德非常用力的表現出自身的情感,頻頻的說一下套話,反而會讓得假釋官認為瑞德是為了能出去而故意表現出來的。

那麼,這樣會讓假釋官覺得瑞德是有著目的性的,故意為之。而瑞德所說的,在假釋官的判斷中,並不可信。

所以,給到了假釋官如此的印象,瑞德所得到的結果基本也是可以預料到的。

假如你是假釋官,對於瑞德的表現,你也會做出同樣的抉擇。

.

第二次假釋:

十年後,瑞德坐在了十年前的同一個地方。

或許是經歷過了十年的肖申克中的生活,瑞德對於假釋已經是沒有了第一次的熱衷了。

在瑞德說話的語氣中,瑞德只是機械性的說出和十年前所說過的話。

行為語氣中,也沒了十年前所表現出來的那麼刻意的誠懇。

或許在十年的時間裡,瑞德已經是被打磨了意志,這一次的假釋面談,瑞德已經是看做一個過場罷了。

同樣的套話,經過十年後的時間再說出來,即使沒有了十年前那樣的具有目的性的表現,但是在假釋官的角度中,瑞德還是沒有說心裡話,說真話。

那麼,在假釋官看來,這並不是認清錯誤,改過自新所該有的。

這只是一個過場罷了,在電影中,第二次的假釋場景中,不知道是不是導演刻意為之,電影中的描述也有意的加快了節奏。(這只是我個人這麼覺得,勿噴呀)

所以,結果:駁回!

.

第三次假釋:

第三次坐在同樣的位置上。

瑞德已經是對於假釋這件事情看開了,而這也恰恰的讓瑞德爆發,說出了自己內心的話。

心態上的變化,瑞德讓假釋官看到了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

瑞德知道了老布的結局,也知道了一個被監禁幾十年的人,出到社會上到底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場景。

瑞德表現的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卻也真正的向假釋官訴說著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假釋官同意了。

對此,我認為有著以下的因素。

第一:瑞德已經是老了,即使是放出去也不會再有危害。

第二:瑞德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讓得假釋官覺得,肖申克這座監獄已經是做到了它能做到的事情。

第三:瑞德已經對出去不在抱有念想,假釋官也知曉到了瑞德心中的想法,假釋官認為瑞德已經是被肖申克打磨掉了意志,至於是否真的悔過,已顯得不太過重要了。

.

說到這裡,請允許我插入一個題外話:或許沒有安迪出去前讓瑞德出去後幫忙的事情,讓得瑞德有了一個念想,一件事情可做,或許真的會做出和老布同樣的選擇。

.

在電影中,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最後,導演有一個刻意的安排!

瑞德出去後,電影所表現出來的場景,和老布是一模一樣的。

同樣的大巴,同樣在大巴上空洞的眼神,同樣的在一家便利店做著政府為其安排的工作,同樣的住在了同一個房間。

唯一不同的,就是兩人的結局了。

我認為,這個場景對比很是重要,表現給我們的就是這個電影的核心思想:救贖。

在瑞德在想通了,要去尋找安迪所留下的疑問時,在他準備出發的時候,電影中特寫給到了老布所留下的字。在老布的字下,瑞德也留下了一行字。

這就是救贖,瑞德在安迪的引導下,完成了自我救贖!!

.

.

以上內容,僅是個人看法,純手打,覺得ok的話,請各位看官手動點點讚唄。

同時,你的解讀是怎樣的呢?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寶貴的看法!

.

.


思悟影視


第一次申請:坐牢二十年,老朽的官僚。

瑞德進入房間,看見對面坐著五個禿頭老年人,暮氣沉沉。其實對於他們五個而言,這不過是一次例行公事,走個場面罷了。

所以他們只問了瑞德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改過自新?”

而這個問題,瑞德不論有沒有撒謊,最終的結果都是註定的。

因為對於這五個人來說,在即將退休的年齡,不犯錯便好。不論犯人是否改過自新,都不能放,這樣便不會出現問題。

誰能保證罪犯出去便不會再犯?對他們而言,安安穩穩混到退休就好。

第二次申請:三十年後,往事重演。

這一次,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對面五個人,並不是上一批的人,而且從年紀上來說,相對上一批年輕了那麼一丟丟。

再次來到這個房間,瑞德依舊心存希望,期望著能夠通過假釋,他說到自己已經改過自新,再也不會危害社會。在他認為,這就是對面那些人想聽的,所以他沒有改變什麼,不過是重複了上一次的回答。

