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離婚:女性與愛情、男性化意識,以及婚姻的困境與出路

面對愛情與婚姻的衝突、家庭與婚姻的矛盾,王海鴒曾試圖找到一個可以調和的方法,她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純粹的婚姻,婚姻原本就是物質化的,所以婚姻需要理性。”

隨著社會高速化的進步,人們在享受豐富物質財富的同時,不免承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生存的困難依然存在。愛情、婚姻與家庭所展現的問題也極其複雜,並且,將人陷入難以逃脫的困境。

然而,對於婚姻問題的思考,一個是如何維持穩定、長久的婚姻,一個是如何來獲得永恆的愛情。

無論愛情還是婚姻,其實都不能擇一而言,婚姻裡沒有愛情,就會崩潰;愛情終無結果,就會幻滅虛無。於是也就出現了“中國式”離婚。

中國式離婚:女性與愛情、男性化意識,以及婚姻的困境與出路

《中國式離婚》主要表現為四大方面:倫理的變遷、女性與愛情、男性化意識,以及婚姻的困境與出路。與婚姻相關聯的愛情、倫理道德、兩性意識等方面問題,從而起到強烈的警世作用。

在《中國式離婚》中,所反映出的是婚姻問題,一個屬於“中國式”的“離婚”模式:即便沒有“外來者”的侵入,婚姻也很有可能發生破裂。《中國式離婚》就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現實:愛情與婚姻都很脆弱,如果經受不住歲月的磨打,犧牲和毀滅就會輕而易舉。

從《中國式離婚》中我們看到了婚姻倫理所發生的改變,“男女間的背叛可分為三種,身體的背叛,心的背叛,身心的背叛。”

婚姻困境不是一個孤立現象,而是現代化進程中整體性精神危機的一個表徵,是精神平庸化在兩性關係上的表現。即是說,“婚姻困境”與人類的精神困境有直接的關係,精神變得“平庸”,情感也就僵化了。

《中國式離婚》裡面的林小楓,她在結婚以後,把金錢與地位的高低作為他們家生活質量的標準,與丈夫宋建平每天重複的都是有關錢、房子和車子的話題,這讓他們夫妻之間除了爭吵便是不合,曾經記憶中的那份愛也漸漸地被這些煩惱取代了。

最後,宋建平終於讓她如願以償當了上層社會的人,可是她又因為自己的無業狀況而疑神疑鬼,擔心丈夫有“婚外情”,在她為愛情的歇斯底里中,她的婚姻最終走向了失敗。

也許,婚姻本就是社會組織,它所強調的現實條件遠比想象的還要多,這種現實性,完全衝破了愛情的夢幻感,或者說,從決定結婚的那一刻起,愛情就已經開始慢慢地褪色了,因為只要婚姻生活還在繼續,就沒有人能夠阻止它的“日常性”所在,而決定選擇了婚姻,卻在它達到標準的情況下要求從它身上找回愛情,就明明是在自尋死路。

中國式離婚:女性與愛情、男性化意識,以及婚姻的困境與出路

林小楓錯就錯在,當她與宋建平之間完全喪失了愛的神秘感之後,她還要求已經為她取得了高質量生活的丈夫付給她有如曾經一般的愛。

重要的一點是,以上所談到的無愛,還包括夫妻之間性愛的逐漸消失,“現在的婚姻,不過是諸多不完美的男女性關係中相對完美的一種。”

男女之間要建立長久的關係,除了精神上的戀愛,還需要在肉體上保持長期的聯繫,坦白地說,肉體和精神都是組成愛情的不可缺少的元素,精神之愛會促使男女發生肉體關係,而肉體關係反過來會增進彼此的精神之愛。

“瑣碎”的婚姻生活雖然會“消磨”夫妻之間的愛,但是如果能夠保持長期的性愛關係,夫妻二人的感情還是可以長存下去的,一旦失去了身體上的聯繫,婚姻也就“名存實亡”了。

我們可以看到,由於生活上的瑣碎,林小楓完全被物質化了,這導致宋建平由最初產生的煩感發展成為對林小楓的恐懼,他對妻子有關於性方面的想法最終徹底消失,他想到了“離婚”。

然而,林小楓不同意離婚,她固執地想守著婚姻的空殼,因此,表面上他們還是夫妻,可是他們之間已經不存在夫妻關係了,只能算作是一種僵持。

中國式離婚:女性與愛情、男性化意識,以及婚姻的困境與出路

再看久木和凜子,他們也早早地同自己的妻子、丈夫“分房睡”了,即使不出現這段“婚外戀”,他們的婚姻也早就不存在了,只不過,這場婚外戀情給了他們脫離婚姻的勇氣和契機。

婚姻是人類社會永恆的難題,也許所有的法律政策都無法找為之找到可解的答案。但是,要維持婚姻還是有方法的,如果想要在無愛中找到一種感情來穩定人們的婚姻,就要利用智慧來創造那種可能。

為什麼當人類進入了能夠自由戀愛的時期卻反而陷入了“困境”呢?可以說,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社會生活的內容早已被商業化、功利化,人們不斷接受著消費文化的刺激,享受物質、追求物質似乎成為人類最重要的需求。

在這種前提下,傳統的婚姻觀念便遭遇瞭解構,人們在追求愛情、營造婚姻家庭的過程中顯得更加註重物質條件了。

可以說,這種“精神平庸化”體現在愛情上就是追逐感官享受,體現在婚姻生活中就是拿金錢和地位作為衡量生活質量高低的杆稱。

中國式離婚:女性與愛情、男性化意識,以及婚姻的困境與出路

於是,無論愛情或是婚姻,作為其基礎的愛的感情似乎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了。傳統的愛情故事大都以“有情人終成眷屬”為結局,這是因為男女雙方的愛情總有一個固定的目標婚姻,拿俗語來說,那便是一個盼頭。

有了這種盼頭,男女之間的感情也不至於是虛無飄渺的了,因為愛情與婚姻是一回事,有了愛情、便有了婚姻,或者說得更準確點兒,有了婚姻、便有了愛情。

因而,傳統婚姻制度下的人們是很少去困惑於婚姻的,他們意念中的愛情與婚姻本就是這麼簡單的事,何必去自尋煩惱呢?

