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活、核酸、重組蛋白......這麼多疫苗傻傻分不清 對新冠病毒免疫我們能“依靠”哪一種

滅活、核酸、重組蛋白......這麼多疫苗傻傻分不清 對新冠病毒免疫我們能“依靠”哪一種

經濟觀察網記者 瞿依賢 3月17日,康希諾生物(06185.HK)發佈公告稱,其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團隊合作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已經獲批臨床。

3月16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Moderna公司開發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啟動臨床試驗。中美幾乎同時啟動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截至3月20日,意大利確診人數超4萬,伊朗、西班牙、德國、美國、法國確診人數也過萬,全球已有43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人們把目光投向疫苗,鍾南山說“疫苗是解決新冠肺炎最根本的東西,最終形成群體免疫是靠疫苗”。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秦川表示,在國內,科技攻關組同步部署了5條技術路線進行疫苗研發,目前已有8種疫苗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進行有效性評價,部分疫苗的有效性評價工作已經完成。

那麼,什麼是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新冠疫苗研發的5種路徑分別是什麼?目前有哪些公司、機構的研發進度走在前面?預計什麼時候新冠疫苗可以上市?

幾種研發路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3月1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了國內新冠疫苗研發的詳細情況:新冠疫苗研發分為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五條技術方向。

灭活、核酸、重组蛋白......这么多疫苗傻傻分不清 对新冠病毒免疫我们能“依靠”哪一种

疫苗專家陶黎納告訴經濟觀察網,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都是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分為mRNA疫苗和DNA疫苗。

陶黎納表示,滅活疫苗是把病毒直接殺死後做成疫苗,成分比較複雜,可能含有不能導致產生免疫的成分,還可能帶來不良反應。從生物技術的角度說,滅活疫苗比較簡單,問題在於生產過程可能會有風險,因為它生產的是活病毒,萬一有洩漏,安全性也會有問題;另外滅活疫苗產量也可能有問題,因為培養病毒可能沒那麼快。

“從體內和體外兩類來看:滅活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是體外技術,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是體內技術。”陶黎納說,重組蛋白疫苗相當於把病毒的S蛋白基因整合到酵母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裡面,然後在體外大量培養,表達出病毒的S蛋白,再收穫、提純S蛋白,最後做成疫苗,“給人直接打S蛋白”。

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都需要把病毒的S蛋白基因提取出來,腺病毒載體是把基因嵌入到腺病毒裡面,然後把腺病毒打到人體內,這個腺病毒本身不會致病,並且它攜帶的病毒S蛋白可以在體內合成S蛋白,相當於在體內生成疫苗;核酸疫苗是把S蛋白基因相單獨拿出來打到人體內,不需要嵌合到病毒基因裡面,也是在人體內合成蛋白。

陶黎納說,體內技術和體外技術的區別在於,體內技術只要有病毒的蛋白基因就行,“基因很簡單,就是四種核苷酸的排列,只要有排列順序,放在哪都能生產出來”,所以體內技術疫苗的生產很簡單,產能也很高,“問題在於讓人體去生產目標疫苗成分,但是它進入人體的機制還不清晰”。

根據國內對疫苗產品的審批要求,在研疫苗產品需完成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批准、臨床I期、II期和/或III期試驗、上市批准、生產設施認證/核查(如適用)等主要環節。而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必須完成藥學方面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

王軍志介紹,藥學方面研究主要包括菌毒種和細胞庫建立、工藝研究和質量標準研究等,要建立穩定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標準,以保證製備出合格的疫苗樣品;有效性研究是在獲得疫苗樣品後,採用感染動物模型(比如新冠病毒的猴感染模型和鼠感染模型)來評價疫苗免疫原性和保護效果,這個結果可用來推算臨床研究的劑量和程序;疫苗安全性評價是針對新發傳染病至少要進行動物單次給藥(急性)毒性和重複性給藥(長期毒性)評價。

“總的來說,首先要生產出合格疫苗樣品,在動物實驗中證明安全有效性後,才能進入臨床試驗。”王軍志說。

研發競賽

3月16日,美國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公司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病毒疫苗mRNA-1273在美國啟動1期臨床試驗,並且首位參加臨床試驗的志願者已經完成疫苗接種。據瞭解,這項臨床試驗將招募45位志願者。

同一天,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也披露了自己的疫苗研發進展。BioNTech研發的疫苗也是一款mRNA疫苗,在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後,該公司計劃在4月下旬啟動包括歐洲、美國和中國在內的全球性臨床開發項目。

經濟觀察網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正在研發新冠疫苗的企業除了康希諾生物,還有智飛生物(300122.SZ)、冠昊生物(300238.SZ)、康泰生物(300601.SZ)、成大生物、武漢博沃生物、斯微生物、北京科興生物等公司。

3月14日,復星醫藥(600196.SH)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復星醫藥產業”)獲BioNTech SE許可在中國獨家開發和商業化基於其專有的mRNA技術平臺研發的針對COVID-19的疫苗產品。

根據協議,復星醫藥產業將根據約定向BioNTech支付至多8500萬美元的許可費(包括首付款、臨床開發註冊及銷售里程碑款項),並在約定的銷售提成期間內按該產品年度毛利的35%支付銷售提成。

復星醫藥在公告中表示,該產品在德國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尚未在中國開展臨床研究相關工作。因此,按預防性疫苗的常規臨床試驗及註冊流程,預計該產品短期內不會在中國上市。

從已經公開的進度來看,康希諾生物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合作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美國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和德國BioNTech公司的mRNA疫苗是進度較快的幾款疫苗。

灭活、核酸、重组蛋白......这么多疫苗傻傻分不清 对新冠病毒免疫我们能“依靠”哪一种

在陶黎納看來,mRNA疫苗領域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款人用疫苗上市,但是Moderna之前針對其他病毒做過mRNA疫苗,人體試驗做過大約1000例,這次之所以比較快進入臨床是跳過了動物試驗。國內康希諾生物的優勢在於,腺病毒載體疫苗在埃博拉疫苗的開發上已經成功,康希諾生物的埃博拉疫苗已經獲得批准,只是沒有在民用領域使用,“腺病毒載體疫苗應該比mRNA疫苗更成熟”。

傳統來說,一個疫苗的臨床研究需要2-3年時間,但陶黎納認為,疫情當前,軍事科學院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最快只需要1-2個月完成主要觀察目標,“現在的疫苗成分都很精確,不存在未知成分,有什麼大致效果都是有估計的,安全性我不是太擔心”。

目前有些省份已經“清零”,沒有現存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疫情在好轉,這是否對驗證疫苗有效性有影響?

“有很大影響,最終的有效性可能沒有辦法在國內得到驗證。我們可以觀察到打了疫苗以後,有多少人的抗體陽轉、抗體的平均水平是多少,但是不知道抗體到底能不能保護健康人群。我們可以說,達到95%或者更高的陽性值可以起保護作用,但是這不是必然劃等號的。”陶黎納表示,驗證疫苗的有效性可以通過國際合作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