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是否會給工薪一族對待工作的價值觀帶來思考?

小徐的GMP觀


無論是此次疫情,還是任何對市場經濟有所衝擊的外部因素影響,都會讓人們對工作的價值觀帶來新的思考。這些外部環境的影響,直接關乎到了工薪一族的切身利益。因此,會不得已結合當下情況,重新定義對待工作的價值觀。

重新定義的因素大致可以歸結為三類。

1.穩定的工作的重要性

疫情控制後的復工,很多人都面臨著失業的窘境,甚至是已經失業,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

這時候,很多人期望的是一份穩定的工作,更多的是追求一種平淡,大大削減了往日的拼搏激情。人們更向往事業單位、公務員等體制內的單位,類似於之前所說的鐵飯碗工作。

無論任何時候,這份工作不會因為外在環境的影響而迫使自己失業,斷了經濟來源。

2.額外收入的必要性

在疫情期間,有穩定經濟來源的人還好,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人,難免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焦慮。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意識到副業的必要性。就是無論任何時候,主要工作發生任何變動,副業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完全可以支撐正常的經濟開支。

3.個人能力的絕對性

存在失業的人,就必定存在沒有失業的人?為什麼企業在決定裁員的時候偏偏你被選中?

這裡面除了一些特定的因素之外,最終能決定你是去是留的還是能力。因此,這時候一個人的個能力有著很強的絕對性。

於是,很多人開始在提升個人能力上有了很強的意識。


張運鵬


這次疫情導致很多企業停擺,經濟形勢緊張,工薪一族賦閒在家,沒有經濟收入,對於一些揹負房貸車貸的普通家庭來說,生活異常艱難。經歷這次疫情,帶給我三點反思吧:

保證現金流、副業重要性和職業選擇。

第一,保證現金流。一旦大面積停工停產,工資停發,手裡沒有現金流,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太過艱難,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存款,即使你揹債也應如此,金額可以不用太多,但是一定要有,主要是以備不時之需。切不可將手裡流動資金全部用於投資,或者轉化為固定資產,不能老是想著通過小額貸解決,短期內小額貸可以應急,可是如果封閉期過長,沒有收入來源,沒有流動資金週轉,又怎能保證日常花銷。

第二,副業的重要性。投資的人都知道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裡說的就是規避風險的必要性。如果你是工薪階層,全部押寶主業,沒有副業,一旦發生這種全國範圍內的疫情,很容易切斷經濟來源。如果願意走出舒適區,利用閒暇之餘發展點副業,也可以補貼家用,比如順風車,比如自媒體等等吧。

第三,職業選擇方面。我覺得在規避風險方面,還是國企、事業編和公務員更穩妥,不必擔心破產,不必擔心失業,更穩定吧,雖然工資低一些,可是有保障,旱澇保收,民企、私企工資可能會高一些,可是風險大,一旦企業經營不善或者遇到經濟危機,很容易裁員降薪。


職場小友


今年的疫情出現,相信很多工薪一族才發現,雖然自己只是打工仔,但是我們的工作、收入,卻是跟政治、經濟如此息息相關的。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0年本是春招季的時間,約有30%的企業將會通過裁員的方式,降低企業運作成本,熬過難關。而各種降薪的形式,相信不需要我多講,大家都已經深深體會到了。

迴歸現實,然而這次疫情對我們的影響,除了衛生安全之外,對於我們來說,如何提高自身工作、收入的抗風險能力,成了我們工薪一族最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我總結了兩大方向對工作的價值觀思考進行剖析,一方面是在正職工作本身,另一方面是副業工作。

1. 正職站住腳

(1)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是硬實力,也是我們在職場中站住腳的根本,一個在本職專業技能上“沒料道”的人,註定是走不遠的,只要一起共事過,所有的牛鬼蛇神都會露出馬腳。一個自身沒有垂直技能的人,在職場中本來就發展很迷茫,在這次疫情中,也顯得更加弱勢。無論這次工作是否受到影響,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有自己的垂直方向、特長、專業技能,都是影響著我們能否擁有抗風險能力和職業發展深度的重要因素。

