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老人總是說“養兒防老”,現在還行得通嗎?你怎麼看?

伊人間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農村大米,我覺“養兒防老”現在行得通,以後也行的通,我說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精心的照顧我們,不厭其煩的教我們說話,走路,穿衣,吃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盡最大的努力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難道他們老了我們不該孝敬他們嗎?他們養我們小,我們要陪他們到老。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不能忘記,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希望兒女能夠多陪伴,哪怕是聊聊家常,一起散散步,一起吃個家常飯,他們都很滿足,從他們幸福的笑容就能看得出。所以不管你工作多忙有空記得給父母打打電話,有時間回家多陪陪他們。你這些微小的舉動都能換來父母莫大的幸福。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好好珍惜自己的父母,多多孝敬他們,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依賴,

長大後,我們要做父母的靠山。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大米在農村


如果養兒不能養老,那麼,還養兒女幹什麼?難道是閒來無事,養兒女玩兒嗎?恐怕不是吧?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養兒防老的概念永遠是正確的!否則,將會沒有人願意去生兒育女了。

那麼,有人會說,現在有一些兒女是不願意贍養父母的啊!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僅僅存在於現在,而在歷史上就有一些兒女是不願意贍養老人的。民間小調“拉荊粑”說的就是兒子不贍養母親的事情。但是,這樣的兒子僅僅屬於個例,並不能代表所有的兒女都不願意贍養父母。

我們村就有許多孝順兒女。他們任憑自己過得苦一些,也會積極地贍養自己的父母。其中,有一個何某某,因家庭接二連三出了幾場意外,導致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但是,何某某在贍養父母的問題上從來沒有含糊過。無論父母有什麼需求,哪怕是自己出外借錢,也會盡力滿足父母,從來不讓自己的父母受到任何委屈,被鄉親們稱為“大孝子”。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現在的兒女都很忙,況且負擔很大。根本無法贍養自己的父母啊!

如果真的有人這樣認為,我認為這都是忤逆不孝的表現。在父母養育自己的時候忙不忙?有沒有經濟負擔?他們是如何將自己養大成人的?倘若他們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將自己養大成人,自己就根本沒有任何藉口不去贍養父母。如果自己還想找理由拒絕贍養父母的話,只能說自己的良心已經壞了。

前幾天,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則報道,報道中說,某男子在媳婦的慫恿下,拒絕贍養父母。父母出於無奈,將兒子告到了法院。結果是兒子既要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又被法院拘留了15天。我真的不知道對於這樣的結果兒子心裡會感受如何。

兒女贍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兒女的這種義務都不能解脫。否則,人類的社會倫理道德就已經徹底淪喪。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養兒防老的概念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都能行得通,因為,這是作為一個人的最基本準則。倘若失去了這個準則,那麼,人類的繁衍生息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老胡說三農


完全行不通。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在的年輕人觀念和處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一,生活壓力大。

隨著物價持續的高漲,還有隨之水漲船高的房價,車價,現在的年輕人往往高校畢業之後就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

剛畢業的年輕人,收入有限,開銷又極大,能順利的在城市裡生活,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第二、就業壓力大。

隨著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現在就業競爭壓力非常大,能找到一份合適的且收入還不錯的工作實在是太難了。

面對辦公室政治 ,面對996加班制度,面對收入不滿意的狀況,很多年輕人,及時想跳槽也會再三顧慮。一朝辭職 後面的路可能會更難走。

第三,結婚壓力大。

現在社會上男女比例差別比較大,男生想找一個合適的女朋友很不容易。

現在,很多女孩結婚的標準是:有房、有車、有存款。而對於剛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除了家裡幫忙, 一般都拿不出這麼多錢用來結婚。

甚至有些一線城市的小夥伴們,月收入10000+,都不敢談戀愛,日子實在是不好過。

現在的年輕人在生活、就業、結婚的三座大山壓力下,實在是分身乏術,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和能力去照顧父母。

