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參軍那麼多年,為什麼沒有人發現她是女兒身?

職場悅縱橫


花木蘭替父從軍,在12年的軍旅生活中演繹了一段忠孝雙全的故事。很多人好奇的詢問,12年的時間,花木蘭的女兒人是如何保密的。實際上,由於男性和女性生理構造導致的生活習慣不同,花木蘭女兒身的秘密根本就不可能保住,唯一的解釋就是隊友從頭到尾就知道這個秘密,只是沒有人去捅破這層窗戶紙。




花木蘭的故事發生在北魏時期,北魏為遊牧民族鮮卑創立,當時的遊牧民族奉行全民皆兵的政策,所以很多人自幼精習騎射,從《木蘭辭》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花木蘭同樣如此。

眾所周知,精習騎射需要長時間的風吹雨打,所以外表會不可避免的變得粗曠,甚至是偏向於男性化。因此只要她放棄身上的珠寶首飾,換上一身男性的戎裝,一般人從外表上是不會發現的。




當然,花木蘭在軍營中需要和戰友同吃同住,時間長了,由於女性方便或者大姨媽的問題,不可避免的會被發現,這時候就需要隊友隱瞞了。

當時北方柔然族南下時,北魏政府大規模徵兵。規定每戶百姓必須要出派出一名男子上戰場,但令人奇怪的是,政府特別給了花木蘭家12道軍帖,每道軍帖上都有花木蘭父親的名字。由此可以推斷,花木蘭的父親是當時必不可少的兵種,不是工匠就是保長、甲長一類的地方官。

當時花木蘭想到父親年事已高,而且家中弟弟年幼,所以選擇隱瞞女兒身,替父親出征塞北。




花木蘭決定好了之後,由於當時的政府不給士兵配備武器,所以她便到了市場上購買各種軍事裝備,比如駿馬、鞍韉、轡頭、長鞭等等。從這些裝備可以看出,花木蘭家境優越,因此可以推斷花木蘭的父親是地方官的可能性更大。

既然是地方官,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她根本不需要靠一人之力瞞天過海。

古人參軍後,大部分都是以家族或者同鄉好友為一個編制單位。因此花木蘭參軍時,必然有很多同鄉好友,或者是其父親當年征戰時的隊友。他們瞭解情況後,基於同鄉友情,或者是戰友情誼,選擇替她隱瞞也在情理之中。





隨著戰爭的發展,花木蘭的軍功也在逐漸的累加,“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由此可見花木蘭在軍隊中已經成長為了一名身穿盔甲的將軍。

此時,估計大部分人都已經瞭解了花木蘭的身世,只是人們感動於他的忠孝大義之舉,所以沒有人會向皇帝彙報情況,當然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也僅僅流傳於他軍隊之中。

戰爭結束時,已經是12年之後。所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此時得勝而歸的勇士成為了國家的英雄,尤其是花木蘭這樣的戰功赫赫的人。



皇帝為了表彰英雄們出生入死,所以特地挑選了幾個代表性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花木蘭。後來花木蘭朝見天子之時,皇帝看到軍隊之中有如此威武之人,所以當即想要封官進爵。

花木蘭自知一旦入朝為官,女兒身的身份必然會被識破,如果將來再被扣一個欺君之罪,恐怕會吃不了兜著走。所以辭去了所有封賞,選擇回到了父母的懷抱。

回到家鄉後,花木蘭穿上女裝,將自己的女性身份公諸於天下。這時皇帝以及和花木蘭接觸少的戰友才知道他是女人,並且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才得以流傳。


我是越關


看了其它很一些搞笑的回答。

我來正兒八經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我查閱了很多關於花木蘭從軍的資料,我發現當時花木蘭從軍所加入的軍種是騎兵,也就是說,騎在馬上打仗的那種兵種。



