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诗人成就酒,还是酒成就了诗人?

未有暮色


有幸答题

诗人与酒,到底是诗人成就了酒,还是酒成就了诗人呢?

我认为二者是互相成就的。没有酒的诗是没有灵魂的,没有诗的酒是没有酒兴的。

一、酒中之诗

在古代有太多关于诗人与酒的故事了,其中最有名的非李白莫属。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的笔下,李白便已饮进了半个盛唐的酒。

形只影单时,喝的是寂寞之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高朋满座时,喝的是开怀之酒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惆怅失意时,喝的是消愁之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官场落寞之时,喝的是解忧之酒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离别送行之时,喝的是惜别之酒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闲来无事时,喝的是兴致之酒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一人便尝遍了人生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之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杜甫的笔下他就是是饮中仙。

此时的酒,成就了李白,让他名垂千古。

二、诗中之酒

诗人们喝酒,他们也赞美酒,酒在他们的笔下香飘万里,名留百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曲《短歌行》唱响了“杜康”之名,不仅是美酒,更是解忧的代名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牧童遥指,酒旗招招,杏林在望。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游侠少年,意气风发,一斗新丰酒,可值一万钱。

“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小饮怡情,大饮癫狂之竹叶青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不醉郎中

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畅饮桑落酒,一醉可方休,别离伤感,化为酒中。

三、写在最后

“无酒不成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饮酒赋诗,诗为酒助兴;诗中写酒,借酒起兴,抒发情怀。故酒无诗无味,诗无酒无情。只能说二者互为依托,互相成就。


人生在世诗酒花


这个问题要看你从那个角度来说。比如今天我们知道有一种酒叫“杜康”就是因为曹操的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另外还有一种酒叫“刘伶醉”,也是借了刘伶的光。从这俩个例子来看,应该算是诗人成就了酒。

但是换个角度看呢,刘伶就不用说了,他虽然酷爱饮酒,还写了篇《酒德颂》可他没有诗流传下来,不算诗人。曹操,我们知道他也是喜欢喝酒的,他的诗有喝酒时写的,也有不喝酒时候写的。所以我们不能肯定的说是酒成就了他。不过以我个人的看法,喝酒对写诗还是很有作用的。我就认为曹操喝了酒写的诗比没喝酒写的诗要好。比如“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我就觉得比“神龟虽寿”那样的诗更好。


真正让酒成就的诗人大概应该算是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月下独酌喝,和朋友一起也喝,对影成三人喝出了寂寞。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是喝出了洒脱。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三杯下去,大道都懂了,写个诗算的了什么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我个人觉得也是喝大了才有的豪气。再接着喝,就喝的拔剑四顾心茫然了。古来圣贤皆寂寞啊,最后还是何以解忧,唯有饮酒。


酒成就诗人,大概是因为中国一直是儒学占主流,对人拘束太多,喝酒有助于束缚的解脱。真味就出来了。没有真那里来的性情呢?


杜甫没有李白那么潇洒,但是杜甫应该也是喝酒的,不然他怎么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呢?不过我自己觉得杜甫大概喝酒是品,咂摸滋味,品着品着就品出感觉来了。


诗人和酒的关系,我觉得和男女差不多,好诗人遇到好酒,就是互相成就,大多数的诗人,就算他喝了再好的酒,也未必能写出好诗,因为喝了,他就醉了,醉了就写不了诗了,就睡了。


吴公子燎


有人说,酒是个好东西,喝完能让人忘记人世间的所有烦恼,这作用,简直堪比孟婆汤。可是同时,酒也有坏处,酗酒伤身,醉酒误事。现代人谈生意应酬,每每上桌就离不开喝酒,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喝了酒才好谈事呐,大家也不用装腔作势,你来我往见招拆招的。在古代,人们也喜欢饮酒,不仅谈生意喝酒,写诗也要配酒。

到底是喝了酒好写诗,还是写了诗开心喝酒呢?我们找不到答案,反正古代诗酒经常相伴相生,有酒的地方有诗,有诗的地方就有酒。由此,甚至在诗的分类中还有一种特定的喝酒写的诗,称为“饮酒诗”。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个中翘楚!相信大家都听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那么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诗人又是为何对酒折腰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陶渊明到底多爱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写下的千古名句,表达了他归隐田园之后那种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心情。大家只知道这句诗,可记得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没错!就是《饮酒》!而且这句诗还只是饮酒的第五首中的一句而已!陶渊明一共写了20首《饮酒》!可见他对酒是多么的热爱,每次写诗都要喝酒,连酒后写的诗都用“饮酒”两个字为题,仿佛就告诉世人:我现在在喝酒,随便写了点诗,你就将就着看吧!酒在他的人生才是第一大事,诗对于这个诗人反而变得没那么重要,你说可不可笑!

