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起義軍的朱溫為什麼又歸降了唐朝?後來又是如何代唐建樑的?

嫣然一笑1992


朱溫,曾參與黃巢起義,唐中和年間叛黃降唐為將,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後密殺昭宗、廢哀帝建立“後梁”。

判黃降唐

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朱溫與二哥朱存(戰死於嶺南)加入黃巢的軍隊,開始跟隨黃巢南征北戰,因作戰勇敢為人狡詐,逐步成為黃巢軍的重要將領,在多次擊敗唐軍,穩定了黃巢政權的東南部的局勢後,成為獨鎮同州的防禦使。唐中和二年(882年),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領重兵圍困同州,朱溫兵弱接連向黃巢上表請求援助,均被黃巢的左軍使孟楷瞞報,導致朱溫心生不滿,埋下了降唐的苗頭。此時黃巢軍因政策上的失誤導致處境困頓,朱溫感到前景渺茫,再加上部下胡真、謝瞳等人的鼓動,逐殺了監軍嚴實,領軍獻出同州降了王重榮。作為被招安的黃巢大將,朱溫唐僖宗賜名“全忠”授左金吾衛大將軍,開始配合唐軍,殘酷剿殺昔日同僚。

代唐建梁

黃巢起義平定後,朱溫手握重兵逐步蕩平了中原,成為擁兵自重的軍閥。為了控制朝廷效法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趁唐昭宗被宦官劉季述所軟禁的時機,朱溫領兵攻入長安,殺第五可範等宦官七百餘人,第二次宦官時代結束。天祐元年(904年)朱溫矯詔誅殺丞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等人,挾持昭宗遷移百姓毀長安城遷都於洛陽。朱溫西征李克用、李茂貞等人時,擔心朝中有所異動,弒殺了唐昭宗立李柷為帝,史稱唐哀帝。天有二年(905年)發動“白馬驛之禍”,屠殺裴樞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經此一變唐王朝名存實亡,兩年後朱溫逼哀帝禪位,改名朱晃建立後梁政權,開啟了動盪不堪的五代十國。


用戶80752119016


唐朝末年,唐朝廷政治已經十分黑暗,實權掌控在宦官手中,皇帝不過是個傀儡。除此之外,加上天災頻發,走投無路的農民無法,最終只得走上起義的道路。

而在這其中,尤以黃巢起義最為聲勢浩大。朱溫原本是黃巢倚重的大將,但後來看黃巢將要失敗,便轉頭投降了唐朝廷。後來經過一番艱苦的兼併,朱溫最終建立了大梁。

朱溫是起義軍中的動搖分子

唐朝末年,戰亂不斷,征斂無度,再加上連年水旱,百姓流離失所。在這種背景下,走投無路的農民爆發大起義。

而在起義軍中,黃巢起義軍得到長足發展。黃巢南下江西、浙江、福建、嶺南,後因水土不服又北上襄陽、商丘、徐州、兗州,最終由潼關入長安。而唐僖宗本人,帶領少數妃子和心腹逃往蜀地。

黃巢佔據長安後,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詐降黃巢。但後來因為黃巢對河中大量調集財富和士兵,又使得王重榮和黃巢反目。於是,黃巢派大將朱溫前去征討,但卻為王重榮所敗。

時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屯兵數萬,糾合諸侯,以圖興復。帝(朱溫)時與之鄰封,屢為重榮所敗,遂請濟師於巢。(《梁書》)

雖然此時其他藩鎮還是矛盾重重,但攻佔長安的黃巢,卻觸犯了大部分藩鎮的利益,長安周圍的藩鎮開始縮小包圍,黃巢的勢力一天天縮小。朱溫眼見如此情形,預感到黃巢將要失敗,便做好投降唐政府的準備。而唐軍方面,也一直採用收買政策,藉此分化起義軍隊伍。

又聞巢軍勢蹙,諸校離心,帝(朱溫)知其必敗。九月,帝遂與左右定計,斬偽監軍使嚴實,舉郡降於重榮。重榮即日飛章上奏。時僖宗在蜀,覽表而喜曰:“是天賜予也!”乃詔受帝左右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仍賜名全忠。(《梁書》)

朱溫如何建立後梁

朱溫經過這番操作,便由原來的“逆賊”搖身一變,成為唐朝廷的高官。而此後,朱溫軍勢更盛,地盤也在迅速擴張。

此時唐政府內部的鬥爭,也是愈演愈烈。朝官和宦官的鬥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皇帝唐昭宗,甚至都經歷了先被廢、後又復位的鬧劇。

此時的宰相崔胤,和朱溫的關係密切,因此想借助朱溫除掉宦官集團。但宦官集團也有憑仗,和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關係密切。後來,唐政府的樞密使韓全誨,把唐昭宗劫持到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的地盤,這就給了朱溫出兵的理由。