騎兵有一個特點,就是儘管他是團體作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是獨立的機動系統。

每一個騎兵都有一匹馬,這匹馬主要就是由這個騎兵來負責。

這就為花木蘭掩飾自己的女兒生提供了較大的客觀。

以前打完仗之後騎兵一般都是靠著自己的馬,休息的時候也和馬在一起,特別是在戰場上更是如此,人不離馬。所以騎兵的生活都是相對獨立的。



花木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隱藏了自己的女兒身份而被發現。

再加上以前打仗更不會想到有女兒身加入,也無法顧及或者去核實每一個士兵的身份,更別說他的戰友。

所以總的說來,花木蘭之所以能夠隱藏自己的女兒生這麼久,得益於她所參加的騎兵這一兵種。

好啦,我是長佳,看我這麼一本正經的回答你可不可以來一波走心的關注,或者是點贊呢。


佳說


路遇這個問題,十分有趣,湊合答一個。大家可以先想一想,被人誤認為是男人的女人,那得有多醜!粗嗓門、大塊頭、眉粗臉糙……花木蘭如果真從軍了,一定是一位奇葩到極致的超級大丑女。女漢服用子可遠遠不夠。現在許多女人變男人,要服用大量雄性激素,變過來了,遠遠一瞅,是個男的。稍微走近一些,還是能看出許多怪異。所以花木蘭如果真的男扮女裝從軍,假設軍中兄弟都能守規矩,不因好奇去扒他衣服驗明正身,他一定是兄弟們嘲笑的對象:花兄弟,好娘炮!且不說軍中生活,大家擠一個帳篷裡,拉屎拉尿、洗泥湯子都在一起,每天都有大量暴露的機會。還有那討厭的每月一次的大姨媽,難道騙人說,那是大姨爹?打起仗來,沒日沒夜,颳風下雨,如果木蘭忽然來了月經,照樣得挨著,久之,必致經血不調……等多種疾病。所以,花木蘭無論如何是難以十年不被人認出來的。那就只好往“她被揭破了,但兄弟們就是不說”這條路上發揮想象了……

其實,說了半天都是浪費筆墨,為什麼呢?因為花木蘭本就是文學想象的產物,咱們跟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較勁,豈不是吃多了撐著了麼?!

我的解答,也不為答,就是好玩。求大家一樂!


皇帝不稱朕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在古代,一個女人從軍長達10年不被戰友發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古代打仗,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廝殺,而是在行軍。

行軍期間,戰士無故是不能隨便脫離隊伍的,除非是拉肚子去大便。

平時防止士卒隨便離隊,往往只有在大隊停下來短暫休息的時候,士卒們才會集體去撒尿。

也就是一群男人,站在路邊小便。

那麼問題來了,那時候花木蘭怎麼辦?

別人站著尿,她蹲著尿?戰友就算智障也知道怎麼回事。

另外,女人是有月經的。古代沒有衛生巾,女人基本都是用月經帶(薩沙博學吧)。這玩意不適合軍人和勞動婦女,一旦運動較多肯定是不保險的(霸氣側漏)。

所以,月經帶裡面往往還要放草木灰,目的是吸血。

請問,花木蘭有什麼條件倒騰這些不被戰友知道?戰友都是白痴?

另外,古代很今天不同,條件非常差。花木蘭是作為北魏的軍人,北上大漠和柔然作戰。

這裡的氣溫非常低,經常凍死人。在帳篷中,士卒們為了取暖,睡覺的時候都是大家靠在一起的互相取暖的。

這樣長期貼在一起,戰友能不知道花木蘭是女的(就算是平胸也能被發現)。

最後,鮮卑遊牧民族雖很少洗澡,一旦遭遇大雨後還是要及時更換溼衣服的。

其實士卒們都是男人,當然就地隨便把衣服一脫,光屁股換上乾衣服。

請問花木蘭怎麼辦?

