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故事: 子为父累,才高不第;落第赋诗,感动考官

在古代,想当官,考中进士是最重要的渠道。太多的人把科考当作毕生的事业,但是有的人虽然很有才华,却被莫名其妙的取消了录取资格。

今天跟大家分享两位落第诗人落第赋诗,感动考官的故事。

诗词故事:  子为父累,才高不第;落第赋诗,感动考官


一、子为父累,虽才不第

大家都过《商山早行》吧,内容如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的作者是温庭筠。

温庭筠,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颇有才名。

唐代从政的道路就是要先考取进士,考试科目有考诗赋,所考的诗赋,都有一定的格式。考试那天,会给每个考生发三根大蜡烛,三根蜡烛烧完,要作完八韵的诗赋。有很多人在规定的时间写不出来。但是温庭筠在应试的时候,连草稿都不用打,把手笼到袖子里,随便写几句,就是好诗。他每次考试都能替邻座的考生答卷,能够通过口授的方式帮助身边邻座八个人,当时绰号温八叉,被称为“考场救星”。

诗词故事:  子为父累,才高不第;落第赋诗,感动考官


温庭筠虽然才高八斗,但是因为“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整日和公卿家无赖子弟混在一起,饮酒赌博,很快声名狼藉,让当道者认为这样的人不能“临民”,便因此屡试不第。温庭筠尝出入宰相令狐绹书馆中,令狐绹待他甚是优渥。因为唐宣宗喜欢《菩萨蛮》曲子,令狐绹拿了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二十首,进献给唐宣宗,诡言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诫温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温庭筠不久即泄于人知。温庭筠还曾经说,“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令狐绹虽贵为宰相,却不读书没学问。这样的事多了,温庭筠也就开始在令狐绹面前失宠了,所以温庭筠的名声越来越坏,到了声名狼藉的地步。以至于坏名声影响了儿子的科举考试。

温庭筠的儿子温宪,也很有才学。那年科考,试卷答得特别出色,本来主考官已经决定录取他为进士,可是一看考生姓名温宪,便犹豫起来。主考官知道他是温庭筠的儿子。因为温庭筠被当时的官僚士大夫,认为虽然有才但是人品不好,虽然主考官不了解温宪,但是就因为他有一位声名狼藉的父亲,主考官认为有其父必有其子,于是就把温宪给帕斯了。温宪因此落第了。

诗词故事:  子为父累,才高不第;落第赋诗,感动考官


二、题壁赋诗,感动考官

多年之后,主考官郑延昌已升任宰相。一天,他去长安的崇庆寺游览,在寺里的一面墙壁上,看到了一首七言绝句: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写自己穷困凄凉的处境,沟隍即沟壑,“隍“就是没水的壕沟。后两句是说自己头发都白了,心如死水,可在长安还是落第之人。

郑延昌读完诗后,一看署名是温宪,一下子想起来了。他觉得温宪这么多年没有考中,处境又这么困顿,很是同情,同时也为自己当年故意排斥他而内疚。

郑延昌这时的看法也有了许多改变,他觉得温宪这首诗,一没有抱怨,二没有讥讽,根本不像他父亲那样,看来还是一个很本分的 读书人。这样一想,就更加不安。

回到相府,郑延昌派人找来时下主考官赵崇,把当年温宪落第的经过、缘由告诉他,也讲了自己所见的那首诗,建议在考试中如果温宪的试卷合格,应当录取他。

在阻力排除之后,温宪终于考中了进士,但是这时他已经50多岁了。

【诗林】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选拔干部德才兼备很重要。

子为父累,真是害死人。50岁考中进士,想有 作为也难了。父亲的德行不好,毁了儿子的一生。

诗词故事:  子为父累,才高不第;落第赋诗,感动考官


三、牢骚落第,悔过被取

在晚唐时期,还有一位叫高蟾的诗人,考了多年,始终没有考取,便牢骚满腹。他自认为才华横溢,只是因为没有靠山无人关照才屡试不第,心里不服,在考场附近一面墙上写诗发泄。其中写道:

阳春发处无根蒂,

凭仗东风分外吹。

意思是讽刺那些考中的人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是凭借东风吹拂罢了。

诗中的牢骚怨气跃然纸上,主考官见了自然很不高兴,于是记下写诗人的 姓名,所以这次考试,尽管高蟾成绩颇优,仍然没有录取。

亲戚朋友都埋怨高蟾不应该写诗引起考官反感,他痛改前非,特意写了一首诗给当年主考官高侍郎,题目是《下第后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诗写得不卑不亢,用碧桃、红杏、芙蓉都需要伴随一定条件生长作比喻,说明他不再埋怨东风了。

高侍郎读后,领会了高蟾的言外之意,并为他巧妙的比喻所感动。后来,在又一次的考试中,高蟾终于考中了进士。

【诗林】任何事情成功与失败都是有原因的,不能怨天尤人,只要认真悔改,最终都能取得成功。

诗词故事:  子为父累,才高不第;落第赋诗,感动考官

精美内容每日更新,请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