依舊是同樣的流程,同樣的問題,同樣的回答,所以結果也是相同的。

他們完成自己的任務,瑞德再度失望。

第三次申請:年輕的官員,自由的降臨

首先,第三次最明顯的便是年輕,至少中間幾位男性頭髮茂密,沒有禿。

其次,相對之前全部都是男性來說,這次審核有一位女性的存在。

而我們的主人公瑞德,也在幾十年的牢獄生活中,漸漸地被同化,不再相信自己能夠出去。

所以,這一次的他很隨意,不再固定式的回答,開始談人生,談過去青春歲月。

對於習慣了肖申克的他而言,回到社會反而會讓他恐懼,他已經開始害怕改變了。

最後

三次的審核,一次比一次年輕的官員,預示著,越來越好的社會環境。

年輕的官員,他們更願意接受改變,在看到瑞德對過去的悔恨後,他們相信並願意給予瑞德自由。

與此同時,也有瑞德真正悔過的原因,前兩次,瑞德更多的是對自由的渴望,而不是悔過。

他只是用著套話去回答那一個問題,希望得到自由。

而在第三次,他已經被同化,習慣了一切,對於自由不再渴望,更多的回首往事,對過去那個年輕人的悔恨。


戲言浮生夢,閒談劇中人,我是戲語瘋言。




戲語瘋言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老瑞德在第三次假釋時,終於獲得了自由。相比於前兩次的假釋審問,最後一次的瑞德可謂言辭激烈說話不留情面。可就是這樣反而能獲得了假釋通過得到了自由,為何會如此?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其實細心一看,還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分析原因前,我們得先來了解一般監獄假釋的前提和基本條件:1.犯人服刑達到原有刑期的一定時間(在那個時候的美國,達到刑期的三分之一就可以申請假釋了,好比刑期是30年,服刑10犯人就可以申請。)2.犯人監獄遵守監獄規則。3.通過一些審核被認定為的確有一些悔改表現,且不會再給社會帶來危害。這就是假釋的前提和基本條件。下面分析瑞德之所以獲得假設的原因。

一.假釋審問官通過最後一次假設審核與瑞德前兩次假釋時所謂的悔改表現對比,覺得其是真有悔改。

看過《肖申克的救贖》的人都知道,前兩次瑞德被假釋審問官叫去時,瑞德一個勁兒的迫不及待的表現說其如何真實的悔改和知錯了,可以說那個時候的他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對自由的渴望,想要迎合審核人員想要聽的說辭,以至於其所謂的悔過自新表達的非常官方和千篇一律。

絕大多數想要通過假釋的人說的都會是他那一套說辭,在當時經驗豐富的假釋審問官看來,像瑞德這一類人所謂的知道悔改不過是為了能得到自由而刻意說的話而已,畢竟能這麼快這麼迫不及待認錯悔改的人其內心是不可能真的悔改了的。

而在第三次假釋審核人員到來時,對面的老瑞德,從老友安迪事件中對自由和希望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因為他此刻已經深刻的認識到,所謂的改過自新無非就是一套自欺欺人的說辭而已,因為改過自新就是彌補自己曾經放下的錯誤。而他已經不可能去彌補了,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因為他的錯誤傷害了別人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被關在監獄這麼多年,他已然從一個稚嫩的年輕人到如今的垂垂老矣的老人,這種遺憾是他已經永遠無法彌補的了,所以他何談改過自新?因為他永遠無法再改過自新了,這是一種思想的改變,是瑞德對自身所犯錯誤的一種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改變。這是前兩次假釋審核人員沒有從瑞德身上看到的,而這也正是審核人員想看到的,因為只有這樣的表現才證明了瑞德是真的有改過自新了。

二.因為老布和安迪的事兒,瑞德對自由已經不再那麼渴望,還有其對自己所犯下錯誤的愧疚,他甚至認為自己就該待在監獄裡。

因為老布出獄不久適應不了新世界的生活而痛苦直至最後自殺,當時的瑞德就說到過這種體制問題:“起初你討厭他,然後逐漸的習慣了他,足夠的時間後你開始依賴他,這就是體制,當我們習慣於一種制度的時候,我們就成為這種制度的犧牲品。”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瑞德的感同深受。