所以,戰友絕對知道花木蘭是女人。

只是,北魏鮮卑人奉行的是職業兵制度,也就是按照戶為單位,必須出人參軍。

而花木蘭家中弟弟太小,父親老邁多病,萬般無奈只能讓花木蘭頂上了。

抗拒兵役,是滅門的大罪。

況且,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說明軍情緊急,大汗催著立即進入軍隊作戰。如果強行讓老父親去作戰,恐怕沒幾個月就病死了。

其他戰友都明白這個道理,也非常同情花木蘭。

只是,這畢竟屬於欺君之罪,嚴格說起來要滿門抄斬的。

所以大家瞞上不瞞下,都不捅破花木蘭是女人這種事,心照不宣就是了。

話說回來,鮮卑人本來和漢人也不同,當時他們剛剛從遊牧轉為農耕,無論男女都很尚武的。即便是女人,也能騎馬射箭,這是遊牧民族的遺風。

不能自衛的遊牧民族女人,通常是活不長的。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薩沙


軍營中即使有人發現她是個大姑娘,估計也沒人說出來吧。在通俗點就是整個男生宿舍樓只有你的舍友是女生,你會告訴別人嗎?不過我還是認真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吧:

1.根據初中課文中的木蘭辭,裡面有買戰馬的過程,所以花木蘭應該是一個騎兵。南北朝中北朝的騎兵多數時間是和自己的戰馬呆在一起,靠著馬一起入睡,所以能夠大大減少木蘭和戰友身體接觸的機會。

2.花木蘭是立過很多功,不可能是基層士兵,所以很有可能是個軍官。如果是軍官的話,估計會有自己獨立的營帳。在這種情況下,更加不會被發現。

3.她能夠替父從軍,說明她長得不是特別女性化。木蘭自幼應該習武,身體素質應該很好。中國很多女性的運動員,由於過量運動的關係,其實從外貌上來看是很難分清楚的。加上古代是需要穿很厚的盔甲,這是非常容易掩蓋女性的身體特徵。

4.古代的時候禮節是非常繁瑣的。特別是男女有別的情況下,男性對女性的生活習慣是很難深入瞭解的。這就導致了大量的男生其實對女生是不怎麼熟悉的。唐朝的時候非常流行女扮男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在古代的時候,衣著甚至比性特徵更能證明你的性別。

5.從現實層面講,戰鬥英雄郭俊卿女扮男裝,被授予了全國特等戰鬥英雄,這說明花木蘭客觀上來說是有可能的。


李行遠


這個問題還真是個問題。


可能是那時候的人們都太粗心了,根本不可能想到一群糙老爺兒們的隊伍里居然混進來女子。但是要細思一下,還是有些深層次原因的。

【這樣肯定不行,一眼就看出來了】


首先,木蘭的個子一定不會矮,應該和當時正常男性的身高差不多。而且花木蘭的長相絕對屬於中性美那種,頂盔摜甲之後和普通的男性士兵們看起來差不多。這樣才最安全。要知道,那種放到人群裡半天找不到,找到之後,又半天記不住,等好不容易記住是誰了,很快又忘得一乾二淨的人才不容易被關注。說到底,就兩個字

普通,據說大人物的保鏢都要找這樣的才夠格調夠安全。否則你身上畫著龍畫著虎,然後又膀大腰圓,一看就是打手,那就沒有隱秘性,根本起不到深層次保護的作用。

【這樣看起來就好多了】


其次,花木蘭一定沒有受過很重的傷,生過很重的病。而且就算受傷,也肯定沒有被命中敏感部位,否則她是女人的秘密肯定藏不住。俗話說刀槍無眼,花木蘭的運氣絕對是爆棚。十二年的征戰,竟然一次都沒有受什麼大傷,可能除了運氣,智商高和武藝好也是重要因素。


再次,充分印證了當時部隊的生活條件非常差。也許花木蘭她們一年也洗不了一次澡。要不然,穿幫的幾率會大大提升。因為你總不能一到這個時候就端個盆自己躲起來。時間一久,原本不好奇的都好奇了。很多秘密之所以被破解,一切的起源都是好奇心作祟。


