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 攻克堡垒

江西文明网

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通衢围塞、阡陌阻隔,无疑为脱贫攻坚带来了冲击,增加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

战“疫”不松劲,战“贫”必打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这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坚决打好防控疫情影响风险“阻击战”、坚决打好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歼灭战”、聚力攻克重点堡垒“强攻战”、深入推进减贫工作“接续战”,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

早谋划,精准制定应对疫情的帮扶政策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1日,省委书记、省长第一时间提出要求,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头等大事。

同日下午,省扶贫办紧急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发挥“指挥部”“作战室”作用,研究制定适应疫情防控的扶贫政策。

2月7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吹响了全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随后,省扶贫办联合省直有关厅局,密集出台了“贯彻落实十条意见”“强化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开展防贫保险工作”“实施消费扶贫行动”“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等多个配套意见,聚焦应对疫情影响,强化省级政策设计。

出真招,扎实推进应对疫情的扶贫举措

面对疫情风险挑战,我省频出真招、精准发力,全省扶贫干部投入“阻击战”“歼灭战”“强攻战”“接续战”的一线战场。

2月1日,省扶贫办组织对吉安、广昌、横峰等摘帽县和于都、修水等未摘帽县进行线上重点调研,分析全省脱贫攻坚受疫情影响的情况。

从2月中旬开始,全省建立排查监测制度,关注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疫情感染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时监测贫困人口身体状况。

重点排查研判疫情对剩余9.6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非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致贫等风险,防范他们因疫返贫致贫;

全面调查118万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做到就业状态、就业需求、技能水平、就业困难“四清楚”。

动态监测全省40416个带贫经营主体和2301个扶贫车间生产信息,准确掌握复工和产销的情况。

省扶贫办依托省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全面分析市、县疫情影响贫困户脱贫的数据;省扶贫办与各省直厅局对接,对调度汇总的市县数据协调相关单位核实,形成省级层面政策举措的“组合拳”;在省扶贫办内组建工作组,推出挂牌督战、常态化暗访督导,掌握11个县、66个贫困村等区域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情况,推动应对政策举措的落地落实。

见实效,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我省系列真招实策落地后,最大限度地把疫情影响降下去、把损失夺回来,确保贫困群众不因疫情降低脱贫标准、影响脱贫质量。

3月13日,修水县800名外出务工人员乘坐25辆大巴前往广东、浙江等地返岗复工,其中贫困劳动力600多人。这是我省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开展“点对点”集中运送到岗的生动实践。截至3月12日,全省返岗务工贫困人口已达82.7万人。

连日来,赣州、吉安、九江等地针对扶贫车间、带贫益贫经营主体出台相关政策,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给予现金奖励。截至目前,全省扶贫车间已复工2088家,复工率90.74%,复工的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口15.2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务工数为1.97万人;全省带贫益贫经营主体复产率达95.4%,其中扶贫龙头企业已复产率99.12%,带动了16万贫困群众受益。同时,江西还统筹安排和调整优化扶贫项目,全面落实扶贫项目运维管护机制。今年我省安排扶贫项目2.63万个,目前已开复工1.28万个,开复工率达48.7%。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车辆进不来,200多万斤鱼苗卖不出去。现在经乡政府点对点联系,帮助开通水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鱼苗全部销售出去了。”2月26日,樟树市洋湖乡洋湖村鱼苗养殖户刘艳兵拿到20万元鱼苗销售款喜笑颜开。这是我省开展推动产地与销地、产区与疫区、乡村与城市“点对点”对接的一个缩影。同时,我省还实施扶贫农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社区等单位食堂和交易市场“六进”活动,加快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进度。江西省家禽等扶贫产品受疫情影响出现滞销,滞销金额超1.2亿元,目前已帮助销售产品1亿元。(记者 朱 力 陈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