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21、蓬巴杜夫人 1756年 布歇 法国 201cm×157cm 布面油画 慕尼黑老绘画馆藏

蓬巴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她是路易王朝第一美人,而且是才女,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接着成为国王的私人秘书。路易十五封她为蓬帕杜尔侯爵夫人。布歇进入路易十五宫廷之后,被指定为蓬帕杜尔夫人的绘画教师,这是布歇为蓬帕杜尔夫人所作的肖像画中堪称最佳的一幅。布歇在画中充分表现了这位显赫一时的夫人形象,珠光宝气,雍容华贵,高傲而又目空一切,又集聪明美丽于一身,活灵活现于画布上,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布歇(Buxie,F·Boucher,1703—1770)罗可可绘画的代表者,十八世纪法国深得当时统治者赏识的画家,32岁就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以后又荣获法国皇帝路易十五首席画师的称号。晚年升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布歇的这种社会地位和他所处的上层社会,决定了他的艺术主要是迎合当时上流社会的需要。《浴后的狄安娜》就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它假借罗马神话中狩猎女神狄安娜的名义,描绘了上层社会所喜欢的裸女。

22、玩牌者 塞尚 法国 布面油画 1895年 卡塔尔王室收藏

这幅画刷新了世界最贵艺术品的纪录。2012年2月,卡塔尔王室以超过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的价格买下塞尚的《玩牌者》,打破了2006年杰克逊·波洛克的《1948年5号作品》创下的1.427亿美元成交纪录,成为最贵的绘画作品。《玩牌者》为画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描绘着两位玩纸牌的农民,细致地刻画出两个农民玩牌时用心思考的面部表情和弯曲的肩膀,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征。画家在安排布局人物与道具、环境的关系时,有意加强了轮廓线的阴影部分,并利用了不同的三角形和直角的变化,强调了棕红色调与蓝色的对比,这样既突出了主体人物,又能获得线条结构连接的稳固效果。


《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塞尚一共画过5幅《玩牌者》,这5幅《玩牌者》,每幅作品画面都会有略微不同,借此研究不同环境下的效果。《玩牌者》系列中的其他4幅全都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包括巴黎的奥赛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的考陶尔德学院以及费城的巴恩斯美术馆。唯一被私人藏家收藏的《玩牌者》被认为是该系列中“最阴暗”的一幅,创作于1895年左右。该幅作品曾是希腊船王乔治·艾米比利克斯的私人收藏,他很少将作品出借。2011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玩牌者》系列举办的特展上,全球博物馆馆藏的4幅全都“出席”,独缺他手中这一幅。自希腊船王去世后,全球顶级的艺术经纪人都希望拿下塞尚的这一《玩牌者》。最终卡塔尔王室出价2.5亿美元,将该幅作品收入囊中。这一成交价格,也刷新了单件艺术品成交的纪录。

23、舞蹈 马蒂斯 法国 1910年 油画 269cm×391cm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舞蹈”是马蒂斯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上,五个裸体的女子手拉着手兴奋地围成一圈,既保持着永久的动态,又给人以平和的静感。在这一作品中,纯净饱满的色彩和色彩间强烈的对比代替了一切阐释和言说,色块自己构成了画面上的舞蹈,他们的交界显得坚硬而紧张,节奏在某种意义上被切割、不连贯中却依然显得流畅,通过这种方式,马蒂斯把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起来。其画面构图简单,色彩也不花哨。在直接的意义上,他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了最丰富的内涵,给我们呈现出狂野的活力。


《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曾做过陶瓷厂的画工。少年时代的他在维尔曼杜瓦度过,中学毕业后他遵照父亲旨意赴巴黎攻读法律,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圣-康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上了办事员。21岁那年,他患盲肠炎住进医院,为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给他一盒颜料、一套画笔和一本绘画自学手册作为礼物。在画画当中,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自由、安宁和闲静”。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成为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24、托尔斯泰肖像 列宾 俄国 1887年 布面油画 俄罗斯特列恰柯夫美术博物馆藏