最後,就是中國古人的許多客觀條件導致的。古人的盔甲應該是非常寬大和厚重的。基本無論是誰穿上,估計看起來都像個狗熊,顯得膀大腰圓。這樣男女的區別就沒有多大了。另外,古時候,男人和女人都留長髮,因此也無法從頭髮的長短來判斷男女。至於鬍子,有些男人天生不長鬍子。是否爺們主要看氣質,古時候的服役生活十分艱苦,天天日曬雨淋,用不了多久,皮膚就會變得一樣粗糙,說話也同樣會高聲大氣。對了,還有一個細節,花木蘭一定想辦法遮住了喉結部分,否則也容易被發現。

【盔甲起了大作用】


總之,花木蘭肯定會十分細緻和小心,種種因素加起來。就變成了《木蘭辭》裡說的: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任十三讀史


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但是這件事的真實性令不少人懷疑,體力明顯不如男人的女人卻戰功赫赫,而且生理特徵擺在那裡,12年不被戰友發現,這又怎麼可能呢?

其實呢,還真有這麼一回事,但是具體姓氏,籍貫,年齡等不詳,只能說歷史上確實有這個人,我想大家瞭解花木蘭應該不是王者榮耀,而是曾經學過的《木蘭辭》中瞭解到這位代父從軍的女英雄。關於歷史對這位女英雄的記載,由於時代較遠或許因為古時候對女子並不重視,反正沒有明確的史料能夠說清花木蘭的身世。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歷史輔證來探討下花木蘭的真實情況,大家都知道《木蘭辭》是樂府詩詞,這首先就能把朝代給定了下來,那就是魏晉南北朝。而且這也能從一個側面體現出花木蘭的真實性,因為樂府詩集的創作就是由民間的故事加工而成,而故事來源與歷史發生的真實情況,只能說有誇大,或者不實,但絕對有這件事。 在魏晉南北朝中再縮小範圍,在《木蘭辭》中有一個句子“可汗大點兵”,可汗一般是少數民族首領的稱號,所以說花木蘭應該還是個少數民族。而在魏晉南北朝中尋找一個符合木蘭的情況的,那就是北魏的太武帝時期,這個時期正好在北魏孝文帝之前,剛剛入主中原的北魏還沒有改變自己的習俗,稱號等自然也沒改變。

而在太武帝時,正好有一場長達25年的戰爭,這與“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正好也符合時間。“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離開黃河北上,而書中的黑山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這些地方更是把花木蘭參加的戰事指向了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這些行軍路線均符合這次戰爭。

而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實行的依舊是少數名族的傳統,每當發生戰爭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有人參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這一切如果說都是巧合,屬實說不過去吧。還有一句“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木蘭真的是著急回家見父母?不不不!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女人當官,在那個年代可能嗎?如果不是因為這個,那麼她完全可以接受官位啊,光宗耀祖,衣錦還鄉不是每個士兵的願望嗎?出去了12年,應該不急這一會吧?

種種跡象都表明花木蘭參加的就是北魏太武帝與柔然的戰爭,至於她的家庭,真實名字叫什麼?又有什麼意義呢?找到這些其實無關緊要,我們只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有一位女性代父從軍就行了,學習她這種品質和精神!


愛歷史的大小姐


花木蘭的故事現在比較明確的出處是木蘭辭,而木蘭辭其實是民間流傳的小調,往往這種民間流傳的小調真假摻半不能確定到底哪裡是真的,而哪裡是杜撰的,我認為木蘭替父從軍很可能是真的,但或許沒人認出來卻又證明力度不足了。但也不能說是假,如果木蘭本身就是女生男相從容貌上並不能明確性別,那確定性別的方式無非就是三個,一是如廁,而是沐浴,三是就寢,如廁跟沐浴都好辦,無非就是拖字決就能解決,別人都洗澡而她不洗便是,實在受不了了就找沒人的地方自己洗一下。如廁也如是一樣,但就寢就比較難解釋了,冬天還好說,夏天軍營裡基本都會光膀子,一個人每天晚上都合衣而眠難免會遭人非議最終很有可能會被好事之人強行扒光,這樣做其實是很危險的。而比較合理的可能就是跟她同寢的兵士應該是知道她的性別的。而只是幫著她向上級隱瞞就是了。或者根本當年也是允許女子參軍的,畢竟木蘭辭裡面明確講了是可汗大點兵,可見木蘭所參加的肯定是胡人的部隊,當時正是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而胡人的道德行事標準是不能用漢人的標準去衡量的。