對於父母而言,還是要有自己生活比較好。獨立的經濟來源和精神支柱,會讓你們的老年生活過得快樂安穩。

如果一味的把未來寄託在兒子身上,很可能會落到看人臉色、惶恐度日的地步。

嗨!很高興遇見你。關注我,交個朋友吧。😊😊


W過客匆匆


我覺得還是行的 通的,10年前我和我老公我倆還跟啥一樣的意志堅決的說就要一個孩子,等我倆老了就去住養老院,為啥兩年前會改變主意生二胎呢,原因是我老公的舅舅生病住院。他就一個兒子,按生活條件是很不錯的,自己開著私人醫院,而且他舅舅有醫保和退休金,他生病住院就一個兒子伺候,真的是忙不過來也吃不消,後來我老公他們幾個表兄弟商量商量,他們幾個輪流伺候,直到他舅舅康復出院。回來我老公就改主意了,他說無論啥樣,孩子多一個,還可以有啥事兒倆人商量一下,再說我們這屬於地級市,養老院也不是特別完善,估計到我們這代人老了大多還是選擇,能自理在家,不能自理才有可能選擇養老院!所以我倆生了個二胎,農村就更別說了,根深蒂固的老思想,除非那些五保戶,要不大多選擇還是孩子養老的!


炫淘兒


“養兒防老”這是一個傳承下來的思想觀念,主要是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走了有人處理後事,有後人延續家族血脈的一種傳承文化,也是導致“重男輕女”的一個因素。以前農村“養兒防老”是行的通的,但是現在農村人“養兒防老”已經幾乎行不通了,現在兒子女兒都一樣,養兒不一定防老了。

現在年輕一代,都和父母相隔兩地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不斷地進步,我們的受教育水平和認知也在不斷地提升。

說到農村,以前都是一家人住在一起,或者同住一個村裡一個組裡。但是現在人人都選擇了進城務工,在城市裡安家落戶,農村裡更多留下來的是自己的父母。

對於以前的農村,女兒出嫁了,就到別人家去了,一年到頭也回不來幾趟,家裡有事也指望不了多少,而兒子住在一起或者就在跟前住,有啥事都比較方便,生病了,老了也能夠在身邊。

但是現在的農村,剩下的都是孤寡老人居多,幾乎見不到年輕人,種地的也都是老人。一年到頭兒子能回來也就春節,甚至幾年才回來一趟。家裡老人生病或者有事也不一定第一時間在身邊,生個兒子和女兒沒有多大的區別。

對於城市裡長大的孩子,結婚後都會買自己的婚房,而更多的是選擇和父母分開住,兒媳婦也不願意和老人住在一起。

城市裡的老人也大多有自己的退休金和養老金,還有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還有養老院,對他們而言兒女指望兒女養老也就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現在養兒子更多是負擔,養兒不一定防老還會啃老

現在對於農村和城市兒子結婚幾乎都會提到要車要房,或者數目不低的彩禮錢,對於城市的中高層家庭來說不是什麼事。但是對於城市中低層收入的家庭和農村僅靠種地的農民來說就是一筆鉅款,會壓垮一個家族幾代人的脊樑骨,抽乾幾代人的血,大多數都成為了房奴,車奴,父母老了還不能停下來而繼續工作,為兒子們拼搏。

所以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以前是農民多,城市裡人口少,經商的也少,一個家庭需要壯勞力,生兒子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因為有力氣可以賺錢勞作養家,為家庭分憂。

如今社會高昂的房子錢,車錢大多數父母都成為了兒子的房奴。尤其新生代的孩子小的時候家庭條件都比較好,大多數都不能吃苦,很多人就成了巨嬰和啃老族。

還有就是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也愈演愈烈,相對來說像馬雲這樣的人畢竟很少,二八法則,80%的人還是收入處於中下水平的,尤其是小孩子高額的教育成本,還有大病的高額醫療費,一般的年輕人是負擔不起的。所有的一切開支現在壓著年輕人,老人就不得不相應的分擔,對於女兒來說還好一點,但是對於兒子來說他是家庭的頂樑柱,所以生兒子不防老了。

現在養女兒的優勢

都說生兒子是建設銀行,養女兒是招商銀行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在呢生個兒子也不在身邊,都是一家人天南地北的,像是我自己,我在上海深圳來回打拼,兩三年才能回一次老家,我的爸媽經常都是我的姐姐在照顧。

生個兒子現在的成本要比女兒高,風險還比較高。生個兒子買車買房就把人愁死了,要是在不孝順,沒本事,找個兒媳婦嫌棄老人的,幾乎生兒子跟沒生一樣,現實中有很多的例子。

生個女兒相對來說優勢更大,生個女兒不需要花太多的彩禮錢,車房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來支出。對於結婚後她們也可以經常來家裡走動,也不會有更多的負擔,相對來說風險比較低。

現在社會女的比男的有能力的越來越多,女兒要是有能力,有本事,還會給自己的父母買房,接到身邊一起生活,跟兒子沒兩樣,甚至比兒子更好。

總結:

