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小明微大学我们今天继续讲组织行为学。

在上一讲里面我们给大家谈到要帮大家梳理一下关于心理学的一个脉络。

  • 心理学的脉络在学院派心理学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有门课程叫做《心理学史》。
  • 更重要的是学院派心理学的大学生,他们会有自己的不同的心理老师,每个老师也都会简单的给你概括地介绍一下,他所传承的一个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的一个学术科技体系的一个传承过程。
  • 这些传承过程它的重要性在于能让我们理解和了解,我们所学到的心理学它是如何一脉一脉传承过来的?它在整个心理学的大树上它是哪一种分支?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用行为学的角度,也就是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看我们心理学史,整个中国心理学史发展过程中一些与此有关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谈的不是古代的心理学,因为心理学这个词,他是西方人发明的。

进入到西方文明史之后,我们从100多年前落后于这个世界之后,西方的这些整个学科体系就引进到了中国,所以我们用的是西方的一个学科体系。

那么关于古代,虽然不叫心理学,但肯定也有很多心理学相关的东西和那时候人们的一些经验。

在诸子百家里面,这一方面的经验就非常多了 ,我们今天不去谈那些关于诸子百家和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这些心理学的东西。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自所谓的西方的这个学科体系进到中国以后,我们的心理学的一个传播的过程。

(一)

其实在清末的时候,慈禧太后就颁布说要废除科举,要引入西方的学科体系。

废除科举, 当时引起了全国的轩然大波。因为很多世族就是我们说的有文化的人,他们要考功名,他们学的全部都是传统的四书五经。

突然废除了科举,要去学习那些西方的学科体系,比如说像自然、地理、物理、化学等等,这些对于很多世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是不管怎么样,因为我们落后了,所以我们就要开始学习西方。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二)

那么在民国的时候,其实我们引入了很多西方的学科体系。

包括在民国时的浦东中学,浦东中学曾经挖掘历史时,就发现了一张浦东中学在民国时期的一张课表。

在这张课表上你可以看到,那个时候的高中生,他们所要学习的课程里面,与心理学有关的课程大概有三门课。包括社会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等等,这些内容都在里面。

所以你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的高中生,已经开始引入了西方的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学习内容了。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心理学在国外其实是两条线:

  1. 一条线就是学院派的心理学;
  2. 一条线就是弗洛伊德所创建的精神分析之后,由此而发展出的一些心理咨询的实践类的一部分内容。

这两部内容都分别传入到了中国,在所谓的冯特的科学心理学的传播过程中,主要是进入到了很多大学。

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当时在整个欧洲都很轰动,所以他的一些著作、学说也被翻译到了中国,那么最典型的就是朱光潜翻译了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变态心理学纲要》。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引进的西方的这些心理学其实主要还是一些个体的心理学。

什么叫个体心理学

就是研究一个一个个体的心理特征的 ,包括整个心理咨询都是针对于个体来进行研究的。

在民国引入这些,包括像精神分析这些内容,也被引入到中国之后,有一些留学生也学了一些西方当时盛行的精神分析的这种心里咨询方式 ,其中一个留学生当时甚至还给蒋介石实践过半年左右的精神分析。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民国那个时期蒋介石竟然都接受过精神分析的治疗,你就可见当时我们引入的西方的这些学科还是很及时的。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三)

这个时候又一本非常重要的西方心理学书籍,就是勒庞的《乌合之众》也引进到中国,勒庞的《乌合之众》不是研究个体心理学的,是研究群体心理学的。

我们今天是从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不太大,因为过去的组织没有那么大的人数,所以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群体的一种心理学,如何把人更好地组织在一起。把人更好的组织在一起,在西方这是它主要的目的和功能。

其实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由于有工厂,工厂的人数非常多。

特别是当时的福特汽车,福特汽车当时他的员工数量是非常大的。因为福特汽车当时在欧洲的时候,它建立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生产体系。包括汽车染色所用的油漆,那时候用的油漆都是要去专门种植物培养出来的颜色。就是他甚至会从包括像农作物,到发电厂,到炼钢厂,到他的汽车所需要的整个体系,他都建立起来。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你可以想到这么的一种集团公司,工厂有多么大的规模。这么多人放到一起,它必然要产生一个如何更好的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

所以这时候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管理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其实也是在研究像这样的一种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群体这些人如何更好地把他们组织起来的学科。

所以当时进入到中国的心理学里面,除了冯特的科学心理学进入到中国的一些大学,也进入到中国的中学,刚刚上面我们提到了。这个时候研究群体心理学的法国的勒庞,他的学说也进入到了中国。当时他的学说进入到中国之后,很快就被中国当时的文化经营者发现其价值。

所以当时像鲁迅,像蒋介石都非常的推荐《乌合之众》这本书。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本书所描述的群体心理,这件事非常有价值。所以你们可以看到在民国时期,其实我们引入的心理学既有个体心理学,也有法国勒庞所搞出来的群体心理学了。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四)

