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慧眼識“基”?買基金前要先做到這幾點

2019年,上證指數又站上了3000點,很多投資者感嘆,為什麼股市漲了,自己卻沒有賺到錢。

有的投資者因為分析不全面而選股踩雷,有的投資者只看到短期利益頻繁交易,手續費損失了不少。股票市場的投資看似很簡單,交易規則一學就會,但是真的要做好,不做“韭菜”,就非常困難。

如何慧眼識“基”?買基金前要先做到這幾點

基金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既然普通投資者無法精準把握市場投資,為何不將資金交給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

基金,就是專業資產管理機構提供給投資者的服務產品。通過公開或定向募集資金,由託管人託管,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期貨等金融工具的投資,投資者獲得投資收益,也承擔因投資產生虧損的風險。

相比於自己直接投資,專業機構投資者通常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投資標的的研究跟蹤、組合管理及交易執行上,配備投資專家,又有大量的券商研究團隊與獨立諮詢團隊提供服務。相應的,基金管理人也會從基金資產中提取管理費,用於支付公司的運營成本。

同時,由於基金彙集了眾多投資者的資金,形成了雄厚的資金實力,可以分散投資於多種股票、債券等標的,分散了集中投資的風險。並且,機構投資者也有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科創板網下打新等不面向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機會。

識別陷阱 慧眼識“基”

公募基金面向公眾發售募集基金,投資門檻較低,在投資的品種、比例、以及信息披露上等都有嚴格要求。而私募基金面向合格投資者募集發售,需要投資者提交資產證明,且投資的門檻在100萬以上,需要先募集再備案成立,可收取業績提成。但本質上,二者都是代客理財,且需要做到基金產品的風險,與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匹配。

合法的基金銷售機構,是持有證監會頒發的“基金銷售”牌照的機構,包括各類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證券諮詢公司、保險公司和獨立銷售機構。其中,私募基金的募集機構主要是私人銀行(私募投顧產品)、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以及獨立銷售機構,投資者要特別睜大眼睛,辨別“偽私募”。

如何慧眼識“基”?買基金前要先做到這幾點

“偽私募”有哪些特點呢?

1、 公開募集。通過公眾傳播媒體、公開講座報告會、短信、微信、傳單、電子郵件等,向不特定客戶宣傳推介,沒有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

2、 保本保息。虛構或誇大投資項目,承諾給予投資者保本、固定收益的;

3、 無託管的。募集資金成立,未進行託管人託管的;

4、 未在協會備案的。以私募基金的名義宣傳,但並未在基金業協會辦理產品備案的。

刨根問底 做理性投資者

搞清楚了什麼是基金,在哪裡買基金,真正做投資前,還要做到如下幾步:

1、辨標的

常見的基金分類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和FOF。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屬於一級市場投資,包括PE、VC、併購基金等,投資於初創企業或未上市企業股權,因為直接投資於公司股權,可以以股權出資比例獲取公司收益的分紅,一旦被投公司上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獲利可能是幾倍或幾十倍。股權投資往往需要經歷若干年的投資週期,被投企業本身的發展就具有很大風險,投資也可能血本無歸。

二級市場證券投資基金主要有股票型、債券型、混合型、貨幣型等。股票型基金的基金資產80%以上投資於股票,我們看到的“價值”“成長”“平衡”等,一般指股票型基金持倉的投資風格,股票型基金往往根據大盤波動,收益彈性高,但風險也大。貨幣基金是風險最小的基金,主要投資於銀行短期存款、國家和企業發行的1年以內的短期債券等。債券型基金指至少80%資產投資於債券的基金,一般來說,債券型基金的長期收益高於貨幣基金,低於股票型基金,但股票市場震盪時,債券型基金收益也相對穩定。混合型基金可以靈活投資於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但單一類資產比例不得超過80%,所以一般來說,混合型基金收益風險水平介於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間。

根據基金的投資策略、投資標的及場所等,還可以分為指數基金、FOF基金、量化基金、商品基金、QDII基金等。

2、明規則

投資者在購買基金前,需要特別注意產品是否有封閉期,申購贖回的確認、交收規則和費率的規定。

對於開放式基金,投資者可以隨時提出申購或贖回的申請,而封閉式基金存在“封閉期”,在封閉期內不接受申購贖回申請。私募基金往往不是天天開放的,而是按照合同約定,只有在固定的開放日接收申購贖回。

申購贖回費用多少?申購或贖回後幾個工作日確認份額?贖回款幾個工作日達到賬戶?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基金合同中找到答案。

3、識風險

如果是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對資金的安全性與流動性要求很高,那麼私募股權基金一定不適合你。

如果投資的目的是追求高收益,不怕本金的虧損,那麼貨幣基金也無法滿足你的收益要求。

所以買基金,最重要的是投資的目的要與自己的風險匹配。在購買基金前,正規的基金銷售機構往往會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測評,並根據測評結果,推介風險匹配的基金。

4、讀淨值

基金淨值代表了一個基金過往的歷史投資業績,基金單位淨值,是指當前的基金總淨資產除以基金總份額。

有些基金會進行分紅,分紅是指將基金收益的一部分以現金或紅利再投資的方式派發給基金投資人,分紅除權後,基金淨值也會下降。分紅並不是基金額外又賺了錢,這部分收益原來就是基金單位淨值的一部分。當然,一定是盈利的基金才會分紅。累計淨值,是基金單位淨值和歷史上所有單位分紅金額的總和。所以結合基金的運作時間,累計淨值比單位淨值更全面的反映基金業績。

貨幣型基金的淨值往往是1,通常以增加份額的形式,體現收益。那該怎麼評價貨幣基金的好壞呢?有兩大指標:每萬份收益和七日年化收益。每萬份收益是指一萬份貨幣基金份額在一天內能夠獲得的收益;而七日年化收益是衡量貨幣基金近期收益情況的數據,即最近七天每萬份收益彙總後再進行年化處理。

最後,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中長期的業績才是評比的關鍵,收穫“時間”才是投資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