在面對假釋審問官的提問時瑞德回答:“後悔?事實上我沒有哪一天不後悔,我後悔不是因為我在監獄服役,也不是因為你們我應該覺得後悔……趕緊把你的章蓋上去吧老弟,別在浪費我的時間了,說句實話,我根本就不在乎。”事實上瑞德認為他就應該待在監獄,應該接受懲罰,這才是一個人內心真正後悔的標誌,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對能否在走出監獄已經不在乎了。對於瑞德來說,後悔曾經犯下的錯,繼續在肖申克監獄服刑就是自己的救贖。

在假釋審問官看來,一個人越是能坦然面對自己接受懲罰的現實,就代表他改過自新的越好,你越不想出去,就代表你已經在悔改在反省在救贖,所以那一刻,假釋審問官才毫不猶豫的蓋上了章同意假釋。


熒幕精彩瞬間


第三次和假釋官員談話時,瑞德已經服刑了40年了。

與前兩次的假釋談話不同,第三次的瑞德的回答不再那麼官方含糊,而是將真情實感毫無保留地流露,將心裡滋味一傾而出。

將後悔滿懷但卻無助又無奈的痛苦抒發得令假釋官沉默感思,令觀眾心疼感動。

面對假釋官,他臉上卻不是迫切和渴求的表情。

已經經歷了兩次假釋失敗的他,不再像曾經那樣強調自己已經改過自新了。

這次的他說話毫不客氣,有些氣憤,更多的是無奈。


瑞德說:“我每天都在後悔,但不是因為受到懲罰才感到後悔,回首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想給他講道理,告訴他還有別的方式可以解決,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可現在辦不到了,因為那個孩子消失了,只剩下我一個垂老之軀。

我得接受這個現實。改過自新?狗屁不通用,你蓋章吧!別再浪費時間了,我跟你說實話吧,我他媽早就不在乎了。”

結果令人出乎意料,結果令人驚喜萬分,這次假釋官蓋不再是拒絕的章,而是准許的章。

對於一個假釋官來說,耳邊已經縈繞過無數聲的“我改過自新了”,“我後悔犯罪了”。

而瑞德的這種為年輕的自己犯過錯誤感到壓抑痛苦,為無法彌補錯誤感到無奈悔恨,為自己的處境坦然接受的回答,讓假釋官感到印象深刻,聽到了心裡去。


壹條電影


有些東西你越想得到反而越得不到,有些事你越想去證明反而越讓人懷疑。《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假釋審核官員也許就是這樣的心態,所以前兩次才不相信瑞德。其實也很合理,生活中很多人總是試圖去炫耀和證明自己沒有的東西。

讓我們回顧一下瑞德前兩次的假釋申請。


第一次是在他服刑20年的時候,他申請假釋時一再的向假釋官解釋自己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罪行改過自新了。可是過於急迫的解釋反而讓假釋官懷疑他是否真的改過自新,或者只是為了早日出獄,於是拒絕了他。第二次是在他服刑30年的時候,為了出獄他更加誠懇的表示自己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態度,然而依然無法讓假釋官信服,仍然拒絕了他的請求。

這裡突然想到了一個類似的問題,當你被關進精神病院的時候,如何向醫院證明自己是正常人?有很多答案,其中網友們公認最可行的就是服從醫院的安排,該吃藥吃藥,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

同理也適用於此處,第三次的時候瑞德已經沒有那麼渴望證明自己了。這時候瑞德已經服刑40年時,其實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也對於是否能夠出獄不抱什麼太大的希望。大半輩子與社會脫節,他出去了也難以適應外面的生活。這次假釋官問他是否後悔時,他沒有單純刻意強調自己的悔意,只是平靜的講述自己過去是多麼愚蠢和幼稚,自己如今已垂垂老矣,不再是過去什麼都不懂的小男孩了。其實從這裡,假釋官就已經能感受到瑞德的改變,更明白他已經沒什麼社會危害性。最後瑞德也絲毫不在意是否能通過申請了,態度甚至不太友好。沒想到最後缺通過了假釋,重獲了自由。


老生觀影


這三次瑞德的不同,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brooks出獄後的結局極大的降低了他想要出獄的積極性,還有前兩次審查員的拒絕已經使他有些絕望了。另一方面,這和審查員是有一定關係的。這兩方面不太好說哪方面原因比較重要,但是後者需要著重說一下。前兩次的審查員高高在上,都是年紀和他差不多的老油條,瑞德不敢放肆;而第三次的審查員微笑服務,而且換成了年輕人,瑞德就放的開了(在這裡又要忍不住贊一下摩根·弗里曼的演技啦,真的細節)。

