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王清高宗,自封十全老人有十大功績,但犯的過錯也有一籮筐

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期間更是出現過“康乾盛世”這樣的繁榮時期,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就是這個盛世的最後一任皇帝,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乾隆皇帝。他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給嘉慶後還做了三年多的太上皇。歷數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他立下不少功績,自封十全老人,稱自己有著十大功績,但是事實上這位千古帝王犯下的過錯也是有著一籮筐。

鎮壓文人,大興文字獄

千古帝王清高宗,自封十全老人有十大功績,但犯的過錯也有一籮筐

眾所周知,清朝雖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是其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卻是達到了頂峰,統治者們為了加強在思想層面的控制,大興文字獄,極力鎮壓文人。弘曆即位後,更是把文字獄當成了家常便飯。在他統治的60多年時間裡,文字獄案件高達130多件,佔據了整個清朝文字獄的80%,其中47案的案犯更是被處以極刑。一通亂搞過後,壓在人們頭上的思想枷鎖越發沉重,以往那種“經世致用”思潮不復存在,盛世的背後卻是思想的逐漸落伍。

人口壓力陡增,社會危機加劇

千古帝王清高宗,自封十全老人有十大功績,但犯的過錯也有一籮筐

雍正時期推行攤丁入畝,宣佈“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項政策極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此外隨著社會發展,農民愈發注重精耕細作,再加上玉米、馬鈴薯等高產作物的引進,大清帝國的人口激增。乾隆五年清查人口時,帝國人口1.4億,到了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已經超過兩億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億大關。經濟上雖然一片繁榮,但是經濟增長速度遠趕不上人口增長速度,眾多人民仍然在忍飢挨餓。英使馬戛爾尼來華期間,發現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百姓甚至蓬頭垢面,衣衫襤褸;他們當垃圾扔掉的食物被搶著吃。

巨大的人口壓力讓社會危機逐漸加深。在乾隆統治的後期,各地發生了一系列農民起義:乾隆三十九年,山東王倫起義;乾隆四十六年,甘肅、青海發生蘇四十三、田五起義;乾隆五十一年,臺灣林爽文起義;乾隆六十年,貴州、湖南發生苗民起義;乾隆剛一退位,嘉慶元年(1796年),就爆發了持續九年的白蓮教起義。康乾盛世過後,社會越發動盪,清朝迅速走向衰落。

寵信和珅,貪汙成風,吏治腐敗

千古帝王清高宗,自封十全老人有十大功績,但犯的過錯也有一籮筐

弘曆在位後期重用大貪官和珅二十餘年,致使這二十年間貪汙成風,政治腐敗。和珅比弘曆小近四十歲,是弘曆一手提拔起來的。和珅會被重用不是沒有道理的。他不光相貌出眾,精通滿、藏、漢、蒙古語,書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詣,更是十分會做事,在他被重用初期因為做過幾件好事,比如查辦雲貴總督李侍堯受賄案,這讓他在弘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潔的印象。但凡是弘曆交代的事情它都能辦的井井有條,因此和珅越發得到器重,仕途自然也是平步青雲。在其當權的二十餘年時間裡,他大肆貪汙受賄,甚至索賄,逐漸積累起萬貫財富。利用手上的職權對依附於自己的人多方庇護,導致全國上下吏治極度腐敗。因為他權傾朝野,可以影響皇帝,人們私下稱他作“二皇帝”。

閉關鎖國,錯失良機

千古帝王清高宗,自封十全老人有十大功績,但犯的過錯也有一籮筐

乾隆以後,清朝開始實行全面的閉關鎖國政策,一開始是四口通商,到後來只開放廣州一口對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壟斷。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馬戛爾尼為代表的使團訪問大清,英國使者帶來了各種禮品,都是當時英國先進科技的代表作,有座鐘,天球儀,地球儀,望遠鏡,還有能夠測報氣象的儀器,手槍、步槍、榴彈炮等。雖然使團來華的名義是給乾隆祝壽,但真正的意圖是想要派人常駐北京,開放港口通商。可惜乾隆以“天朝之大無所不有”拒絕了馬戛爾尼的請求。雖然閉關鎖國起到了一定抵禦外敵的目的,但是也讓大清失去了再次繁榮的機會。47年後的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南京條約》。乾隆時期英國使團想得到而沒有得到東西,大英艦隊用堅船利炮都得到了。

六下江南,勞民傷財

千古帝王清高宗,自封十全老人有十大功績,但犯的過錯也有一籮筐

乾隆下江南是模仿其爺爺康熙,一是為了探訪民情,二是為了加強清廷與江南地主士紳的聯繫,畢竟大清一半的財政賦稅都來自這裡。三就是為了河工,弘曆自己曾說:“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然而,和康熙相比,乾隆下江南遊樂的目的大大增加。康熙六次南巡都是輕車簡從,相比之下,弘曆極度敗家,奢侈浪費,每次出行都是浩浩蕩蕩,單徵調的伕役就是近萬人。不僅沿途地方官要進獻山珍海味,還要從全國各地運來許多食品,連飲水都是從北京、濟南、鎮江等地遠道運去的著名泉水在乾隆無度的揮霍之下,原本充盈的國庫很快變得空虛,康乾盛世的背後卻是種下了盛極而衰的種子。

人無完人,功過之下成帝王

千古帝王清高宗,自封十全老人有十大功績,但犯的過錯也有一籮筐

身為一位帝王,弘曆十分注重社會穩定,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農民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他武功繁盛,通過十次大的軍事行動,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且開疆拓土,使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但是他晚年奢華腐朽,寵信和珅,各地貪汙成風,吏治敗壞,各地起義頻繁,社會危機不斷加重,文字獄更是比康熙、雍正時期還要厲害。人無完人,雖然乾隆做過不少錯事,但是也不能否定他的功績。1799年,乾隆89歲去世,葬在了清東陵。可氣的是,1928年,乾隆去世近130年後,竟然被土匪軍閥孫殿英偷墳掘墓,屍骸被扔的亂七八糟,可憐千古一帝死後竟也不得安息!

創作不易,如蒙看官老爺喜歡,點贊分享一下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