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比珠三角更有潜力?为何说松散型比紧密型城市群更有前途?

静夜史


谁的经济GDP更有潜力,短期看政策,长期看基础。

短期看政策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在改革开放后享受到了国家政策全力扶持,而且目前政策的红利仍在不断释放。与珠三角相联粤港澳大湾区目标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而长三角定位是建成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尤其长三角地区肩负着中国未来金融中心的期望。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的GDP是高于珠三角城市群的,但珠三角GDP数据港澳两地没有加入统计。应该说,综合各种政策,长三角获取的政策效应预期要略多与珠三角。

长期看基础方面,长三角坐拥中国的三大主要平原地之一,有更广阔的平原基础;而长江水运为长三角发展提供有更幽深的经济腹地;长三角拥有更开放的政策基础,新一代的改革试验田正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潜力更加为人看好。

综合各方面看,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都潜力无限,相比较长三角略大。不过,政策与自然资源之外,一个区域的发展影响因素还有很多。近期一个中兴通讯的事例警示国人:任何区域,创造力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排除经济发展风险的固本支撑,否则经济发展无论靠政策,还是靠它国别人,都会受制于人。

相信发展健康的话,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会成为国内最早享誉世界的城市群。


老杨投资


长三角比珠三角更有潜力,这个观点太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数据支撑,另外松散型比密集型城市更有前途?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首先,衡量一个城市群的发展潜力,并不是看面积或者产业密度,衡量一个区域的发展潜力,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3个角度来衡量:

第一、城市群人口平均年龄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看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首先看这座城市大街上有多少年轻人,咖啡厅有多少年轻人在谈论创业项目,一个城市群的人口平均年龄,就是反应这个城市群的活力,我们对比上海和深圳,上海的人口平均年龄是35.7岁,而深圳是29岁。我们再看下杭州与广州,2018年,杭州人口平均年龄是35.2岁,广州是33.6岁,可以发现,长三角的上海和杭州,相比珠三角的广州和深圳,平均年龄要高一些。这也说明,珠三角的创业活力会略强于长三角。

第二、城市群人口吸引力

一个城市群的发展潜力,很关键的数据,就是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过去是衡量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但姜老师理解,这台狭义了,对人的吸引力就够了,因为现在是“抢人大战”,哪座城市对人的吸引力越强,谁就有未来发展的话语权,人是发展的核心。

从人口吸引力前十名城市来看,深圳、广州、佛山属于珠三角,而长三角只有杭州和宁波两个城市,从人口增量上来看,深圳2018年增加了49.67万人,广州增加了40.6万人,远远高于其他城市。

所以,从人口增量上来看,珠三角明显好于长三角。

第三、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

这是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内生动力,以上海为例,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是64%,而深圳占到了79.5%,广州是73%,杭州是77%,佛山是75.4%,东莞是78.9%,宁波是76.7%,。

总体来说,珠三角的经济内容动力更强一些!

综上所述:

通过平均年龄,人口吸引力、以及经济的内生动力,三个指标来看,珠三角的发展潜力更大一些,而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潜力与该区域的面积没有必然联系的,严格来说,一个城市群越密集,经济的内生动力会更强一些!


蒋昊说经济


个人观点,哪个地区更有前途,主要看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当地政府的效率和合理的商业环境服务意识。

第二,当地人民的开放意识程度,对新生事物,外界新技术新观念的接纳程度。

第三,企业的用人制度,越是论资排辈的氛围越淡,传统国企作风越薄弱的地方越有前途。

第四,运输便利和能源。

第五,资本的丰富程度和支持。

至于当地有多少个大学,真的不是什么重要因素,因为只要你一二三四五条件好,外地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抢着来,拿有多少个大学说事儿的,纯粹是闲的蛋疼。否则西安和武汉两个城市应该名列前茅,而深圳自己就是活生生的最佳范例。

长三角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很多人是把江苏省,上海市加上浙江省,两省一个直辖市算上,而具体提到珠三角,又仅仅指广深东莞佛山等六七个城市,这样比,有点儿,呵呵。

珠三角,除了深广等六七个城市,其实应该涵盖香港澳门,当然澳门太小,主营又是那啥,在地区发展比较上主要用来打酱油,提不提都没关系。加个香港就可以。但香港的特殊情况,使得香港很难和剩下的其他五六个珠三角城市发挥合力和协作,至少十年内都够呛。

个人认为评价地区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五个因素中,

对于第一个,投资不过xx,本身就是企业家用脚选择投票的结果。香港是最好的,上海和深圳,广州大家基本在一个水平。长三角其他城市即使稍有差距,但是也都不大,这项大家可以为不相伯仲,十分制都打8分。