还有一件陶渊明爱喝酒的事。我们都知道陶渊明是个不与人同流合污的好官,别人拿五斗米贿赂他,他都不为所动,你可能会说五斗米算什么?拿来贿赂我我也不干啊!那你就错了!五斗米在东晋可是一笔巨款!一斗米的价钱在当时够一个四口之家过一年!

可就是这样一个孤傲高洁的陶渊明面对酒时就没了骨气。相传他的友人来探望他时留了二万钱的酒费供他喝酒消遣,他居然欣然接受了!而且钱刚刚拿到手就立刻去酒家,把钱都给酒家的老板,说是以后就可以直接喝酒了!活脱脱一个酒鬼转世!而且,只要有人前来拜访陶渊明,他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我想,陶渊明应该每天在家等着有人前来拜访,这样就有理由喝酒了吧!

说了这么多,陶渊明到底为什么爱酒如命?时时离不开酒呢?这就又回到开头,酒能使人忘记烦忧。陶渊明原本也在朝为官,可是他看不惯朝廷的黑暗和腐败,毅然决然辞官回家。可归隐山林他又不甘心,一腔热血和满心抱负无处施展。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既不满足于现状,又无法改变现状!导致他只能靠喝酒来排遣心中郁闷,宁愿做个酒鬼逃避现实,却不小心借酒消愁以诗言志成了一代文豪!


攀阅


【酒盲说酒】慧哥不会饮酒,不善饮酒,是谓"酒盲说酒″。

"琴棋书画诗酒花″为历来文人之雅事,而"诗酒一家″"酒助诗兴、诗飘酒韵″也成为中国独有的文化景观。

诗与酒,两者互为融合,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无数诗人被酒精催生的灵感成为千古绝唱,众多名酒因诗人推崇而成为文化品牌。

酒对于中国人,是生命中的一部分:逢年过节要喝酒,朋友小聚要喝酒,婚丧嫁娶要喝酒,金榜题名要喝酒,升官发财要喝酒,失恋分手要喝酒……不论你是白的啤的红的黄的,只要有酒就有酒文化。也许古代只有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才能开怀畅,所以古人喝酒几乎就是艺术活动:什么行酒令、飞花令、饮酒赋诗、流觞曲水等,既高雅又显得有格调,比起今天划拳吹牛,"感情深一口闷″之类的着实高雅。

"只愿长醉不愿醒"是对酒情有独钟;"壶中乾坤大″是把饮酒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李白斗酒诗百篇″是说酒对诗兴的神助攻;“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一曲新词酒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说:酒成就了诗人,诗人也成就了酒。


宁阳慧哥说事


历史上诗人与酒的诗篇很多,且名人,明篇很多,许多都是脍炙人口。

诗与酒有联系,但如果非要说谁成就了谁,就有些牵强。

在这一定性的前提下,我们来欣赏一下与酒有关故事:

1,“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2,《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

应该说古代酒和文化真是密不可分,具体是谁成就了谁,还是那句话,真不能定义!

在说我们现在,喝酒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你是白的啤的红的黄的,只要有酒就有酒文化。如果说今天的酒局是酒文化,那古代酒文化就是一门艺术。

古人喝酒玩的才是艺术:什么行酒令、飞花令、饮酒赋诗、流觞曲水等,既高雅又显得有格调,比起今天我们喝酒就只会划拳吹牛,什么感情深一口闷之类的着实高雅了不是一点半点。


雨落一方


历史上诗人是离不开酒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到底是诗成就了酒还是酒成就了诗呢?

那我们就来看李白的例子,或许就有答案。

有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说过唐朝有最能喝酒的八个人,他们嗜酒如命,笑傲权贵,是人间潇洒名士的极品,也是“饮中八仙”。

在这八人中,又首推李白。

有人曾说,喝酒的人可分为三种,酒徒:因为事而喝酒;酒鬼:嗜酒如命,想喝就喝;酒仙:酒是人生,人生是酒,人生何处不饮酒。

古往今来,酒鬼,酒徒有很多,但是酒仙却唯有李白一人。李白即是诗仙,亦是酒仙,诗借酒性,酒壮诗情,李白的生活因为酒,常常充满五颜六色的光彩。

他人喝酒需看心情,但李白不一样,他是想喝酒时就来喝。

李白在孤单寂寞时要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在高朋满座时也要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在愁绪满怀的时候还要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苏东坡也在诗里说过,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诗人与酒的相配,才相得益彰嘛!