然后,紧接着就是二战。 二战其实又进一步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二战促进心理学发展,主要是用在军事上。因为二战是在打仗,那时候一切人类发明的最好的东西都要用于战争的目的。

那个时候,日本人也开始做出了很多心理学上的一些应用,这些应用主要就是对日本的军人进行洗脑。曾经有一个研究,就是研究日本军队对军人的洗脑。

曾经有一种说法就说是按照日本当时发的一个手册里的心理学方法,去给日本官兵进行洗脑。按照这个手册的操作,你可以轻而易举的操纵一个日本军人自杀。你就可以看到心理学当时在各国的政治军事中的应用是多么的普遍,同样美国也开始在军队大量的使用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首先美国军队在招新兵的时候,大量的使用心理学的方法。

因为当时美国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不善于去进行这样的群体的组织,因为他并没有打算那么快的参战。但是后来日本的层层紧逼,使得他们被迫开始进入到参战状态。进入参战状态之后,他们就开始用心理学方法来筛选士兵。主要就是进行各种智商测验。智商测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来测验出你这个战士更适合分到哪一个岗位?所以这时心理学在美国军队中就应用的非常广泛。

接下来美国的一些战斗机组,一些轰炸机组,特别是轰炸机组,一个机组有很多人,这么多人互相之间有矛盾,有矛盾,不合就会影响战斗效率。

所以那个时候,美国又开始使用心理学方法来对每一个人的性格进行匹配,然后来组织一个最好的团队。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你看,到这里就已经有了一些组织行为学的影子了。

然后呢,美国那时候还要帮助中国打仗,打日本人。所以美国还派了很多军事顾问团来到重庆。这时候日本人又想从美国这帮军事顾问团身上去搞情报,所以日本派了很多女性间谍。

那时候重庆不是有很多人晚上在军人俱乐部跳舞吗?这些女间谍就和很多美国大兵在军人俱乐部跳舞,跳舞目的就要搞情报。

这个时候美国的军事心理学家们又专门给美国的军官们发了一个手册,就是告诉他们如何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分辨出跟你跳舞的这个人,或者是某一个接触你的人,是一个中国人还是一个日本人?你看心理学应用都到了这么具体和细致的地步。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五)

心理学还大量的应用到哪里了?应用到间谍机关。

大家都知道,国民党的中统和军统都大量的使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审讯犯人。

戴笠他所发明的一些用来审讯日本间谍的方法,效果非常好。很多日本女间谍都被这种方法来一下就不得不招。

他使用的方法包括:让日本女间谍坐在冰上(很大的一块儿冰),然后对她的人性进行各种考验。这就导致这些日本女间谍不得已,就会暴露出她的很多秘密。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所以你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人们就开始研究人性了。

但是在研究人性的时候,你可以看到虽然分的不是那么细,大体上还是可以看出一个影子。

  • 这个影子就是有个体心理学的影子,研究个体的。
  • 也有研究什么的?比如说研究组织的。怎么把一群人组织在一起,也就相当于是小型的组织的这种心理学也有了。
  • 还有就是引进了勒庞的《乌合之众》,这种关于群体心理学的一些学术,而且受到当时的中国精英阶层的推崇。

所以这是三种不同样本大小的心理学,当时在中国应该说都有了一些雏形。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六)

刚才我们说的都是国民党、美国、日本这些例子。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同样也在学习心理学。

不过他们学的心理学,因为没有机会从美国人那里去学,主要是派了很多重要的一些干部到苏联去学习。派到苏联学习,当然不仅仅是学习普通心理学。而是学习很多用于军事、政治、包括间谍组织的一些军事心理学的必要的知识。

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心理学就开始分成了不同的流派,也分成了不同的群体。

其中政治、军事这些的心理学一直都有传承,而且这种传承从来都没有进入到我们所谓的,全国的大中专院校或者是社会上,就是江湖上这些搞心理学的。这些知识没有进入到他们那里去,他始终都在政治部门,军事部门,间谍部门。

这些地方在传承的这些非常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应用型的心理学知识。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所以从那个时候你可以看到心理学的知识,在我们国家不同的群体里面,不同的部门里面已经产生了不同的分类,而且这些知识互相之间没有打通。就是各自在发展各自的知识,各自在传承各自的知识,知识之间并没有完全的解密和通道。

原因就是有一些应用于战争、军事、间谍的这些心理学他是要保密的。

所以这些心理学一直都没有很好的进入到大众视野,给大众学习。

这些心理学是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学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上课的时候给大家说,你不要看很多心理学教授,很多心理学教授也不一定懂心理学。至少他不懂一个完整的心理学框架。原因就是有一部分心理学是他是接触不到的,他接触不到这部分的知识。

你可以看到我们才刚刚讲到了解放前,你就可以看到心理学在中国的分类、发展都已经非常的丰富了。当然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在后面的包括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还有很多心理学应用的具体例子。这些都是中国心理学的一个历史发展的一个传承。

像目前中国大众在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所谓的大众最流行的心理学,像原生家庭这些还是太浅,真正有深度的心理学,大众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

未完下讲待续。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