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高度可調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為電磁懸架或空氣減震器系統實現的智能調整,利用電控系統與預留開關可簡單調整車輛離地間隙的升降。這一系統的製造成本非常高,即使豪華品牌汽車也很少有量產車使用這種技術,所以本篇不討論。第二種為比較常見的絞牙減震器系統,其功能同樣可以實現離地間隙的調整,不過操控起來會比較麻煩。
絞牙減震器是螺旋彈簧與減震筒的組合,通過彈簧底座和減震筒阻尼的調整,可以改變的是車輛的離地間隙、正常行程(高度)以及懸架的硬度。這種改裝理論上已經屬於專業等級的汽車懸架系統改裝,專業性在於調整並沒有固定標準的行程參數,也不是利用電控系統控制減震器本身實現智能自調。調整絞牙減震器要用最原始的物理方式(扳手)調整,這對於動手能力差的用戶而言會比較難。
重點:絞牙減震器的阻尼調整後要進行專業的測試,測試的目的是找到調整數值對車輛姿態控制的能力極限,或者對車輛駕乘舒適體驗的改變是否合格。在平整路段往往要經過三次測試才能夠得到最理想的結果,而每一次測試都需要拆卸還輪轂調整懸架。大部分改裝絞牙減震器的車實際並不進行嚴格測試,因為這些車只是一味地要求車身降低;改裝後的車輛姿態確實不錯,然而對懸架參數的改變實際會讓車輛的操控極限變得更差,而且也會出現撇懸架傷車的問題。
汽車升高的常見改裝方式
轎跑車往往追求“低趴”,而越野車或SUV則追求更高的離地間隙。在不考慮空氣減震器的前提下,想要升級離地間隙則只有一種方式了——換彈簧或者增加墊塊,這是改裝成本最低也最常見的方式。
1:汽車懸架系統負責支撐車身的實際為各類彈簧,比如螺旋彈簧、鋼板彈簧、扭杆彈簧或者空氣彈簧。其中最常見的是螺旋彈簧,彈簧的強度大小或行程大小直接決定了離地間隙,普通減震器的作用並不是提高車身,而是在車輛顛簸彈簧上下“顫動”時限制彈簧“顫動頻率”。通俗一些的解釋為只有彈簧的一次顛簸車身會起伏好多次,加上減震器的限制後則會減少很多次,車身不會明顯的起伏則可提升駕乘體驗。
減震器的工作行程與自由行程有些冗餘,所以改裝車輛可以直接提高彈簧的強度或高度,減震筒拉高一些並沒有明顯影響。高強度彈簧說白了就是彈簧比較硬,裝車後原車彈簧假設會被從50cm壓縮到35cm,而加強彈簧只能夠被壓縮到40cm——離地間隙增長5cm。同理加長彈簧在不改變硬度的前提下也能提升離地間隙,只是這兩種改裝都會明顯改變車輛的駕乘體驗——前者太硬後者太軟,駕駛感都會比較糟糕。
2:加裝墊塊也是比較常見的車身升高方式,指拆掉減震筒的塔頂,在固定彈簧的底座位置加上厚度各不相同的尼龍墊塊,墊塊的厚度是多少車身就會升高多少。這種改裝在SUV(非越野車)中比較常見,因為改裝成本只是一兩百元而已;且墊塊提升了高度但沒有影響螺旋彈簧的強度,充其量只是一定程度改變了減震器的限位能力,所以車輛的駕駛感不會明顯地變差。
總結:轎跑車的“VIP風格”改裝多使用絞牙減震器,越野車的改裝多使用加強彈簧,SUV用尼龍墊塊微調即可,畢竟這種車型改裝的意義並不大。改裝懸架一定要慎重,一定高度的變化一定會改變懸架各個連桿擺臂的受力強度,與原車參數不同的懸架系統不僅會傷懸架同時也會傷車架,這就是改裝車的保值率往往都很低的原因。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閱讀更多 天和Auto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