(2)綜合技能

綜合技能是軟實力,在這次的裁員大浪潮來說,一個員工能兼顧都少個職業,就意味著他能為企業介紹多少人工成本,而這種“通才”的綜合能力,恰恰也成為了一個工薪階層是否讓企業“愛不惜手”的重要因素。當然,綜合技能強,並不是說你什麼都懂一點,卻沒有專長,一個沒有特長的人在工作中是無法體現出最大的優勢的。但若是你本身就有過硬的技能,在融合綜合技能,那麼你將是個搶手的員工。

2.副業多渠道

(1)增加收入來源

俗話說得好,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對於我們的收入來說也一樣。受到這次疫情影響的人,如果收入來源僅僅源自於工作,那麼在工作出現問題之後,就會影響到生活的正常運作,更是會因為“錢”而影響到我們的方方面面。

為了提高我們生活的抗風險能力,增加收入來源的渠道,成為了我們當下重中之重的計劃,比如你是設計師,那麼你在本職工作之餘,可以接一下設計外單,還可以在平臺上出售設計模板,而後你還可以把部分收入每月購買一些保本理財產品,在這種情況下,當你正常收入來源出來問題以後,也不至於連溫飽問題都需要擔心。

(2)塑造個人品牌

我們要造就自己的副業能力,需要有意識的向自媒體、微商學習,學會包裝自己,讓你的朋友通過你的朋友圈感受到你在某個領域的專業度,也能讓人看到這個領域的事情之後就會想起你。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個人品牌就會逐漸的樹立起來,從而達到營銷的目的。營銷與銷售最大的區別就是,銷售需要主動出擊,而營銷更多的是被動吸引。

3.最後的建議

無論我們怎麼思考,大多數養分都僅僅只是停留在“我懂”、“我明白”之中,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反思過後要去行動、去執行、去改變。《一代宗師》裡有一句臺詞我很喜歡“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共勉。


職場劉Sir


也許一個人生的過程不會遇到一次疫情,也許一個人生會遇到好些疫情階段。至少我們現在經歷了二個階段,一個是03年的非典,一個是20年的新冠。


所以,這一次疫情過生我們會有一些也應當產生新的思考:

1、加倍努力的工作

這次疫情,至現在己經二個多月了,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待著。以前總希望能多休息,但休息久了才發現,太想去上班了,突然覺得上班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沒有此次疫情,可能會一直抱怨自己的工作,感覺像生了病,一定會和自己說等病好了要好好鍛鍊一樣。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不上班、不賺錢,心裡會很慌,怎麼去面對各種生活壓力,如何去抵禦各種突如其來的風險。只有更努力的去工作,賺取更多的收入,這樣才能在風險到來的時候,更加的淡定自如。


2、學會存錢

疫情期間,發現最心慌的就是存款沒有多少。平時花銷慣了,很多時候都是月光一族,沒有留餘,也談不上存款。


除了上班時正常的一些重要支出,比如房貸、車貸、水電費、物業費、孩子上學的各種消費等等。這此疫情期間,待在家裡,這些固定費用一樣不會少,反而感覺也沒有節省多少,仍然要做飯,要支出,在家裡不能出去逛,可能在網絡上也消費了不少。


所以,呆的時候越久,才發現沒有收入來源的純消耗支出,會特別慌。通過此次疫情,改變了自己的理財觀,平常還是要特意的留下一點積蓄,積少成多,由少變多,再次遇到突出狀況,也能在半年內不用擔心無錢可用的情況發生。


3、工作的思考

此次疫情,互聯網發揮了它最重大的功能,就是不出門也能完成很多事項。比如雖不能到公司辦公,但大量協同和遠程辦公的應用,借勢發展的非常迅猛,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同時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只能在公司辦公的模式,慢慢的這種模式會讓成為更多年輕人的選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社交平臺、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知識付費平臺、在線教育、協同辦公的興起,給大家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也讓更多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和更靈活的選擇方式。