对于第二个,广东沿海接触外来事物超过百年,一向是整个中国最开放的地区,这点上,要比长三角要强一些,长三角上海是最好的,但内地其他城市还是要弱一些。此项珠三角个人认为可以得8分,长三角只能得7分。

第三项,广东珠三角这边国企的比例少于珠三角,因此得分要高一些,珠三角8分,长三角7分。

第四项,能源上都不弱,你有秦山核电站我有大亚湾。但珠三角那几个城市,海运能力,应该强于长三角,因为只有上海临海。这项,个人认为,珠8,长7.5。

第五项,两家差不多,长三角有江浙财团,广东主要是本地加港澳,实力差不多,算长三角稍强一些,因为港澳资金协作方便程度上弱一些。珠7,长8。

因此,个人认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得分是:

长三角8+7+7+7.5+8,共37.5。

珠三角8+8+8+8+7,共39。

各人认为珠三角更有潜力,如果深港能有机协作,可能发挥巨大的力量,深圳最大的问题,就是空间太小了,如果能吞并东莞和惠州,力量可以更加强大,深港一体化也是威力巨大。


流浪在远方的忧伤


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要讨论谁更有前景或者谁更有前途,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两者的体量不在一个等级,简单的数据对比,显然更占优势的是长三角……其实长三角和长三角各有优势、各有所长!

长三角和珠三角可以说是代表了我国的两种经济模式,一个是分散型发展战略,以量为优;一个是紧密型发展战略,以质为优。所以在经济规模、面积、人口、城市数量等基本都是长三角占优,但在城市群协调性、单位面积产出率等方面,珠三角占优。

长三角由江苏、浙江、安徽以及上海三省一市组成,城市数量多大26个,陆地面积约21.1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亿,是我国体量最大的城市群。长三角的城市定位是一主多副,即上海是主心骨,南京、杭州、合肥为城市群副中心,还有很多经济强市,其贡献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是国家定位的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长三角对标的是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本身也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这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经济规模都在2万亿美元之一,跻身全球前十大经济体行列。



珠三角或者现在说粤港澳大湾区更合适,它由广东珠三角九市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陆地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大约长三角的1/4,而人口7000万左右,不到长三角的一半。珠三角拥有香港、广州、深圳三座世界一线城市,是我国经济产出率最高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的是全球三大湾区,即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未来它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四大湾区之首。


锦绣中源


撇开松散型,还是紧密型的问题讨论。先从区域位置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潜能。在我国具有国家战略的规划有5个,包括全局性的一带一路规划,东中西部全面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京津冀一体化规划、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长江经济带

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是以长三角为龙头的带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全面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沿海地区的江浙沪地区、以武汉、合肥、江西、长沙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还有长江源头的成渝城市群。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不仅在本区域具有引领全国的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强大的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大后方支撑。整个规模和格局都是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

泛珠9+2

在珠三角地区有小珠三角就是9+2的粤港澳大湾区,大珠三角是粤港澳地区(广东全域)、泛珠三角9+2。其实泛珠三角9+2,是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云南和贵州,加上港澳。这个区域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及总体实力(含重复)是完全可以与长江流经济带相抗衡的。可为什么国家没有把泛珠纳入国家战略性规划范畴?那就是长江流域的经济凝聚性和辐射作用要比泛珠更强。

因此,从紧密型和松散型的广义角度看,以长三角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的紧密型要比泛珠9+2强,而且经济发展潜力和未来的爆发力也要大一些。这也是长三角的主要是具有统领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作用,内向型变大。而珠三角地区是带领泛珠地区向外发展,极具外向型的特色。


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经济凝聚性更强,区域内的产业分工、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交通便利等方面极具优势。这种城市间全面融合的爆发力是极其巨大的,市场化程度、国际化程度、全球产业链上的分工也是更加明确,看中国未来是否可以超过西方的高新科技产业,那就要看珠三角能够走多远!

