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稻圣稻22哪个品种最好?

用户6662193551045


圣稻22由圣稻14与圣06134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晚熟优质抗病粳型常规水稻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抗倒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黄淮粳稻区进行移栽、机插栽培。

  • 圣稻22的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8.9天,分蘖能力一般,穗型直立大穗,有短芒,落粒性中等,株高95.6厘米,穗长17.3厘米。
  • 稻米品质: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其整精米71.5%,垩白米率20.0%,垩白度1.3%,直链淀粉含量15.6%,胶稠度76毫米。圣稻22外观优良,加工品质好,食味品种优良。
  • 产量表现:2012-201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9千克,,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3千克。2019年11月4日连云港种子管理站对圣稻22测产,亩产干谷819.7公斤/亩。
  • 抗性表现:经天津植保所和江苏植保所抗稻瘟病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2014年生产试验中,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为抗条纹叶枯病;圣稻22的株高适中,茎秆坚韧有弹性,抗倒性强。后期耐寒,熟相好。
  • 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早播早插,插足基本苗,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利用库大源足特点,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①在鲁南、苏北稻区作麦茬稻栽培,一般5月中上旬播种,机插大田用种3-4公斤/亩。②水肥管理:为保证圣稻22的优良食味品质,宜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注意施用硅锌肥等有益元素肥料;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中期干干湿湿强秆壮根,后期湿润灌溉活熟到老。③病虫害防治:播种前用氰烯菌酯浸种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在生育期内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药防治。

圣稻系列中适宜作直播稻栽培的品种当属圣稻19,直穗早熟(全生育期140.5天),矮秆抗倒(直播稻株高80厘米左右),抗病性好,丰产稳产性好,出米率高(正常年份出米率在75%-77%),适口性好,在适种区域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受到不少种植户的喜爱。

圣稻19在淮北及沿淮地区采用麦茬直播稻栽培,用种量25斤/亩左右,从大面积生产应用情况看,一般亩产1300-1500斤,具有成熟早,腾茬早,有利于稻麦安全生产和周年高产。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云众地


圣稻22水稻品种有什么特点?圣稻22水稻品种适宜在哪里种植?圣稻22水稻品种亩产多少公斤?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品种名称:圣稻22

  二、品种类型:粳型常规水稻品种

  三、选育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四、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8

五、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六、品种来源:圣稻14/圣06134

七、亩产量: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6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1.59%;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48.2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4.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9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2.75%。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3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7.06%。

  八、品种特点:

圣稻22水稻品种在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8.9天,比对照徐稻3号晚熟2.1天。株高95.6厘米,穗长17.3厘米,每穗总粒数156.1粒,结实率86.8%,千粒重25.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18.18%;抗稻瘟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1.5%,垩白米率20.0%,垩白度1.3%,直链淀粉含量15.6%,胶稠度76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九、种植要点:

圣稻22水稻品种一般5月中、上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3~4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秧龄35天左右,6月中旬插秧,栽插株行距14×25厘米,每穴栽插3~5苗。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亩施纯氮18千克,氮肥主要作底肥、分蘖肥,酌情施穗肥。薄水栽插、浅水护苗、活水促蘖、适时搁田、薄水孕穗,后期干湿交替,忌断水过早。播前严格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阿志看生活


圣稻22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中心用品种“圣稻14/圣06134”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由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提出品种申请,2015年9月2日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48。

直播稻是一种原始的稻栽培方式。原始农业时期,人们采取刀耕、火耕,乃至象耕鸟耘的方式整地,然后撒上种子,直至收获10。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移栽环节。最多只是将个别植株由稠密处移至稀疏处,进行补苗。这种原始的栽培方式一直保留下来,直到清代,乃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海南黎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直播稻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