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這件事一定要做!

疫情結束之後,你最想做什麼事情?


如果是在一個月之前,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有很多種,報復性旅遊、報復性吃喝、報復性喝酒、報復性蹦迪等,恨不得把所有的娛樂活動,都輪流安排一遍。


可事到如今,很多人已經停工快1個月了,收入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收入。比起報復性玩樂,似乎“報復性搞錢”才是我們當下的重點問題。


想想看,如果一直不上班,你的存款又能夠堅持多久呢?


你的存款能撐多久?


前段時間,那個戴口罩賣糖葫蘆的大爺觸動了很多人的心,在空無一人的街道走來走去,沒有賣出一根,也被疫情勸阻員勸回了家。


疫情過後,這件事一定要做!

這位大爺只是一個縮影,很多個體戶準備在今年春節掙一筆大錢,卻被病毒毀了他們的希望。餐館、小賣鋪、果農菜農等等等,凡是跟人打交道的行業都產生了極大影響。


各個工廠和企業的延期復工,也讓公司和員工有了不小壓力。


無數人因現金流斷裂,都開始吃起了老本。工作、存款也變成了大家繞不開的擔憂。

“我現在卡里的餘額只有不到3000塊錢,除開每天吃飯的錢,就只剩下房租。如果下個月還不能正常上班,只能找朋友借錢來救急了。”


“我每個月信用卡和花唄的賬單大概在1萬左右,都是之前買東西分期的,雖然待在家裡可以一分錢都不用花,但除了餓不死之外,這些賬單我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如果一直不工作,最多撐幾個月,之後就只能吃土。


這是大部分人的答案。


是的,經過這一場疫情,我們平時不太注意的“抗風險能力”突然就擺在了眼前。


你的抗風險能力是多少呢?


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對風險有系統的認知,比如股災、經濟危機等等,結果一波疫情打了全部人的臉,因為風險總在你的預料以外。


說組對比數據感受一下。


  • 截至今日,確診新型肺炎的人數已經有近8萬名,這也導致了超過兩千人死亡,令人觸目驚心。
  • 但給你們看另一個數字,我國2019年單單因為癌症而死亡的人數就有233萬人。


比起肺炎,癌症等重大疾病離我們更近,傷害更大,影響更深,但大多數人還是心存僥倖。


有機構統計過,人一輩子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達70%。


可是並非所有疾病都像新型肺炎一樣,治療費由國家來出。


拿癌症來說,治療包括檢查、住院、手術、化療等多項加起來就得高達幾十萬。


疫情過後,這件事一定要做!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最致命的危機就在於不會控制風險,捉襟見肘的現金流在面對風險時,不堪一擊。


我們大多數人,可支配的資產非常有限,沒有做好風險控制,一旦風險降臨,就很難再有翻身之地了。


因此能給出的建議是:一定要做好託底的最基礎保障,避免現金流變為負數。


疫情過後,這件事一定要做!


保險,其實就是保人生


我們人生中很多問題,都和金錢有關。保險,其實是在保護我們自己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處於風險之中,有貪婪、慾望這些道德風險;有跌倒、車禍這些意外風險;還有疾病死亡等健康風險。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些合理規避風險的手段。尤其是面對健康風險,畢竟沒有人能保證自己健健康康一輩子,不生大病。


而規避風險最好的手段就是配置保險。


可能也會有人覺得,我沒什麼錢怎麼買保險?


其實只要規劃合理,總能省下錢,而且不管有錢沒錢,保險都是根據每個人的實際需要來設計的。


意外險:一兩百就能保個上百萬


這就是由於意外的特殊性決定的,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不知道它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面對意外,還能怎麼辦,只能儘早的買好保險!


普通人,每年只需要一兩百塊錢,就能保個上百萬


百萬醫療險:每個月只需一杯奶茶的錢,就能獲得600萬的保障


百萬醫療險可以很大程度地彌補醫保的不足,而且,現在的百萬醫療還能分期付款,首月1元,次月只需一杯奶茶的錢,就能保個幾百萬。


重疾險:越早買越便宜

重疾險的保費和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緊密相關,而年輕人投保最大的優勢是年輕和健康。


所以重疾險越早投保越划算,越健康投保越划算。


壽險:錢不夠可以買定期


壽險主要保身故,不管是意外死、因病死,還是自然死亡,保險公司都會賠付一筆錢,用於父母的養老或者房貸。


定期壽險相對而言,性價比高,價格較便宜,對於家庭頂樑柱來說,絕對是剛需。


寫在最後


其實,經過這次疫情,我們應該認識到,越是沒錢的時候,越是需要一份保障。


只有把當下力所能及的保障配置好,我們的人生才能更有保障,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去拼搏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