無論是兒子和女兒都有贍養老人,孝敬老人的義務,兒子跟女兒一樣。

現在社會男女平等,不該抱有養兒防老的思想,生男生女都一樣,順其自然生個啥就是啥。

百善孝為先,百行孝先行,讓我們停下腳步,多回頭陪陪我們的爸爸媽媽。

養兒防老無非就是圖個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生兒生女關鍵是他們能不能被你養育成才,孝不孝順而已,而不是性別的關係。


炁公子


行不通,這老話已經過時了。

70,80後的父母們不指望子女們把他們養老,而子女們也不喜歡跟父母再一起。

現在社會變了,不像以前了。

以前是沒有養老院,養父母都子女們為他們養老,現在有了養老院,孩子們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就是了。

父母們的心裡是 想跟子女們再一起活到為止,可是子女們不喜歡跟父母一起啊.....

這事兒 別怪子女們,他們也很忙,他們也有自己的孩子,為孩子每天在外邊跑來跑去賺錢 哪有時間賠老人家。

有世面 懂事兒 愛孩子的父母們是自願去養老院過晚年的....


用戶HANTAIRI


養兒防老這個話題以前不單是在農村有這個話題,現在在整個社會都存在這個情況。咱們主要說一下在農村的 這個情況,以前一說誰家孩子多尤其是男孩比較多的時候,人們都是投已羨慕的眼光,說看誰家男勞力這麼多,他家肯定比較富裕,等他老了這麼多孩子一人給拿一點,就夠他吃喝的。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現在養一個孩子的成本不是當年的時代了。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家立業需要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還不算在農村行情漸長彩禮,隨份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成大人給孩子蓋房子辦喜事以後,還沒喘幾天舒服氣,又得承擔起幫忙照看下一代的責任,等到下一代可以獨立了,這老兩口已是風燭殘年。這是農村固有的一個社會形態。現在由於觀念的改變,農村老年人不再以前一樣揹著三座大山養老了。新穎的社會養老院,活動中心,老年學堂,興趣愛好,美食,舞蹈,旅遊,文體醫療都是老年人的選項,老年人生活在這個社會大家庭,也可以發揮餘熱。國家對老年人也有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全民健康增加壽命。生男生女都一樣早已是深入人們思想。所以以前說的農村養兒防老越來越沒有市場!


津南小站人


“養兒防老”真的行不通!

現在步入老年人隊伍裡的,大多數當年也是計劃生育的人群。孩子少,特別是兒子就一個,如果是女兒,可能還有兩個。讓一個孩子來養老,太難了!

首先,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結婚後,就要面對4個老人,還有現在可以生二孩,那上有4老人,下有2小孩,壓力山大,往往力不從心。

其次,孩子如果有出息,到外邊工作上班,要贍養父母,最多是寄錢回家,打打電話,真的要養老,也鞭長莫及。

再一個,如果孩子沒孝心,那就更沒的說了。

所以,養兒防老,這個觀念要改。自己對自己的養老問題,還是要早做打算,早做安排。



漳平水仙茶傳承人


養兒防老,如果是傳統意義上的,養兒子才能防老,我是不贊同的,新社會的發展首先就有男女平等,再然後,這種把所有的擔子都放在兒子的身上也不是一種公平的,養老應該是所有子女應盡的權利。

人終有一死,早就該防,而非靠著哪個孩子,或者為了養老必須生兒子,這種思想的確不該取。

然後我們在說關於如何防老。

現在人壓力大,經濟條件也多是參差不齊,首先從身體上可能就會對養老產生一些負擔感,很多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兒女其實也不小了,五六十歲的也不少,也已經步入了老年行列,來照顧自己有些都不太順當,所以我更主張的是,養孩防老,自我照顧意識要更加強。

如果自我生活規律,有序的鍛鍊吃健康食物,至少可以讓身體健康情況延長一些,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件好事,其實誰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有好身體?孩子亦然。

有些人太忙把父母就放在了養老院,也並非壞事,但我們也都清楚,這對於現實來說的確算是個折中的方法,但如果身體強壯,自給自足,大概可以省去一些這樣的麻煩。

養兒防老 積穀防饑這是老話,就單看後面一個詞吧,你存多了糧食,可能還沒到饑荒,糧食就壞了,所以我也建議人還是先以自己的身體為主,然後再想誰來養我。

保證好自己,哪怕退幾步也有個說法。

而且孩子是否會孝敬為你養老,很多時候真的是在於從小的教育,比如你有沒有養老。

任何成語都不能說他是好是壞,都有個雙面性,我一直比較主張,自己力所能力,便是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