集掌櫃陳大


誠然此次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工作、事業發展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作為工薪一族的一員,我常常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們每天負重前行,沒曰沒夜拼命工作,為的是什麼?也許有人會說,這還用問。不都是為了我們自己有尊嚴地活著。房沒有,買房。車沒有,買好車。孩子成績不理想,請家教培優,爭取能上當地最好的學校,享受優質教育。不可否認,我曾經也是這麼想,這麼做的。現在,我才悟然大悟。我錯了。年輕的我們拿命換來的金錢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虛榮心慢慢侵蝕我們的身體,使得我們的身體過早地老去。當忽然有一天我們看到鏡子裡面的自己,不禁要問,這是我嗎?所以說,我的同仁們,請丟掉你的虛榮心,重塑自己,愛惜自己,關愛家人。錢是重要,夠用就行。多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家庭和睦,這就夠了。


沔曉張


我身邊就有切實的案例。


職業調查中發現,職場常見的工作價值觀有以下這18項:

1、獲得經濟收入;2、更好福利待遇;3、擁有權力;4、安全穩定;5、成長機會;6、有挑戰;7、能發揮優勢;8、發展空間;9、開拓創新;10、成就滿足;11、社會地位;12、認同歸屬;13、和諧關係;14、新鮮多樣;15、智力刺激;16、助人;17、生活平衡;18、職業道德。

經此疫情,我身邊已有三例對待工作的價值觀有所變化的:


1更重家庭平衡了

我的一個朋友大學畢業後也是常年離家在上海,每年回家最多連續7天不到,每次臨近7天時就急忙趕回上海,因為跟父母沒有太多共同語言。

此次疫情期間她不得不跟父母共處了一個多月,期間有更多時間跟父母一起種菜,做家務,打牌,發現了很多父母身上有趣的地方,以及父母年邁的脆弱。她計劃以後每年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而不是像以前一樣99%的精力都在工作上。


2自由的工作模式

另外一個朋友復工一個月應公司要求都在家辦公,結果發現在家辦公的工作效率不比公司低,結果成效也絲毫不比在公司差。同時節約了通勤時間,還能自己料理午飯吃,而不是像往常在公司頓頓點外賣,另外還能靈活安排工作時間協調一些家事。

他們公司本身人不多,老闆們也在討論是不是把遠程在家辦公的方式變成一種常態。

對我朋友來說她是樂意的。


3 增加助人的志願者工作比重

此次疫情中大量人員大規模參與了志願者工作,也包括我的表妹。她在志願者工作中也緩解了部分自己因疫情而產生的焦慮。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助人有助於緩解壓力和心理健康。她表明以後會保持社會志願者的身份。




你身邊還有哪些經此疫情對工作價值觀有所改變的朋友呢?歡迎留言討論。


麥田青語


在疫情期間,員工工作的內驅力會受到一些影響,從公司角度要著重做好以下幾點:

1被需要:多與員工溝通,幫忙員工明確工作 目標與價值定位。證明公司需要他,如果感覺自己不被需要了,任何人都會空虛和落寞!

2做自檢:鼓勵員工進行自我觀察,找出內心的矛盾和糾結,排除員工復面情緒!

3做規劃:幫忙員工制定一個容易實現的短期規劃和小目標。

4做氛圍:樹立快樂的工作觀,誠實、友愛、寬容、肯定。

5家庭觀:要讓員工認識到,努力工作就是對家庭負責,特別是在疫情期間。

6做靠山:要想讓團隊有戰鬥力,那麼公司就要做員工的靠山,領導就要多承擔一些責任!

以上六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陳泓徵


沒疫情也會裁員,人笨怪刀鈍,生意不好怪櫃檯。40年幹完了200年才能幹完的事,除了一頓優點,難道就沒缺點嗎?


5529546386


重大災難之後,不止工薪階層,而是所有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可能會被重新思考和定義。

1. 對於一些本來就思想消極的人,可能會產生更加偏激的想法:人生無常,今朝有酒今朝醉,誰知道明天屬不屬於我。

2. 大部分的人則是會更加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感情。對於健康的認識,可能會更加深刻。

3. 對於一些脾氣暴躁易怒的人來說,可能心態會更加平和。

所以,每一個人都可能會有不同角色機場上的不同思考。


電商e晉商


不亞於一場“中級戰爭”後的受難國,何來可傲,四方救助…抗疫遠還未結束,大家千萬不要放鬆警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勝不驕,敗不餒,中國加油![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管好自己就是最好的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