這就是一個良好的服務態度帶來的差別,這部分導致了兩次審查當中瑞德回答的截然不同。它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第二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瑞德的主觀原因了。前兩次瑞德的回答基本相同,在我們看來兩個字就能概括,那就是:套路。回答的很漂亮,態度也很好,但是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真情實感,為了回答而回答。而第三次就不一樣了,不僅有很多髒話,而且和審查員是有交互的。這個對話過程當中瑞德表達了自己在獄中這麼多年的真實感悟,最重要的,在他的表述當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覺到他深沉的懺悔和厚重的滄桑。很明顯這打動了審查員,從而使瑞德通過了這次審查。

還有一點,我覺得瑞德即使前兩次就像第三次這麼說也基本上不會被通過。我們可以看一下Brooks,他被放出來的時候明顯已經很老了,那麼之前肯定已經經過了多次審查了,而且還沒給過。那麼為什麼最後給過了呢,因為後面brooks後面自己都說了,它已經太老了,不可能像年輕的時候那樣胡作非為了。這就說明前兩次的審查員基本不會給過,因為之前的審查員怕給過了之後萬一那個人再犯罪的話自己會擔責任,所以只有他們採取了犯人沒有犯罪能力的情況下才會給過的做法。(第三次的審查員變化這麼大我認為是體制改革了,政府對犯人的重視程度增加。畢竟之前報社報道了典獄長的大新聞)然而當一個人沒有所謂犯罪的能力了其實就是這個人已經基本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了,就像Brooks,最後只能選擇上吊。從這可以看出原來的審查簡直就跟沒有一樣,甚至沒有還好一點。他們這種審查完全違背了給犯人改過自新的機會的這種初衷。因為給了還不如不給,Brooks不出獄的生活比起出獄的生活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當然,也有可能是體質和審查員的看法根本沒變,純粹是因為瑞德已經老了,沒辦法犯罪了。畢竟電影只表現了瑞德一個例子。不過有一點,瑞德放出來時的年齡相對brooks還是很年輕的,brooks最後感覺得有70往上了,瑞德好像也就60左右。


小晨娛樂說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經典電影,一千個人看,會有一千種解讀。

樂哥認為:瑞德在第三次申請保釋時,獲得批准,是因為保釋委員會覺得瑞德已經被肖申克監獄改造得“體制化”、“去希望化”、“去自由化”了。

換句話說,不管以前做過什麼,現在的瑞德對社會來說已經完全“無害”了,所以才釋放了他。



“肖申克監獄”,是一個磨滅人所有希望的集中營。

囚犯進監獄的第一天晚上,會號啕大哭,經過幾十年的“體制化”生活之後,會對圍牆外面的世界產生恐懼。這期間,人的希望被一點點磨滅,剩下的,只是一副軀殼。

典獄長山姆曾經說過:“將你們的肉體交給我,把你們的靈魂交給它(聖經)。”

等幾十年之後,“肖申克監獄”再次把那副軀殼還給你的時候,靈魂已經無處安放了!

從瑞德面對保釋委員會成員的發言可以看出,幾十年前,他也許會痛哭流涕,認罪的同時,希望保釋委員會可以給他一次改過自新機會。現在的他,無所謂了,愛咋咋地,不抱任何希望了。

所有希望,都被磨滅,所以他才被放出來了。

“肖申克監獄”的圍牆之內,是“體制化”,是“規則”。



瑞德保釋獲批之後,在一家超市打工,每次想上廁所,還要向老闆彙報一下,儘管老闆一再強調,上廁所不用經過他同意。但是,幾十年的牢獄生活,讓瑞德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

除了幹活與被人操控,瑞德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他的人雖然已經暫時自由,但是內心,還是被囚禁在那個監獄之中。

他已經被“肖申克化”了,哪怕人已離開監獄,但是內心早就被打了肖申克的烙印,保釋委員會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讓他他通過保釋的。

結語

“有的鳥兒,你永遠也關不住,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上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反過來想,除了安迪這隻特殊的“鳥兒”,其他人都被牢牢關住了肉體,囚禁了靈魂。

“肖申克監獄”只是一個隱喻,他可以是一個人的內心,也可以是侷限我們自身的外部環境。我們在自己或他人劃的“圈”內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哪怕有一天,我們跳出圈外,見識到了更為廣闊的世界,但是,幾十年的生活慣性,還是會將我們拖回圈內。

願,每一隻鳥兒,都有一顆嚮往自由的心!