托尔斯泰与列宾的往来,持续时间最长,大约30年之久。列宾对托尔斯泰生前形象的塑造也最多,他画了70多件写生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素描和雕塑。现在保存在特列恰可夫画廊的《托尔斯泰肖像》(1887),是托尔斯泰所有肖像画中最为出色的一幅。画中的托尔斯泰处在读书间隙的瞬间,似乎书中的内容引起他注目深思,作家的睿智目光避过观众而直视着遥遥的远方,表现了集中思维的神态。在构图与用色上,十分简练、朴素。列宾从作家的脸上,看到了一个强壮而高尚的男子汉,同时又是带着贵族风度的一位伯爵,他那文雅的姿态,高傲而锐利的眼光,一切都使人赞佩。充满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信念。画家十分重视对托尔斯泰的复杂深刻的心理描绘,所有这一切都表现在他的姿态、手势和目光神情之中。


《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列夫·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复活》。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高加索的俘虏》《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25、暴风雨 乔尔乔内 意大利 1506年 布面油画 82cm×73cm 威尼斯美术院藏

这是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高深莫测的油画,反映了乔尔乔内的一贯风格--对人间生活的美满想象力,宗教的神秘意味,趋于饱满的色彩,丰富的多重调子及抒情的诗意。《暴风雨》似乎寓意着一种"天有不测风云"的人与自然变化的关系,画面中的裸体母子与身份不明的男人形成一种呼应,生动的背景传递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征兆。光与色的变化被描绘得非常出色,洋溢着一种神秘的诗意。这幅画把人物完全从属于风景的描绘,因此被认为是西方绘画中第一幅风景画杰作 。


《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乔尔乔内(Giorgione 1477~1510)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架上画的先行者。早年师从威尼斯画派创始人贝利尼,后来发展了老师的成就。其作品构图新颖,色彩柔合具有丰富的明暗层次,情景与人物配合和谐。这一画风直接影响了提香及后代威尼斯画派画家。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并列为最伟大的画家。

26、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1897年 保罗·高更 法国 139×375cm 布 油彩波士顿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据画家自己说,这是他以最大热情完成的作品。因为此前,高更迫于贫困交加,绝望到了自杀的地步,被救之后,产生出强烈的创作欲望。他把在梦中的幻想与在塔希提生活的感受综合为这样的构图,并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为题,构思成这件巨作。这幅画三段式构图中,从右向左,安排了三个主角,婴儿、采果的年轻人以及老妇人,轮流向我们诉说出生、过活和死亡的秘密。这是人类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也是高更对自己内心省思的总结和他一生并未虚度的证明。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保尔·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高更诞生在巴黎,他的父亲是个新闻记者,母亲是个秘鲁作家的女儿。高更的绘画以其原始性与象征性的倾向,以及所谓“综合主义”的画风,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高更早年当过水手,做过商人。1871年,他来到巴黎,成为一名证券经纪人。这时,他在好友施弗纳克影响下,对绘画产生兴趣。1883年,一直是业余作画的高更,突然抛弃了他那前途远大而令人羡慕的银行职务,而决定去做一名职业画家,此时,他已35岁。他起初迷恋印象主义画风,参加过几次印象派的画展,后来由于受象征主义美学观念的驱使,而离开印象主义,反对印象主义那种客观再现自然的艺术追求,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27、根特祭坛画 艾克兄弟 尼德兰 教堂屏风橡木板油画 1415-1432年 343×440厘米 根特市圣巴蒙教堂藏