朱溫攻打李茂貞,不是對手的李茂貞,最後不得不殺掉百餘名宦官,且交出唐昭宗。朱溫讓自己侄子朱友倫護送唐昭宗回到長安,且留下一萬人駐紮在原先神策軍的營地。崔胤、朱溫在唐昭宗回京後,又大肆殺戮七百餘名宦官,結束了唐朝宦官專政的局面。

朱溫通過自己侄子擔任唐昭宗的皇宮護衛,趁機控制了皇宮和京師的禁衛。在這個過程中,朱溫還趁機兼併關中許多州郡。實力大增的朱溫,挾持了唐昭宗後,已經露出篡逆的野心。

而原本是朱溫盟友的宰相崔胤,此刻卻害怕朱溫篡逆,於是重新組建皇帝親軍。但在這個節骨眼上,朱溫侄子朱友倫墜馬死去。接連而來的消息,使得朱溫認為崔胤在對付自己。因此,朱溫殺死崔胤後,把唐昭宗遷到洛陽。

唐昭宗被朱溫控制後,身邊只有二百餘名下人。但即使如此,朱溫還不放心,派人殺了這些人之後,全部用自己人代替。自此,唐昭宗徹底成為朱溫手中傀儡,他的生死就在朱溫一念之間。

是時,昭宗左右惟小黃門及打球供奉、內園小兒二百餘人,帝(朱溫)猶忌之。是日,密令醫官許昭遠告變,乃設饌於別幄,召而盡殺之,皆坑於幕下。先是,選二百餘人,形貌大小一如內園人物之狀,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縊於坑所,即蒙衣及戎具自飾。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後,皆梁人矣。(《梁書》)

唐昭宗也是心大,身邊的人被換了一遍,他才是好久之後才發現。對於自己的命運,唐昭宗也有了清醒的認識。“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不久之後,朱溫便派養子朱友恭殺掉唐昭宗,而立其子為帝,是為唐昭宣帝。

對於唐昭宗被害,朱溫卻假裝不知道,殺掉朱友恭為自己洗白。等到了公元907年,傀儡皇帝唐昭宣帝被迫退位,“禪讓”皇位給朱溫。朱溫在大梁即皇帝位,是為梁太祖。至此,唐朝滅亡,大梁建立。

但在這個過程中,支撐朱溫順利篡權的,是他不斷增長的實力。朱溫投降唐朝後,以開封為基地,善於選拔、重用從各個勢力投靠而來的將領,使得自己軍隊不斷擴大。這也使得朱溫能夠先後兼併徐州、兗州、鄭州,且在關中兼併了恀州郡。此時的朱溫,已經是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這也是朱溫能挾持唐昭宗,且建立梁朝的根本原因。

朱溫獨吞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由藩帥而登皇帝位,遭到了其他各地藩鎮的反對。西川王建、太原李克用、鳳翔李茂貞等,都打著興復唐室的旗號,共同討伐朱溫。但他們也是貌合神離,不過是假借復唐的名聲,實現自己稱帝的目標罷了。不久之後,王建、李克用、李茂貞都先後稱帝,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北辰飛雪


五代十國時的朱溫、南北朝時期的劉裕,這倆人很有些相似之處:二人均出身貧苦,最終卻登上帝位。但劉裕一開始就為朝廷效力,其後不斷樹立戰功,最終篡晉;而朱溫起初跟隨黃巢起義,後來發現敵我形勢的走向不對勁後,立即機靈的向朝廷投誠,其後扭頭平定起義軍,最終在戰爭中成長為最強大的藩鎮,並在公元907年滅唐代梁。

由黃巢手下的驍將,變身為滅黃的急先鋒

《舊五代史》稱,從小孤貧的朱溫,與兄弟朱昱、朱存原本依附於劉崇家,時常被打、備受羞辱。而隨著晚唐政治日益腐敗不堪,朱溫迎來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公元876年,王仙芝率先在長垣(河南新鄉內)起兵,吹響了將唐王朝徹底摧毀的序曲;第二年,之前與王仙芝一起販鹽為生,但有心於功名卻屢屢受挫的“文化人”文黃巢也起兵響應。

就在這期間,不願意混日子等死的朱溫和二哥朱存一起參加了黃巢的隊伍,他憑著驍勇善戰,迅速被提升為隊長。

公元880年12月,黃巢攻陷長安,朱溫領兵在東渭橋駐紮。朝廷夏州節度使諸葛爽前來討亂,被朱溫兵不血刃的招降。公元881年,朱溫擔任黃巢的東南面行營都虞侯, 攻陷鄧州,被黃巢親自迎接嘉獎。其後,他多次立下戰功,成為黃巢旗下的招牌名將。

