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皮一下,很開心,歷史上的他上這樣的

“戲”,即開玩笑的意思,戲的對象是“花門酒家翁”,也就是涼州花門樓下的一位賣酒翁。

公元751年三月,原本擔任安西節度使的高仙芝,被調往河西繼續任節度使,岑參隨他去赴任,來到涼州城。一路上看慣了“瀚海(沙漠)闌干”的岑參被突然闖入眼前的春色驚到了,一種喜悅之情再也按捺不住,於是吟出這首饒有情味的小詩。

岑參:皮一下,很開心,歷史上的他上這樣的


但畢竟對好酒的詩人來說,春色比起酒香就遜色多了——他完全被一位七十歲的賣酒老人吸引住了。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老人把成千上百個酒壺、酒甕都擺在門口,酒香陣陣,燻得行人醉,這陣勢不可謂不大。

若邊塞不穩,連年征戰,定然不會出現這種景象;若百姓貧困,生活沒有著落,自然也不會有此圖景。

正是在這種安定的時代氛圍中,岑參才有心情去拿賣酒老人開玩笑——

“道旁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路邊的榆莢好像一串串的銅錢,倘若我摘下來用它買酒,不知老人家您願不願意啊?

岑參:皮一下,很開心,歷史上的他上這樣的

哈哈,這還用問?當然不肯賣給你啦。

不過,若岑參當即吟出這首詩送給老人,說不定老人很樂意送他一壺呢。

岑參再一次印證詩一句話:詩是什麼?詩就是我們的生活。(另一次是《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親愛的詩友,讀完這首詩,你最先注意到的一個物件(或一道風景)是什麼?是否可以把它寫進一首七絕呢。

岑參不是唯一一個去過邊疆的詩人。

在古代,人人都喜歡京城,就像今人喜歡北京。 “金窩,銀窩,不如京城的狗窩。 ”詩人一旦離開長安, 便要生出相思來。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掰著指頭數,還有多少天可以回長安去?

但 唐朝的詩人有意思,明知道邊疆 多 磨難,可還有那麼多人前往。一次又一次去,一次又一次在詩歌裡吟誦,好像邊疆是充滿魔力的地方。

岑參:皮一下,很開心,歷史上的他上這樣的


翻開一本厚厚《全唐詩》,其中收錄的邊塞詩約2000首,是各朝各代邊塞詩數量的總和。 而其中1500首就與大西北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