樂之者電影


那年夏天

瑞德在那年夏天因謀殺罪被法院判處了無期徒刑,那年夏天發生的事情影響了整個世界歷史,也改變了美國進程。那年夏天,1927年的夏天發生了什麼事了呢?

1927年柯立芝總統堅信市場經濟秩序,崇尚無為而治的政府,當時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0年時間裡經濟快速發展,催生了泡沫巨大的金融服務業,銀行家們把黃金藏在地下室,市面上發行白紙一樣的美元在流通,沒有金本位的支撐,一切繁榮景象都是海市蜃樓,這一切都為1929年大蕭條埋下了埋下伏筆。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一個拿著10萬美元年薪的合法公民,需要向聯邦政府納稅,需要向州政府納稅,甚至需要向市政府納稅,到手裡的錢不到2萬美元,這讓美國人無法承擔高額稅務負擔。與此同時,美國婦女的女權運動高漲,女性用手中選票威脅議員們制定了禁酒令(丈夫喝了酒,情緒不穩,經常家暴,損壞婦女人身權益),禁酒令規定飲酒的場合和飲酒量,這讓無數酒鬼無法忍受,想盡一切辦法搞酒,搞不到酒的丈夫,情緒更加不穩,妻子遭到家暴的頻率和強度更高。

那年夏天面臨著高額政府稅收和禁酒令及瘋狂的股票行情及種族主義政策,有一個叫做歐瑞李的傢伙把炸藥埋到了學校教學樓下面,隨著爆炸聲轟然一聲巨響,200名兒童成為了粉末,那個變態的行徑震撼了整個美國。在那個瘋狂的夏天,瑞德做出了瘋狂的事情,他交不起稅,他喝不到酒,他想到一個可以免費提供住宿和吃飯的地方,就像警察和小偷故事說的那樣,他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弄進去,希望永遠不要出來。

我不再信仰上帝

瑞德在牢裡呆了20年後的一個夏天,那是1947年美國人領導世界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杜魯門在歐洲推行金元外交,美國人成為了世界的債主,華爾街的銀行家們賺的盆滿缽滿,安迪就是他們其中一員。

美麗的妻子和漂亮的豪宅及受人尊敬的職業,安迪努力工作獲得崇高的社會地位,可是他卻忽略了滿足自己妻子的慾望,她揹著他,與隔壁老王搞到一起了。安迪喝了很多酒,他買了槍準備幹掉老王,可是他喝得太多了。第二天,警察在附近的車裡找了他,看到他手上血跡,法院按部就班審判了他,他被判處謀殺罪成立,需要在裡邊待上很長一段時間。安迪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悔恨自己衝動奪走了妻子的生命。

瑞德第一次看到安迪的時候,覺得他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小白臉,沒有什麼異於常人的地方。安迪在偶然機會發揮了他精通財稅的專業,幫助獄警成功合法避稅,為獄友們贏得了一次向正常男人們一樣坐在屋頂喝啤酒的權力,這是給了他們人生的尊嚴。瑞德開始關注這個小白臉,同時也要面對自己的人生,人生需要靠爭取才會有希望。

瑞德此前已經經歷了數次假釋申請,他已經變得麻木了,他自己面對假釋都覺得可笑,他對假釋審查委員會的人說:我已經改過了,我知道錯了,監獄的生活讓我受到懲罰,我不該那樣做!假釋結論報告是:不通過。

安迪這個時候,正在為爭取改善監獄圖書館條件向議員們寫信,寫信寫了十年,他一直沒有停止過,最終讓議員們無可奈何答應撥款建設圖書館。瑞德還要繼續,他認為這只是個開始,監獄需要更大剛好的圖書館來安放迷茫的靈魂。與此同時,瑞德的第二次假釋申請免試開始了,他精心準備,非常虔誠的對他們說:我開始信仰上帝了,我虔誠悔悟我犯下的過錯,我已經不期待寬恕了,那是我罪有應得,我不會再傷害別人了。假釋委員會結論依然是:不通過。