風林火山557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說到花木蘭參軍為何沒被人發現是女兒身,我就想到兩個很有意思的答案:

  • 花木蘭沒被發現是女兒身的原因之一:《木蘭詩》中有一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長胸)”,說明花木蘭在軍中不容易被發現是女人。這種說法只是一種搞笑的回答,但也從側面反應了封建時代,男女之間相互不瞭解,所以才會“雌雄難辨”。不止是花木蘭成功的女扮男裝,還有古代的祝英臺也是在私塾與男生同吃同住,最後無人識破;

  • 花木蘭沒被發現是女兒身的原因之二:古代男女觀念很強,未結婚的女人基本不出閨門,未婚男人對女性特徵也知道的甚少,因此才發現不了花木蘭是女人。這種說法是我在讀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的,當時覺得還是有些道理,因為參軍打仗的基本都是未婚小夥,古代未婚男女基本不會有所接觸。

不過花木蘭的故事畢竟只是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其實是想表達兩層意思:

  1. 古代戰爭的殘酷:古代戰爭後期,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抓壯丁成為當時補充戰鬥力的唯一辦法。冷兵器時代,人就是火力,只有充足的士兵才能保證強大的戰鬥力;

  2. 彰顯女性地位:花木蘭的故事其實也是想表達一個道理——“誰說女子不如男”。古代女性地位不高,因此在文學作品中顯示女性的實力,也是對當時重男輕女一種無聲的反抗。

《木蘭詩》裡面的花木蘭不但英勇善戰,而且還特有英雄氣概。特別是在花木蘭凱旋歸來,天子對其賞賜的時候,讓人感受到了木蘭那種巾幗不讓鬚眉。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將軍解戰袍!”嘉靖皇帝的這句詩詞是寫給毛伯溫的,但與花木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有著同樣的榮耀和霸氣!


水煮汗青


這裡是藍色海沙,歷史觀點與各位看官分享!今天和大家聊聊女英雄花木蘭。

花木蘭從軍,中國古代長盛不衰的傳說之一,直至現在,依舊家喻戶曉。不過,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從軍12年,真的無人識女郎,看不出花木蘭是女子嗎?



這一點,答案恐怕就藏在《木蘭辭》的一句詩裡: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從這句詩裡可以看出兩點,第一點是,花木蘭並不是漢家女子,而是有胡人血統的,因為他們的天子叫可汗。

北方遊牧民族的長相嘛,估計就要粗獷這麼一點。皮膚可能也糙一點。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從軍後穿上軍裝,殺氣日深,恐更加雌雄難辯了。



從此詩句中可以看出的另一點是,木蘭他爹是身具軍功的,所以才會在軍隊花名冊上處處留名。那就很有可能木蘭自從軍始就是個小軍官。

軍官就會有獨立的帳篷,不與士兵同吃同住,自然接觸就少,露餡的可能性也少。

就算是有個別看出點什麼,估計也只能爛在肚子裡。偶爾有多嘴的,恐怕已經在陣亡名冊裡了。木蘭,可是後來天子接見的人。一將功成萬骨枯,枯的可未必是敵方陣營的人。



綜上,奇女子木蘭,以女子之身入軍十二載。全身而退,無人識破,還是有可能的就。

以上是藍色海沙的一點推測,不知各位看官以為然否?歡迎留言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