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进入大学后培养模式上有哪些优势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进入大学后培养模式上有哪些优势


专业志愿设置


2020年强基计划取代原自主招生。脱离了往年的“招生惯例”,新的招生项目有哪些优势,对于考生未来有什么帮助是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今天来看看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进入大学后培养模式上有哪些优势。


1

强基计划培养优

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二是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三是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是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2

未来培养模式探索

1、小班制

小班制教学在理解上来看是指师生人数呈现在一定比例的教学环境里,一般情况是考生人数在35人左右。小班制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从教学设置的改变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考生表现的机会增加,老师可以因材施教,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培养。

2、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在国内高校中,多出现在高校研究生、博士生阶段。

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3、本硕博连读

所谓本硕博连读就是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起读,中间没有间隔。在大众理解上,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医学类专业培养上,因为相关专业关系紧密,需要长时间倾尽人力物力进行培养,确保考生具备专业领域的相关技能。

温馨提示:

强基计划实行一校一策,考生具体培养模式需要依据高校专业设置和师资等情况多方参考,预计3月底发布的高校强基计划简章会具体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