安迪寬慰了瑞德,瑞德成為安迪給監獄長做假賬得力助手,這些國家公務人員正在想盡一切辦法偷稅漏稅,而可笑的是他們卻負責看管和抓捕偷稅漏稅的罪犯,並且負責改造他們。他們正在孜孜不倦的享受著工作樂趣的時候,監獄進來了一個小偷,這個小偷吹牛的時候說到自己和同夥一次行竊看到一個銀行家老婆偷情,他們被發現後,同夥槍殺了姦夫淫婦,而愚蠢的警察竟然認為是醉醺醺銀行家做了這件事,銀行家入獄了。小偷吹牛的故事和地點正是安迪的家,安迪說服小偷為自己作證,自己將付一大筆錢給他,小偷答應了。監獄長為了防止自己偷稅漏稅秘密洩露,涉及殺害了小偷,安迪想找監獄長理論,卻被教訓後關押了起來。

瑞德知道所有事情,但是作為階下囚他沒有任何辦法,安迪找他要了一把鶴嘴鋤用於雕刻消磨時間,同時還要了一張性感女明星安茱莉的海報,安迪此時開始了自己靈魂救贖計劃,十年如一日的挖崛逃亡的地道,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安迪逃出昇天了。瑞德第二天早上,監獄長查房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韋德想起了安迪的囑託,如果他可以出去一定記著去自己與妻子第一次相遇的榕樹下一塊石頭壓著一個鐵罐,那裡面有驚喜給他。

假釋委員會又一次審核瑞德的假釋申請,老瑞德已經心如死灰了,他兩眼無光,麻木的對著他們說:我已經不知道什麼是自由了,也不希望什麼自由,年少輕狂做的錯事讓自己失去最美好的青春。你們愛怎麼處理怎麼處理吧!瑞德轉身離去,這一次他的申請通過了。

1967年的夏天,瑞德走出了肖申克監獄,他可以自由的喝酒,他可以自由自配人生。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裡,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裡,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髒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肖申克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衝動。在監獄裡,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華盛頓郵報》評

唐俊龍55398571


問題:《肖申克的救贖》中,為什麼瑞德第三次假釋才成功?

影片中瑞德其實是第四次不只是第三次,為了使劇情不拖拉,省略掉了一些,這個可以從假釋審核官說的話來驗證,每服刑10年有一次申請假釋出獄的機會,而剛好到瑞德服刑滿40年的時候成功假釋出獄了。

那麼為什麼第四次的假釋申請卻被審核人員通過了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瑞德被監獄體制化了,這個可以從瑞德在劇中說的幾次說話中得到驗證。

第一次,是在布魯克假釋後

瑞德說:“他只是體制化了,坐了50年的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過書,在獄中有地位,出獄就成了廢人,雙手犯關節炎的囚犯,想向圖書館借書都會被拒,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離不開他,這就叫體制化。

第二次,是在安迪與瑞德講述自己出獄後要去什麼地方的時候

瑞德說:”我在外頭吃不開的,我一生都耗在肖申克,我已體制化了,就像布魯克一樣,我在牢裡讓你有求必應,一出社會,電話簿裡樣樣都有,但我連查都不會查。“

從兩次的說話中,我沒可以看出,幾十年的牢獄生活,已經磨平了瑞德的稜角,磨滅了他對獄外生活的憧憬,幾次假釋申請被拒,磨滅了他可能認識新事物的機會,在這四處的高牆內,他有著自己的小供貨渠道,出獄後他什麼都不是,甚至連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也沒有,這讓他感覺的迷茫、害怕。

正如瑞德在最後一次假釋申請的時候說的那樣,他沒有一天不後悔當初所做的錯事,不是因為接受懲罰後才後悔,而是因為他無法回到過去,去勸誡當初年少無知的自己,年老的身體已不適應外面的社會。

而審核人員最終同意瑞德的假釋,則是從瑞德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他已經被監獄體制化了,年邁的身體,消極的想法,已無法對社會產生危害,這就是所謂的體制化。

禁錮你的身軀,從精神、從思想上一點點侵蝕,直到你變的眼界狹窄,與世界脫軌。從失去自由的那一刻起,永遠讓你不敢想重獲自由!


小星哥侃電影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前兩次假釋失敗是因為諾頓的干擾。因為瑞德知道諾頓的不少秘密,諾頓怕他出去亂說,所以假釋沒成功。同時揭露了美國社會的黑暗。

諾頓的死,瑞德得到了出去的希望。

諾頓在監獄呆了四十年,一個老人,隨之而來的是疾病,養老。美國政府無意於給一個囚徒養老買單,所以釋放。出去自生自滅。是歷史的必然,也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管理人員看到他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麻木,只會說客套話(申請假釋時),安迪出去的同時他也得到了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