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不抱?風靡育兒圈的“哭聲免疫法”,是傷害孩子的毒藥

可樂出生後,不少人曾向我分享過這樣的經驗:孩子哭了不要抱,不哭再抱。

這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專家約翰·華生,在"哭聲免疫法"中提出的理論,避免孩子用哭聲控制父母。

可是,這一曾經風靡育兒圈的理論真的對嗎?

01

相信你也看過很多毒雞湯的文章,大力推廣華生的理論,諸如:

"當孩子摔倒了,越哭越不要搭理他,等他哭夠了自己爬起來,他會變得更獨立自強。"

孩子哭了不抱?風靡育兒圈的“哭聲免疫法”,是傷害孩子的毒藥

由於見效快、省心省力,華生的"哭聲免疫法"曾在美國風靡一時。可後來,事實證明,華生的理論毀掉了美國一代孩子的幸福。

用"哭聲免疫法"養大的孩子,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或精神分裂。

而華生自己的3個兒女,也被他的實驗斷送了人生。

由於小時候情感匱乏造成的精神創傷,他的大兒子在30多歲的時候自殺身亡,女兒多次自殺未遂,小兒子則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才能生活。

更可怕的是,華生的孫輩也難逃厄運,出現了酗酒、自殺等問題。

華生用一生之力,努力打造一個"沒有情感的程序化帝國",卻毀掉了自己後輩的人生,害了這世上無數的孩子。

孩子哭了不抱?風靡育兒圈的“哭聲免疫法”,是傷害孩子的毒藥

02

在孩子的語言發展成熟前,哭是他們與父母建立溝通的重要方式。

孩子通過哭,來向父母傳遞一些需求和信號,諸如拉臭臭了、想喝奶了,或是衣服穿多了等等。

孩子2歲前,幫他建立起穩固的依戀關係,是父母的重要責任。

如果孩子的需求得到及時的關注和回應,那麼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安全依戀,變得有安全感、自信,社交能力強。

但如果孩子的需求長期得不到關注和回應,他會漸漸發展成迴避型依戀的孩子,心理產生極大的扭曲和異常。

孩子哭了不抱?風靡育兒圈的“哭聲免疫法”,是傷害孩子的毒藥

其實,華生理論最大的問題,就是漠視孩子對安全依戀的需求。

美國醫學博士、教育專家威廉·西爾斯指出,父母不及時回應寶寶的哭泣,將導致其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學習成績不好、患多動症的危險,是一般人群的10倍。

孩子哭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回應,給他們充足的愛和安全感。

03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小時候,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照顧,孩子人生的底色便是溫暖的,成年後即便遭遇挫折,也能從童年中汲取力量。

但如果小時候,孩子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愛和關注,人生的底色會是灰暗的,他可能傾其一生,都很難治癒童年時的傷口。

孩子哭了不抱?風靡育兒圈的“哭聲免疫法”,是傷害孩子的毒藥

親子關係,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命運。

相比說法不一的育兒理論,我一直更加相信:無條件的愛,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最後,我真的很慶幸沒有相信所謂的"哭聲免疫法",才養出了現在這個溫暖、自信、愛笑的可樂。

也希望大家不要再相信這種害人理論,及時回應孩子的哭泣,給孩子最好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