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内大学校区最多的地方:因三国人物得名,分布4所高校

​武汉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高校,城区范围内高校园区密度超高,几乎随便走过几座街区都能在不经意间穿梭到高校范围内,而在洪山区二环线某段区域内还存在一处大学校区最多的地方。这个地方因为历史上三国人物关羽的故事得名,区域内分布有4所高校6个校区,加上各类中小学,学校密度之高在武汉也算是排得上榜单的。不仅如此,这个地方还遍布有非常多的墓葬群,是武汉城区里古迹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它就是马房山。

武汉市内大学校区最多的地方:因三国人物得名,分布4所高校

极好的环境优势,因三国人物得名

马房山自古环境优势绝佳,千百年前,武汉城区建制远没有现在大,马房山所在的区域还是一片荒芜。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马房山所在的地方水草丰盛,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山水环境优越,人迹罕至,自然成为野生动物生存的天堂。根据其他资料分析,古楚地一直就是季节分明,水系发达的地方,这样原生态的景致一直发展了几百年,直到东汉末年。

从东汉到三国,中国历史从统一走向分裂,尤其是三国时候,战事不断,饼祸绵延。当时的蜀刘备这边,有一位战神级别武将关羽,他治兵江夏,大军驻扎之处少不了与之配套的练兵设施,比如说饲养战马的地方,他因此看上了马房山这个地方,放马于此,因而得名至今。不过,马房山在建国后曾短暂更名过,可能后来还是觉得马房山更有历史底蕴,又改回来了。

武汉市内大学校区最多的地方:因三国人物得名,分布4所高校

一路多街格局,4所高校6个校区武汉之最

马房山位于武汉洪山区武珞路、二环线、雄楚大道交汇的地方,区域内自北向南有东西走向的洪达、洪兴巷和一条南北走向的工大路,形成一路多街道格局。简单来说,这一条路正是二环线和珞狮路(部分),它是区域内交通快速路之一,还是二环线的重要部分,由北向南直通,快速连接三镇其他区域。除开交通,区域内最大特色是高校密度足够大。

那么,这个高校密度大是什么样的呢?具体来说,马房山范围内最主要的一所高校就是武汉理工大学,它分为马房山(东西两个校区),鉴湖2个校区3个部分,占据了马房山区域内至少一半以上的面积。除此之外,该区域内还有湖北工业大学马房山校区(现已拆除),武汉成人专修学院马房山教学区域等几所高校,它们沿洪达巷和工大路分布,集群优势很明显。

武汉市内大学校区最多的地方:因三国人物得名,分布4所高校

出土墓葬群多,人文底蕴深厚

马房山区域内校区多,不仅有高校,还有中小学,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校区占了大部分面积。珞狮路沿线,从北边的武珞路起向南,沿线基本上全是理工大的范围,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方便师生交流,相关部门还在珞狮路上修建了地下过街隧道,显然也是专为理工大服务的。未来,马房山所在的区域内还设置有地铁11号线和8号线马房山站点,双地铁加入,马房山的发展潜力巨大。

马房山的历史,源于春秋时期,自三国时期得名,人文底蕴丰富,不仅如此,这片区域内还是武汉城区发掘墓葬群最多的地方之一。在上世纪城市建设的高峰期里,马房山区域范围内经常会意外发掘到古墓葬群,以六朝和隋唐时期的墓葬为主,这说明,那个时候,马房山附近也有大量城建制。

武汉市内大学校区最多的地方:因三国人物得名,分布4所高校

马房山区域内的建筑,多是上了年纪的老房子,与之配套的便是房子周围粗大的行道树梧桐,这些特征集合在一起,让人一看就知道有历史沉淀感。其实,区域内除了几所高校校区,独立的社区并不多,新建的社区就更少了。

对于马房山,小编也有特殊感情。2011年,小编在理工大马房山校区西区读书,校门外是洪达巷和珞狮路,那时候,洪达巷上还有非常多特色的店铺,衣食住行样样有,并且价钱特别实惠。大一初来乍到,在洪达巷里买生活用品,还在路口的扬州包子铺前排过队,鲜肉包非常味美。后来大二,交的女朋友居然是校友,在鉴湖校区,于是经常沿着工大路走到学校后门约会。学习之余到外面做兼职和实习,也一起在洪达巷荷花村乘710到汉口,虽然来回几个小时,只能挣一两百块钱,也很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