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今天說的群體名字就倆字兒——“師爺”。一提師爺想必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影視劇也好,小說也好,傳統戲劇之類,都有這些人的身影。

陳道明先生曾經主演過一部電視劇叫《紹興師爺》。他在裡面飾演的方敬齋,是一個心懷天下,打算造福於民,可是始終不得志的書生,沒辦法,只能從事師爺這一行。今天我們就講講這個行業。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紹興師爺》劇照

春秋的門客 師爺的起源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本書叫《世本》。記錄了黃帝到先秦時期,帝王將相的傳承順序。本書記載,“黃帝之世,始立史官,倉頡、沮誦 居其職。”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皇帝畫像

師爺的職能範圍很寬泛。有時候就是衙門裡的二號的大老爺。整個衙門的運轉都要靠這個人去維持。除此之外,有些老爺不方便出面的場合,他還要替老爺做主。

跟師爺最類似的人群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門客。門客因為某種原因當不上官,聽說某個人有名望,跟自己的三觀比較符合,於是決定上人家那兒連吃帶拿的,專門給人家辦事。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門客畫像


師爺在這一點上跟門客一樣。他也是給公家辦事,但是財政局從來沒有他們這一塊兒的預算。他的工資是由僱自己的人發放的。

給縣令當師爺,就縣令給你發。給知府當,就知府給你發。所以公共場合他們管僱主叫“大人”,私下裡就是管大人叫“東翁”或者“東主”。

過去一個衙門要管好多事情,。一個主官是忙不過來的,就得找一幫人幫他。師爺不僅必要,而且實際權限往往很大。尤其是在清朝。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衙門升堂

清朝的時候,衙門裡往往不只一個師爺。老爺升堂,旁邊站著的刑名師爺。還有專門協助老爺辦理財政事務的,叫錢穀師爺。有些大官因為要給皇帝上摺子,會專門設有奏章師爺。

師爺這行的內部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同一個衙門,師爺也是看誰跟東主親近。近的那個對大人影響大一點。

師爺收入有多少 三十年老師爺告訴你

歷史上記載。清朝乾隆時期,浙江紹興有位讀書人叫汪祖輝。字煥曾,號龍莊。因為父親早亡,家裡日子不富裕。此人從小體弱多病,他們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家裡眼光長遠,也懂得教育,從小就讓汪祖輝讀書。汪祖輝勤奮好學,書讀得不錯。只可惜運氣不好,怎麼考也考不中。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汪祖輝雕像

日子一長也不是辦法,老汪就得想主意給家裡創收。當時像他這種情況有兩種創收辦法。一種是教書,就是私塾先生,另一種就是給人家當幕僚,也就是師爺。

老汪有著作。在《佐治藥言》。裡面提到“寒士課徒者,數月之修,少止數金,多亦不過十數金。”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佐治藥言》

師爺收入《佐治藥言》裡面也說“遊幕之士,月修或至數十金。”

過去不光官府有師爺。豪門富戶手底下也有類似師爺這種的配置。這個就有點像咱們現在的經理人。汪祖輝24歲,他舅舅給他介紹在上鹽商家裡當幕賓,一個月能160兩銀子。但汪祖輝沒去。

汪祖輝有理想有抱負。他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掙錢,而是想造福一方。乾隆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52年,他開始給自己岳父當師爺。師爺一當就是三十年。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汪祖輝畫像

師爺沒有品級,國家不給開工資,退休了也沒有退休金。汪祖輝不一樣。三十年師爺經歷很搶手,不過最後他都沒去,安心做學問。我們留下了研究古代官場的一手材料。

師爺權限大與小全跟僱主分不開

咱們還拿剛才說的汪祖輝來說。他在江湖上有個外號,叫“汪七駁”。“駁”是“辯駁”的“駁”。

他一共做了二十六年的刑名師爺。有一次他發現一個審完的案子不對,他就跟自己主審管也就是東主反映情況。但是主審官不願意承認自己過錯。主僕二人開始爭辯。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最後主審官實在是讓他纏的不行了,批准他重審。案件真相大白。老百姓聽說後,就給了他這個美稱,“汪七駁”。

這個故事一是說明汪祖輝辦事認真。二就說明了師爺的權力全是靠他的僱主授予的。

清朝道光年間,時任陝甘總督樂斌,是八旗的少爺。除了吃喝玩兒樂,基本沒有會的東西,也不願意幹活。所以到任之後,幾乎就是把衙門裡的事兒都推給師爺了。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他手下的師爺叫彭沛霖。他藉著樂斌什麼都不懂,總攬大權。他能把打官司當成一個項目經營。吃完原告吃被告,將整個西北一路的官場是烏煙瘴氣。

東主和師爺誰的實際權力大,完全是一個隨機事件。東主要是個明白人,基本還能和師爺做好分工。要是能耐不行,那就老老實實當乖寶寶吧。


要理論也重實踐 看看師爺基本功

這種情況在清朝非常的普遍。明清兩代開科取士考的全是八股文。考試範圍也只從“四書五經”這九本書裡面找。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四書五經圖


這九本書大多都是哲學概念上的東西。具體到治理地方,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往往考出來的老爺都不會處理。可是師爺不同。


四門功課 師爺門門要精通


當師爺有四門功課,叫“人、情、法、術”。


“人”是人際關係。“情”是你情商得高。懂得人情世故。尤其過去司法黑暗,有些法律在制定的不講理。處理問題的時候必須要結合實際。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法”是熟悉法規。當師爺必須熟讀法律條文。還要懂官場上的一些潛規則。“術”,涵蓋就更多了。吟詩答對、書法、算賬都要會。

晚清時期,有一位叫婁春蕃的師爺。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優秀。他給好多大人物做過師爺。比如說榮祿、李鴻章、袁世凱。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榮祿圖

他在李鴻章手底下辦事的時候,凡是涉及到錢糧、刑律、奏摺、水利工程、官鹽調配,那種日常性的工作,李鴻章全都交給他辦了。這就能看出來一個師爺的能力了。

師爺前途三條路 多數人一生默默無聞

師爺的前途大概三種。一種就是寂寂無名,這是絕大多數,第二種也是當一輩子師爺。雖然名望聽上去不如那些正式官員大,但不論走到哪兒絕對都有人捧著。

第三種是始終有邁入仕途之心的。一心想在正式的官位上做出一番事業來。並且他還真的做到了。比如“晚清四大名臣”之稱的左宗棠。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左宗棠圖

左宗棠曾經做過兩任湖南巡撫的師爺。他專門負責打仗。當時,左宗棠主要是幫著官府對付太平天國起義。

左宗棠事實上只是一個軍事家、戰略家,平時具體的師爺的工作他全都不會。所以左宗棠當時是自己也要聘師爺的師爺。

郭論

隨著歷史向前發展,晚清政府抵擋不住歷史前進的車輪,被迫改革。新的政治理念催生了新的政治結構。師爺慢慢地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清末名臣張之洞,上書改革師爺制度,師爺這個群體立即就走入了消亡。

從起源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古代史 宦門深似海,原告被告我都宰

張之洞像

師爺這個特殊群體確實有利有弊。拿它的薪資制度來說。一個師爺每個月可以拿十幾兩甚至幾十兩的工資。清朝的一個縣令的合法工資不過才四十五兩。

為了維持正常開銷,縣令也好,知府也好,還是更大的官兒,必須有灰色收入。一個優秀的管理模式,必須要從實踐中來,最終是要讓每一個人都感覺到舒服才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