但朱溫不僅打仗厲害,政治水平與戰略眼光也天生卓越。公元882年,隨著朝廷調集各路藩鎮平亂,起義軍的勢頭逐漸受阻;這一年,擔任同州防禦使的朱溫屢次敗於朝廷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之手,是時候重新站隊了,“溫見巢兵日蹙,知其將亡”,果斷的殺掉了監軍嚴實,率領所部向王重榮投降。

更讓人佩服的是,朱溫厚著臉皮認王重榮為舅舅,被後者表舉為同華節度使,並向朝廷飛書上報;得知叛軍的頭號猛將來降,唐僖宗更是喜出望外,他任命朱溫為右金吾大將軍、河中新營招討副使,並賜名朱全忠。就這樣,出身窮苦的朱溫搖身一變,從叛軍頭領華麗轉身為體制內的藩鎮,從此開始了成為頭號梟雄之路。

也許是因為知己知彼,其後朱溫的大軍在鎮壓黃巢起義軍時所向披靡。公元883年,他被任命為宣武軍節度使,與李克用、王重榮等共同收復長安。

但黃巢並沒有就此消停,逃出長安的他與秦宗權四處橫行,史書稱“自河南、許、汝...兗等數十州”備受荼毒,由於常年戰亂民間無糧,起義軍甚至以人為食,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在收復長安後,朝廷軍隊的勢頭也有所減緩,由於“公私俱困,帑廩皆虛”,戰事卻日益密集,再加上各路軍閥勾心鬥角、紛紛保存實力,戰亂有再度蔓延的趨勢。而朱溫麾下卻“勇氣益振”。因此唐僖宗將其冊封為東北面都招討使,也就是東北方平亂的總指揮。

農民起義被滅後,唐王朝進入了朱溫時代

第二年,朱溫被黃巢大軍所逼,向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求助,後者率精騎前來,在中牟北擊潰黃巢主力。其後朱溫在自己的大本營汴州犒勞李克用,後者“乘醉任氣”,也就是憑自己功勞大,借酒發瘋,讓朱溫很是不爽。當夜,他設下重兵圍攻李克用,但卻被後者逃脫,兩人也就此結下了世仇。

其後,黃巢雖死,但秦宗權仍四處為患,他的殘暴更上了一個新臺階,史稱他隨時用大車拉著用鹽醃過的屍體當口糧,“極目千里,無復人煙”;同時,由於利益的爭奪,朱溫與李克用、王重榮、李可舉等各路軍閥間也時常混戰,唐僖宗甚至被迫再度逃出長安。

這段時間對唐皇室恭恭敬敬的朱溫,先後被封為檢校司徒、同平章事、檢校太保,成了唐僖宗依靠的得力干將,他與秦宗權多次交戰,但有輸有贏,形勢不妙。

公元886年3月,朱溫被封為沛郡王;11月,他趁滑州節度使安師儒被殺,將這一藩鎮兼併,勢力進一步擴張;12月,被改封為吳興郡王。第二年,朱溫以少勝多,大破秦宗權;其後他挑選得力將佐,修復城邑、四處招撫流民。同年,揚州節度使高駢被殺,孫儒、楊行密互相攻伐,東南混亂,朱溫被朝廷任命兼領淮南節度使,成了當時最強大的一股藩鎮勢力。

這時的朱溫,儼然成了唐王朝的最大靠山。公元887年底,唐僖宗先後賜給他紀功碑、鐵券、德政碑;公元888年,他被任命為蔡州四面行營都統,附近的藩鎮,在理論上都受其節制。

同年三月,唐昭宗繼位,會來事的朱溫,則及時獻上剛剛抓獲的叛軍頭領石璠作為賀禮。其後,朱溫應張全義的請求,與其聯合,擊敗晉王李克用、河陽節度使李罕之聯軍。

公元889年,朱溫抓獲秦宗權後,將其送往長安斬首。朱溫則被因功被封為太尉、兼中書令、東平王。

至此,唐末的農民起義被撲滅,但戰火卻並未平息,反而進入了軍閥混戰年代。其中以朱溫、李克用二人最為強大。

同為叛軍出身的朱溫、李克用爭霸,前者佔據了先機

戲劇的是,朱溫固然是農民起義軍出身,但李克用也不是什麼白蓮花。作為以功勞被賜姓、封官的沙陀人,當初王仙芝、黃巢起義爆發後,李克用與其身為朝廷節度使的父親李國昌,首先想到的卻是趁亂起兵、火中取粟。但在李琢、盧龍節度使李可舉、吐谷渾都督赫連鐸等人的打擊下,他們一敗塗地,不得不躲進韃靼人的地盤苟延殘喘。公元881年,正值朝廷用人之際,他才得以返回,從此換了副面孔,與朱溫一樣,成了為唐王朝衝鋒陷陣的生力軍。