长三角(含上海都市圈)

在长三角上升国家战略以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也将形成全面竞争的格局,远没有珠三角那样的产业互补性。上海也最先形成1+7城市圈格局,而杭州、南京和合肥也是各自形成自己的都市圈。这就是未来长三角地区的竞争格局,三个或四个以上的都市圈相互竞争,也一种松散型的城市群格局。

世界在变,城市发展的格局也是在变。

城市群的发展未来远没有互补性极强的都市圈更具有发展战略意义,未来的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竞争将集中在上海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竞争。杭州、南京都市圈都是次级都市圈,不具备参与全球资源分配的实力。

而上海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竞争中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那一天,也就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第一梯队的时刻。

松散型经济的发展只能是规模性的扩张,而紧密型的城市融合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


鞅论财道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两个区域。在规模上前者更大,横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座城市。相比之下珠三角的规模要小得多,即使是相对宽泛的概念,也只包括广东九市,以及香港和澳门。(△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至中国夜晚光亮最高的两个区域)

这两个城市群谁更有潜力呢?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个人更偏向于后者。不过现在珠三角城市群这个概念逐渐被粤港澳大湾区所取代,在地理位置上,这两者几乎是等同概念。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也出台了规划纲要,意图将其打造成和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相媲美的世界级湾区。

当然我并不是说长三角没有发展潜力。这个人认为如果两者相比,珠三角的发展潜力更大。对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特点,前者以量取胜,后者以质取胜。珠三角有深圳、香港、广州三个国际都市坐镇,未来的发展潜力要高于长三角。

松散型城市群和紧密型城市群谁的发展更好?至今,学术界并没有定论。况且这两个概念都还有极大的争议,至今并没有对紧密型城市群和松散型城市群做一个非常完善的概念界定。什么叫做松散,什么叫做紧密?为什么长三角就是松散,而珠三角就是紧密呢?这是怎么界定的?因为城市之间地理距离的远近吗?

在这两个城市群类型中,个人觉得紧密型城市群的发展更好,理由是紧密型城市群更容易产生超级城市。


财经知识局


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价值。松散型比紧密型城市群谁更有前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定之规。因为一个城市群的发展前景,与诸多因素相关联。个人认为,长三角应该比珠三角更有前途。

首先是区域的服务能力。

深圳能够用40年时间,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城市,是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首先是中央给予深圳的特殊政策,这是基础;其实是广东在中央指导下给予深圳的支持;但核心还在于,深圳的开放态度。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中央、广东给予再多的政策,深圳也是冲不起来的。

目前来说,中央对长三角与珠三角,大致是差不多的。所以双方这方面是“平手”。

其次是地理要素。

这方面双方也是相差仿佛。

长三角与珠三角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好地儿。这方面就不展开。

第三是创新创业氛围。

这方面,二者也是很接近。

上海更容易吸引外资进入;但上海周边城市,确实创业创新氛围非常浓厚。深圳是创新创业重地,香港是跨国公司进入内地的首选城市。

第四是资本支持。

珠三角好像略有优势。

对国内资本来说,长三角更吸引人,上海有主板、科创板等。但珠三角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有先天优势,香港本身就是最自由的国际商业中心、资本流动中心,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还有深圳的中小板、创业板。

第五是辐射范围。

这方面,长三角优势比较明显,尤其是还有一个长江流域,直达西部。辐射的范围更大。而且长三角聚集了中国最发达几个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

珠三角只要是粤语系,是集广东一省之力。

那么总体来说,长三角确实潜力更大,毕竟是多个发达省份共建。而珠三角要略逊。


波士财经


今天同时间段 同比例尺 还是长三角地方大啊




戴文245722378


缺少了企业家精神这一方面。江浙沪的企业家跟的上时代思维。更是有规模优势和集成优势


Leopardfire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概念,谁睡醒一觉瞎喊出来的。

中国的哪个城市都是奶胖,都没有定型。连首都北京不是才觉悟吗,去功能化,光留下政治中心,科技中心,或还有金融中心,文化中心。

长三角怎么样还未定呢。中国的顶层设计有多少靠谱的?计划生育叫的震天响,结果怎么样呢?

都城市化,城市群,九百六十万平方干什么,空着吗?专家们信誓旦旦地说城市化还有多少空间,发达国家怎么?我就想问问,是耍制造鬼城鬼市吗?什么叫松散型?谁提出来的,指的是那里的城市?

长三角,珠三角,究竟会怎么样都还没个谱来!有的也不过是个说法。并不是什么城市,城市群的模式,并不是定型的东西。谁的潜力大正是耍摸索的东西。从城市群的提法出来才多长时间,还根本没摸着它的头在哪,须在哪。包括什么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连它自己指标都没弄全货来!

这都是中国专家制造的名词而已!中国就找不到一个城市像东京那样成熟,稳定。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一切在中国都是新生事物。都还在形成中。现在外部的经济形势很复杂,为什么让马路摆滩?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就业情况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差。

比较一个城市,至少有十个指标。两个城市群,别说哪个专家,就连国家都八字没有一撇。我敢肯定说,这个命题够的上博士级的了。就算中科院的专业博士不准备上三个月,写出来的东西也漏洞百出。这是因为群这个概念还没有统计数据。就说这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