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前些天,我发表《论乌鸦与喜鹊》后,很快就有朋友点题,希望我写一写啄木鸟。在当下的特殊时期,朋友们不好好待在家里修身养性,吃好喝好,睡好玩好,为什么都像我一样非要关心“鸟事儿”呢?这个问题,其实完全是我的自问自答。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既然我经常关心“鸟事儿”,偶尔疫论“鸟事儿”,自然我的朋友也都是。


【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于是,我便答应了朋友的点题。但答应归答应,我却并没有马上就写。理由很简单,每天的新鲜事儿太多,每天的奇异事儿太多,每天的怪诞事儿太多,每天的猫与老鼠互捉游戏太多,于是每天想说的话太多,所以就把关于啄木鸟的“鸟事儿”放在一边了。不过,由于最近和疫情相关的“鸟事儿”太多,多到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中文互联网的历史,简直是各种奇异的鸟儿满天飞,我便又想起了啄木鸟。


【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在河南的乡村,乌鸦和喜鹊常见,但啄木鸟并不常见,偶尔见到它,我都会悄悄停住脚步,安安静静欣赏它敲击树干,从树洞里叼出虫子的动作。在我的眼里,它简单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神奇树木医生,完全具备望闻问切的本领。哪棵树有病,哪棵树没病,它飞过去就知道。只要是它落下的树,那就一定有病,而且一定能叼出虫子。


【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当啄木鸟给树木看病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没有人会去打扰,都只会像我一样,远远地、静静地欣赏它又仿佛艺术家一样的漂亮动作。这种乡间的传统与规矩是弥足珍贵的。当然,这也是因为大家都懂得一个朴素的道理:啄木鸟是善良的鸟,慈爱的鸟,温柔的鸟,它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给树木看病,让树木更加健康地成长。即便一次次用尖锐的嘴巴敲击树干,它那轻柔到像弹琴一样的动作,绝不会让任何树木受到丝毫的伤害。当美丽的女护士轻轻拍打、轻轻揉搓你的手背,以便血管稍稍鼓起容易扎针时,你会觉得受到伤害吗?


【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在乡间,在过去,所有人都喜欢啄木鸟,绝不会有任何人伤害它,包括不懂事的、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对它也像对神一样敬重。然而,在今天,在城市,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同样并不常见的啄木鸟,却并不受人待见,特别是不受城市蛮族待见。即便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的灾难,很多曾经生机勃勃的树木,被可恶的虫子折磨得奄奄一息,更多的树木正受到虫子们的威胁,但啄木鸟却依然不受待见。


【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不仅如此,城市的蛮族甚至组织起武装猎人,对啄木鸟各种围猎,一旦发现,立即开弓放箭,精准射杀。发现一只,消灭一只。发现两只,消灭一对。啄木鸟飞到城市,是要拯救树木,拯救城市的,可是城市的蛮族为什么非要把它们斩尽杀绝呢?更可恶的是,在城市的蛮族围猎啄木鸟时,他们的身前身后还跟着无数的恶狗,它们吐着血沫、飞着病毒的狂吠声,不管白天黑夜,响彻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可怜的啄木鸟们,只好拼命高飞,高飞,高飞,试图躲开蛮族和恶狗们的追捕。然而,无论它们飞到哪里,总也摆脱不了死亡的阴影。好在,在一座又一座城市中,除了蛮族和恶狗,还有不少没有完全泯灭良知的蚁民。蚁民们热爱啄木鸟,敬重啄木鸟,信任啄木鸟,就像他们同样热爱各种各样能吹出安魂曲的哨子,因此他们想方设法为啄木鸟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保护,比如临时的住所,哪怕只有一夜;语言的迷彩,哪怕全文外国字;转移的车辆,哪怕只有两轮。正是在蚁民们的细心呵护、勇敢保护下,啄木鸟才能叨出一只只的坏虫子。


【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对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如此受人热爱的啄木鸟,竟会被蛮族和恶狗如此仇恨:因为它们都是坏虫子!蛮族是寄生的虫子,恶狗则是没孵化的虫卵。别看蛮族长着高贵的面孔,穿戴华贵的服饰,吐露文雅的词汇,住在富丽的宫殿,这些都只是伪装的表面,实质上它们都是虫子,都是残害树木、破坏生态的坏虫子、毒虫子、恶虫子。道理太简单了:人人喜欢啄木鸟,树树喜欢啄木鸟,只有虫虫不喜欢。


【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于是,我也就懂得了一个再浅显不过的常识:要想辨识一个人、一个物到底是不是虫子变成的,或者虫子伪装的,不必拥有一双孙悟空似的火眼金睛,只需要拥有一只啄木鸟。不管是什么样的虫子,无论它的外表天生或人为伪装得多么强大,它的内心终归还是虫子贪生怕死的内心。这就像即使老鼠换上了老虎皮,可一旦猫站在它的面前,老鼠还是会发出“吱”而不是“嗷”的叫声,迅速夺命而逃,全忘记自己本来穿着一身老虎皮。所以,凡是在啄木鸟面前发抖的,凡是千方百计追捕和猎杀啄木鸟的,毫无疑问都必是虫子,虫子,虫子。



【即刻疫论之四十】论啄木鸟

作者简介:曹保印,著名品牌传播与危机处理专家,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大数据与科技传播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智信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中食品牌研究院(CFBI)院长、即刻国际董事长。曾任《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传媒研究院院长,CCTV、CETV、BTV、CRI、CNR等50多家权威媒体时事评论员,著有《全球化生存》《中国社会建设》《总有一条路:新京报十年传奇》等60余部作品,并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10多种国际语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