農民起義被滅後,大唐王朝進入了完完全全的軍閥混戰時代,各地大小軍閥實際上已佔山為王、自立門戶;再加上朝廷宦官弄權,曾經強盛的唐王朝墮落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而備受唐皇室依仗、實力最為強大的朱溫是當之無愧的頭號軍閥,他的死對頭晉王李克用,則是二號人物。

從此,中原進入了朱、李二人博弈的時代,但總體上朱溫佔據著絕對優勢,並且霸佔了傳統的中原地區。

公元901年,唐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幽禁,朱溫救駕,進攻幫助韓全誨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903年,眼見形勢危急,李茂貞不得不殺掉韓全誨等70多個太監,護送唐昭宗回到長安。不久,朱溫江朝廷中的幾百個宦官誅殺殆盡,並且廢掉了這些人賴以弄權的神策軍,從此徹徹底底控制了唐皇室,並被封為梁王。正是在這時,自安史之亂以來,禍害唐王朝上百年的宦官弄權,才徹底被終結。

公元904年,朱全忠誅殺宰相崔胤,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將長安城付之一炬;同年,他讓人殺掉唐昭宗,立李柷為帝,是為唐哀宗。905年,他更在滑州白馬驛(河南滑縣)屠殺宰相裴樞、崔遠等30多位朝臣,史稱“白馬之禍”。

在打好一切基礎後,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從此唐朝289年的統治結束,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亂世。

然而就在16年後,後梁就被朱溫的老冤家、沙陀人李存勖(李克用的兒子)所滅,後唐建立。也就是說,先後繼承大唐衣缽的,其實是當初的農民起義軍頭領,以及叛亂的地方節度使。這些人身份有所變換,但不變的,是他們爭奪權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野心。


正史漫談


朱溫是誰?他是五代十國後梁的開國皇帝。

公元852年,朱溫出生在宋州(現在河南的商丘),早年父母雙亡,由親戚劉崇代為收養。但朱溫非常懶惰,不想去田裡農作。

朱溫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藩鎮割據的時候,地方勢力各自為政,唐朝政府形同虛設,無力管制。

天災人禍也是接連不斷,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活命,王仙芝、黃巢發動了農民起義。

當起義軍打到宋州(商丘)時,朱溫便從劉崇家逃出,參加了起義軍。不願意幹農活的他,作戰倒是非常勇敢,沒有多久,朱溫已成為率領一個小隊的頭目。

由於立下不少戰功,黃巢非常欣賞他。黃巢佔領長安後,朱溫已經成了他的一名得力干將。

公元882年,朱溫被任命為同州防禦使。與同州一河之隔的是唐將王重榮,他擁有精兵數萬,與王重榮相比,朱溫兵力就有些不足了,戰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朱溫曾數次請求黃巢派兵增援,但一直沒有等來黃巢的援兵。

朱溫的心裡不平靜了,謀士謝瞳勸他不如投降唐朝,恰在這個時候,王重榮的密使前來,目的也是希望他能歸降。

朱溫仔細一想,覺得有道理,於是就殺掉監軍使嚴實,率部投降了對王重榮,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朱溫還不知恬恥地認王重榮為自己的舅舅。

唐僖宗在得到朱溫歸降的消息後,不禁大喜,下詔任命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還賜給朱溫一個名字“全忠”。

朱溫投降唐朝後,開始把槍口對準了黃巢。他聯合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一路追殺黃巢。最後,在山東泰山附近,黃巢戰死。

公元888年,唐僖宗病死,他的弟弟李曄即了位,即為唐昭宗。

宦官專權的陰霾一直都籠罩著整個唐王朝後期,唐昭宗同樣,也被宦官控制著。天覆元年(901年),宦官韓全誨幽禁了唐昭宗,在外的朱溫奉詔命回長安救駕。

接到命令的朱溫高興得不得了,到了長安是大開殺戒,把宦官殺的片甲不留,然後攜唐昭宗到了開封。開封乃是朱溫的根據地,朱溫此舉很顯然是效尤曹操,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意。

此時唐王朝的政局完全掌控在朱溫的手中,天祐元年(904年),朱溫殺唐昭宗,立其子為皇帝,史稱唐哀帝。

唐哀帝就是朱溫的傀儡,此時的朱溫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大唐王朝名存實亡。不過,這還不是朱溫想要的,他想要的是自己成為真正的皇帝,於是,當了三年傀儡的唐哀帝,最後在朱溫的脅迫下禪位,被流放到現在的山東菏澤一帶,沒有多久,朱溫派人就把他殺了,年僅17歲。至此,大唐王朝徹底滅亡。

朱溫終於當上了皇帝,他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以開封為都城。後梁為五代伊始,自此開始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更替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