这幅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据传艾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之前的画料是用蛋清调和,而凡艾克使用松脂和亚麻油等来调和后,可以多次描画,所以也有人称他为油画的奠基人),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所以,《根特祭坛画》在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处理上的革新和独创,而是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这幅画是应根特市长约多库斯·威德于1415年向凡·艾克兄弟订制圣巴蒙大教堂屏风画。胡伯特·凡·艾克(1370-1426)与其弟扬·凡·艾克(1385-1441)从这一年开始合作,直到1426年哥哥胡伯特·凡·艾克去世,由其弟一人画至1432年完成,历时18年,可谓宏篇巨作。祭坛画全部完成后,共有24个画面,描绘的是圣经故事内容。平时,祭坛画两翼合拢,只能看见外面的画。外面的画面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绘有预告耶稣降生的男女先知,中层是受胎告知的场面,下层画着捐助人以及施洗和圣徒约翰等人的形象。整个画面沉着安静,像宗教剧的序幕。当节日礼拜时,祭坛画两翼展开,又一组丰富的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里面的画分两层,上层绘着圣母、耶稣和施洗约翰,以及奏乐和歌唱的天使与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下层绘有“羊的崇拜”以及其他一些小的画面。大多数画面都被描绘在统一的自然景色中,手法极精细纯熟,令人耳目一新。


《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1441)杨·凡·艾克及其兄胡伯特·凡·艾克(1370-1426)是十五世纪时尼德兰的大画家。他的重大贡献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油画颜料作了最后的改进。他把颜料直接和稀释油调和运用,使过去必须一次画完的胶粉画法,和不完善的油、胶画法,彻底改变为近代油画画法:可以多次敷色,用笔自如,易于涂改,使油画色彩丰富漂亮。这一画法传到意大利,使威尼斯画派大受其益。作品内容虽是宗教的,但画幅中对人物和景色的描绘、色调和质感的表现,体现了尼德兰画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以后的欧洲绘画发展颇有影响。

28、画室 库尔贝 油画 1855年 361×598厘米 巴黎奥尔赛博物馆

《画室》的全名叫《画家的工作室——一个现实的寓意,概括了我7年来艺术生活的情况》。关于此画的内容﹐画家本人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作了解释:“我在中间作画。右边是我的同道﹐我的朋友﹑工人们﹑热爱世界和热爱艺术的人们。左边是另一个世界﹐日常生活的世界﹐人民﹑忧愁﹑贫困﹑财富﹐以及那些损害他们的人﹐还有生活在死亡边缘的人们。”画家的立意在于展示自己从1848年以来的艺术创作生涯,并寄寓一种意味深远的社会哲理。在这幅画中描绘了三十多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寓意:画面中间是画家自己正在画一幅风景,画前小孩代表“无邪的眼睛”;裸体女模特儿代表画家心目中的缪斯,或真理;画幅背后一个十字架上钉着圣徒圣赛巴先,代表僵死的学院派艺术。总之画中出现的人和物都有一定的寓意,看来十分费解,但它体现了画家的民主思想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方向。这幅画构图完整、画面气氛和谐,以及色彩的统一是无与伦比的,画面中心的裸体更是美妙绝伦,丢在地上的粉红色衣服就是一幅极好的静物画。这幅巨画显示了画家很强的把握复杂构图的能力以及画家写实的造型和色彩技巧,画的物象具有充分的质感和量感,这一切都表明库尔贝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1855年,巴黎举办世界名画展览,评审委员会拒绝接受库尔贝的这幅《画室》,原因是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于是画家决定就在世界名画展附近租一间房子单独展出这件作品,并题名为“现实主义展览馆”,同时发表“现实主义宣言”,现实主义艺术流派因此而得名。


《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是法国大名鼎鼎的画家,是现实主义大师。他生于奥尔南一个农场主家庭,早年学过法律,以后改学美术,1839年他到巴黎学画,1841年,他的父亲送他到巴黎念大学,要他学习法律,但他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他也是一位革命者,1871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义,被选举为巴黎公社的美术委员会主席,他在巴黎公社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流亡瑞士,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去。

29、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 法国 1830年 油画 260×325厘米 卢佛尔博物馆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领导人民》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法国著名画家,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常欣赏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的画作对后期崛起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

30、拾穗 米勒 法国 1857年 油画 83.5×111厘米 巴黎 卢浮宫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描写了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和她们无关,表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


《世界名画500幅大全集》卷三(21—30幅)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也是法国巴比松派的代表画家。出生在诺曼底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观念。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钟》等名作。他说:“我的一生中除去田野外我什么也没有看到过,我只想尽我的能力把它们表现出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