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蜀门秦关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和陕西省汉中市的交界处,是两省的界碑。是一具省界碑标志性的 建筑,很有历史参考价值,是川陕路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过往的 人都会停车驻足观看秦关,站上秦关远眺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的连绵起伏的风景。由于汉中在三国时时刘备称帝的地方顾叫蜀国,所以从汉中出陕入川南江县就称为“蜀门”。但从南江县出川入陕西省汉中,就称“秦关”。顾又名“蜀门秦关”。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四川南江县与陕西汉中交界的 蜀门秦关的全貌

记忆中从初中开始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知道刘备称帝于汉中称“蜀国”,在书上知道“蜀门秦关”。读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读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时,也知道巴山就是指秦岭大巴山脉,从那时起就有一个梦想,如果自己长大后赚到钱了,一定要亲临此地去感受下蜀道的难,难于上青天,如何一个“难”字。秦关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到底是如何一个险要的 关卡。为了实现这个少年时期的梦想,于是在2018年暑假,我终于带着全家老小不辞劳苦,驾车二千多公里,来到了“蜀门秦关”。一睹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的崇山峻岭,连绵起伏不断,地势险峻,道路蜿蜒曲折,道路就在悬崖边上,路窄弯大,一路是上坡,车子在路上就感觉整个人悬在半空中开车,开得我心惊肉跳。让我终于信服了终于可以想象在当时的 蜀道有多么的难了。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啊,能在这样的山脉上开道。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四川南江县与陕西汉中交界的 蜀门秦关全貌

站在秦关下看秦关,秦关两边一副巨大词联黑底白字是这样写的:“天上来人腾霞驾雾擂一关而锁蜀秦,云中出马夸世经年驭万乘可驰今古”。道路两侧都是镀铜雕塑,刻画出古代商贾云集的 场景。以及著名诗人留下的诗词名句。可以想象当时蜀门秦关的繁华程度和险要 。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四川南江县与陕西汉中交界蜀门秦关全貌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蜀门秦关两侧唐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中的巴山就是指这里的大巴山脉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古代秦关是商旅的 必经之地,可见当时的繁华程度。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秦关一侧米仓山道来往的商贾云集

“望红台”的由来因为在抗日战时期这里是红四方军浴血奋战过得的地方,1935年红四方面军奉命北上抗日,当地的父老乡亲因为思念亲人和 红军,于是都携老带幼登上山顶遥望北方,希望自己的 亲人和 红军早日归来,后来被人民称作为“望红台”。登上望红台,城楼飞机挑檐,青色琉璃瓦红色柱子,顶部四周围雕龙画凤,栩栩如生,并悬挂汉高祖刘邦的 《大风歌》,一首王昌龄的著名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望红台词赋”以及其他的 一些著名诗词。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望红台顶上刘邦的《大风歌》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望红台词赋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站在望红台上远眺秦岭山脉的美景图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站在望红台上远眺云天相间的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的美景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站在望红台上远眺四川南江县重峦叠嶂的大巴山脉的美景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站在望红台远眺云天相间的 大巴山脉的云雾图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站在望红台上远眺大巴山脉的全景图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此句诗就是出自诗人沈一飞之笔,指的就是蜀门秦关的迷人景色

汉王台古名“天上”,汉高祖刘邦,汉中王张鲁,蜀国开国之君刘备都先后在此建关筑台故名“汉王台”,抗战时期巴山游击队在此设过师部,当地百姓常在此向北眺望亲人和红军归来,又名“望红台”。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汉王台介绍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蜀门清关的碑序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秦关下面专供来往游客停车驻足观看秦关的场所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秦关侧面一角


带着历史的记忆驾车几千公里目睹“蜀道秦关”。

三国时期蜀门秦关的地图,秦关就处在米仓道和褒斜道交叉点汉中标注处

此次自驾游沿着蜀道慢慢领略了秦巴山脉的巍峨壮观,道路崎岖蜿蜒绵亘的大自然的美景。还一路游了 大小巫峡,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西出祁山攻打曹魏的屯兵之地牟阳古城,著名景区光雾山,诺水河、米沧山、香炉山。不出门不知道,一出门才知道原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如此险峻美丽的山景。准备有机会再次自驾游重返故地重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