木汐


酒中有真趣,酒中有诗文。自古放浪形骸之士,未尝不饮酒,斗大的酒杯,欢欣即觞。诗人不是酒,酒也不是诗,但诗人成了酒时,那么酒也便是诗。


诗中的酒

由来写诗便遇酒,不在少数。酒是一种文化,消愁解闷,呼朋唤友,它比谁都好使。一箩筐的诗篇中,写道酒的不谓十万,也有一万。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离去,谓城送别,王维劝朋友再多喝一杯啊,出了阳关老朋友就不能相见了。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看着天上的明月,直向明月发问啊,你什么时候还可以出来?多希望你能够长圆啊,像我和我的兄弟。

  •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觉得喝一杯哪能够啊,喝酒最好喝上一斗,酩酊飘然,气合天地,让身体与天地万物交融。

  •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进士不第,罗隐再劝了劝自己,考不上就考不上咯,来年再来努力,但先把今天的酒喝完,人生先要尽兴。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看着帐下的军马,恨人生有限呀,大业什么能够完成,又怎样才能找到大贤能助我一臂之力。

  •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系上了马儿,便匆匆上楼。见了在座的侠客啊,哪能不喝酒,一杯生意气,两杯便然诺。


没有酒啊,便没有这些诗。


酒中诗人

酒是个好东西,几杯酒的事,便生意气,更能见真性情。文人骚客若是见了酒,还不动声色,便不见丈夫的本色。


如果说酒中的诗人是谁,是一个两个,还有无数个。但我们只要一提起,一讲到,相信在中国的诗酒客历史上,说完李白,还是李白;不然谁能真正担当得起酒中诗人这样的称谓,而谁又才具备喝酒便写诗的绝活?


李白好酒,不好写诗。若是李白写了诗却不见酒,我想他浑身都不自然,他会看了又看,觉得这诗真无趣,不见我的性情。


酒成就了李白。


大河与歌


诗酒,诗与酒,分开来看都可以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放在一起却也和谐无比,二者都难以割舍。不论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还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亦或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都可以看出诗酒在一起的精彩。两者互相成就,但是意义却也有不同,对于酒来说,不论是否是诗人存在,都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的存在不可否认,诗人写酒名篇的意义,更多在于赋予了酒艺术性,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当然也有利于酒文化的传播;酒对于诗人来讲,可以说是一种媒介,借酒消愁也好,小聚豪饮也好,我觉得对诗人而言应该是一种释放,对情绪的扩大化,让诗人更能探究到本我,表达出更为真实的情感和自我。对诗人而言,真的成就这个群体的,更多的应该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家之言,欢迎指正,我是爱酒之人也爱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大笑]





夜画江湖


诗人与酒可以说是互相成就。很多诗都是酒后写成,如著名的“李白斗酒诗百篇”,而酒也因为诗人更加有名,发展出独特的“酒文化”。

酒与诗人可谓天造地设,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首先,作诗的状态与饮酒的状态相似,都是情之所至,物我两忘。两者相加,更是一加一大于二。乘酒作诗,诗酒风流,当酒至微醺的时候,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浮想联翩,灵感顿生,诗兴高涨,出口成章。

其次,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在遭遇逆境时更容易借酒消愁,写的诗往往更出色,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浇愁,醉成诗,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每一页都散发出酒香。

再次,诗酒是古代文人交际的必备。比如曲水流觞,宴饮作诗,离别赠答,都离不开酒与诗,觥筹交错中,不仅有酒的醇美,还有诗的馨香。晏殊说,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人生时光短暂,还有那么多悲伤的事,何不在有限的时光中,对酒当歌,开怀畅饮呢?

最后,酒也因为诗人成名。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流传千古;李白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苏轼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千古多少名句,写出了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酒的万古柔情,让人醉在了酒中,也醉在了诗中。


醉眠芳草


酒仙与酒鬼一字之差犹如雲泥。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两人对酌山花,一杯一杯复一杯。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是诗仙,更是酒仙,他无酒难成诗,饮酒诗百篇。行路难,难于上青天。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暗天。是杜康造就了李白,李白成全了杜康。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沉迷于酒色,正天醉生梦死。酒后无德,轻则胡言乱语。重则行为出轨,奸淫烧杀,无恶不作。酒能成就诗仙,但回顾五千年历史也只有李杜,商隐,杜牧。而酒后乱性的酒鬼遍遍皆是,多如蚊蝇。你说是诗人成就了酒,还是酒成就了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