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大多數家長有時會分不清孩子們行為的好與壞,對於家長們自認為不正確的行為經常會使用比較嚴厲的手段制止。但有一些孩子們的舉動行為很可能是暗示智商高,家長們要儘可能的學會判斷孩子們的行為,不要誤將“聰明”的表現當做壞毛病。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這4種寶寶很“難帶”,長大後卻很聰明

1、小話嘮

孩子總是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好似腦袋裡裝了許多神奇新鮮的事情,每天都會滔滔不絕。話癆的小孩,他們講重複的語句,總是詢問一些重複的問題,家長們不厭其煩。所以家長總是選擇忽視,但這樣的方式是錯誤的。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孩子正處於感知世界,提升認知能力的發育時期,對身邊的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理。眼睛觀察到一些奇特景象,腦海就會形成一些問題,然後向家長提問,這是一系列的思考反應過程。若家長們總是置之不理,就是在變相抹殺孩子的好奇心。因此家長應該多一點耐心,回應孩子。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2、喜歡發號施令

有的孩子會向家長或者是他們的小夥伴們發號施令,像一個小幹部一樣,佈置一些簡單的任務。家長會錯誤認為孩子們是不是太霸道了一些?其實這是孩子們的組織能力正在慢慢體現出來,有些孩子們天生就是領導者,他們的領導者氣質從小就會體現出來。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喜歡發號施令的孩子,會對一件事情有所規劃,對人員的分配,資源的佈置有合理的劃分。同時他們會對不同人的性格特點有精準的認識。家長們不要認為孩子們這樣的行為很自私,這只是他們的領袖氣質在慢慢的萌發。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3、瞎編故事

有些孩子會對一些事物賦予名稱,會用不同的物體創造一些故事,家長們會感到訝異他們是如何將兩個物體聯繫到一起?認為孩子們是在瞎編故事,沒有邏輯章法,但這恰好體現了孩子們強大的想象能力。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幫助孩子們創造一個神奇其豐富的想象世界,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孩子們就會真正地感受到知識為他們帶來的快樂。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4、好動寶寶

有些孩子不能在板凳上多坐一秒鐘,家長時常擔心好動的孩子無法快速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沒有好的注意力,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學習活中不能快速投入。教育學家洛克講到:

好動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對於孩子們的好動,家長不必過於擔憂。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好動,恰好體現出了孩子們強大的好奇心理,擁有好奇心理就代表著孩子們擁有快速的思考能力,一般這些孩子能夠快速的捕捉周圍環境的變化,也就是說這一類孩子有好的觀察力,他們會注意到一些不易被人發現的事物,這是聰明的很好體現。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家長們發現孩子可能有不好的行為習慣時,不可妄下判斷,需要耐心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避免錯誤抹殺孩子們的成才機會。

孩子聰不聰明,不只靠天生的智商,後期的培養和開發更加重要。

《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把握幼兒全腦開發關鍵時期,全方位訓練出聰明的頭腦。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蒙特梭利早教全書》: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適合0-6歲寶寶的早教書,融入蒙氏教育理念,包含語言、識字、生活能力、左右腦開發、數學能力、藝術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內容豐富又有趣。

孩子有這4種行為,其實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