這麼一來,將婚姻生活拋進困境的就是如今正在生活著的人們了,特定的歷史氛圍必然會產生特定的歷史狀況,多元文化狀態下的現代人,根本無法再像古人一般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愛情或是婚姻。

他們經歷了思想解放,並不斷接受著世界各色潮流的洗禮,毫不猶豫地說,在現代人的眼中,愛情與婚姻不再是一回事了,它變成了兩個沒有太大關聯的物品,因為談戀愛的對象與結婚的對象可以是不同者,即是,愛情不必然導致結婚。

這種觀點,是渡邊淳一極為贊同的,他覺得愛情與婚姻是“兩碼事”,結婚時和其他人交往也屬於正常情況。

中國式離婚:女性與愛情、男性化意識,以及婚姻的困境與出路

在《中國式離婚》中,王海鴒這樣闡述:“感情是流動的。所有的愛,只存在於一個瞬間,只在瞬間永恆。所以說,僅憑一時的愛情就非要把兩個人綁在一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是不科學的。”

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總是以為只要結婚便能守住彼此的愛情,沒想到結了婚,反倒將雙方曾經的那份“愛”抹殺了,王海鴒說的對,“感情是流動的”,當婚姻生活再也找不到一絲愛的時候,這“感情”便向外“流”走了。

“事實上,凡是在婚姻中把愛情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人,在感情問題上往往比較敏感,既容易互相挑剔,也容易動情別戀。”

我想,現代人在處理婚姻與愛情的問題上必須深醒的一點就是:既然明白愛情與婚姻不相干,就不要在行動上混淆它們的定義,更不要去做於愛、於婚姻都無益的事,否則,只能傷痕累累。

從《中國式離婚》中看,青年劉東北所表現的就是一個典型的現代式愛情模板,他深愛著娟子,卻同時與好幾位女性保持著性愛關係,甚至在與娟子結婚之後、娟子懷孕之時依然“獵豔”不斷。

對於這一切的解釋,劉東北認為這是他作為男人的一種“生理需要”,“問題是這於她有什麼損害!她那邊,不能碰;我這邊,閒著也是閒著,飲食男女,食色性也——我做錯了什麼?”

當懷著孩子的娟子在雨天回到家中,撞見她心愛的丈夫正與其他女人“現在進行時”,不禁傷心而去,可也只換來劉東北如此狂傲的解釋。

中國式離婚:女性與愛情、男性化意識,以及婚姻的困境與出路

我們能夠理解的是,一個正常的男人對於性的渴求度是相當深的,這是一種本能的表現,很多時候男人對於女人的追求都是因為生理需求在作怪。可我們無法接受的是“縱慾”,為了性而飢不擇食,因為性而忘記了婚姻生活的其它責任。

這裡,劉東北所謂“食色性”的觀點,除了代表現代許多年輕人所看好的肉慾至上愛情觀,更揭示了現代人在對待愛情與婚姻問題上所缺失的責任感。

我們看到,與劉東北“在一起”的“北漂”女同劉東北達成了一種“互相幫助,互通有無,互惠互利”的關係,從她的角度,是確定不想給劉東北與娟子的婚姻造成任何傷害的,因為她特地“剪成了和娟子一樣的短髮”來掩“娟子”耳目,況且,她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和別的男人也達成這樣的“性”關係。

就這一點,與能夠認真對待感情的娟子相比,這個“北漂”女似乎更能與劉東北達成共識,或者說,他們兩個人才真正適合在一起。

這個“在一起”並不是指婚姻,畢竟,他們的隨“心”所欲與需要穩定的婚姻格格不入,只能說,他們更適合一直保持這樣的默契關係一起生活下去。

“在性愛上能夠自律的人,他在兩性關係上有一種根本的嚴肅性,看重性關係中的情感價值,尊重其性伴侶的人格和心靈,珍惜愛情以及由愛情發展來的親情,這實際上也就是愛的能力。”

不“自律”的“性”,完全是出於獸性,是洩慾、是“解決問題”,而“自律”的性,才包含著愛,才是真正的性愛。因此,像劉東北那樣以貪圖感官享受來解釋男女之間關係的做法,本身就是對愛情的一種褻瀆;他所謂的深愛著娟子、珍惜著娟子,已經在本質上與愛不相匹配了,因為他早已失去了“愛的能力”。

中國式離婚:女性與愛情、男性化意識,以及婚姻的困境與出路

那麼,他的一套“背叛”理論,也是身為男人的他為其本身無法“自律”的性慾所作的辯護,而作為已婚者,所有的藉口與辯護都只能被人們看成是一種不負責任、逃避責任的行徑。

其實,愛情與婚姻都是需要責任的,愛情需要精神上的責任,婚姻需要實際生活上的責任。如果只是單純地把連結男女之間關係的性提煉出來,而不注重愛情或是婚姻中的內涵,就只有陷入空虛與毀滅了。

可以說,愛情的失落與婚姻的破裂,與男人的無法“自律”有一定關係。無論是愛情的不忠,還是婚姻的出軌,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就是男人花心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