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戰“疫”叫宣傳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是你在黑暗中伸出溫暖的手,不需要任何理由築起愛的星球,用責任去守候疾病預防的航舟…”這首在不久前被學習強國平臺收錄,用以致敬逆行者、傳遞正能量的歌曲《當疫情來臨的時候》引發了無數疾控人的情感共鳴,也讓很多市民深受感動。這首歌的作者,不僅是一位融情為曲的詞曲作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疾控人,他就是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傳組的80後骨幹力量——王航。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做好宣傳工作與輿論引導工作成為一項艱鉅的任務,王航主動請纓,接下了這幅重擔。昔日的軍旅生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曾是軍人的他,有著敢打硬仗的鐵軍精神,有著必打勝仗的頑強作風,更有著”退役不褪色”的責任擔當。一邊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政策,一邊是紛繁複雜的防疫工作,面對不斷變化的疫情形勢,王航及時將上級的精神進行傳達,做好政策與防疫工作之間的“傳話人”。為了讓防控內容更貼近生活實際,真正讓防控知識入腦入心,王航事無鉅細,想老百姓所想,憂老百姓所憂,將防疫期間的體溫測量問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面對疫情時的心理建設等各備受矚目的話題對群眾進行了廣泛宣傳,呼籲人們提高防護能力,科學理性面對疫情,引導群眾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好自我防護。

截止3月15日,他通過報刊、廣播電臺等媒體共宣傳疫情防控相關內容10餘次,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防治科普知識56篇,報道先進人物18篇,派發宣傳資料6000餘份,抖音平臺發佈視頻20個,總瀏覽量280餘萬。從“網上”到“網下”,依託“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王航苦思冥想,多方策劃,將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做的生動有趣,深入人心。通過他的努力,防控知識經由宣傳資料、網絡,走入千家萬戶,數以萬計的市民因此受益。

任何成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辦公室亮到凌晨的燈光、歷經數次刪改的稿件,那些以餅乾、方便麵代替的三餐,與親朋好友的“失聯”,無一不見證著王航肩負疫情宣傳工作的辛苦付出和默默奉獻。通過他的宣傳,身邊同事抗擊疫情的先進事蹟和感人事例從幕後走向臺前,被更多人知曉。循跡追蹤疫情的“偵查員”;疫情的“終結者”;還有戰鬥的“聯勤部”等衝鋒一線的勇士們紛紛走入大眾視野。榜樣的力量發揮出巨大的能量,一時間,各方紛紛響應,主動參與防疫工作,凝聚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向心力。“我要堅守陣地,深入基層一線採集亮點,弘揚正氣,推廣典型,傳遞正能量,為疾控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面對工作,王航從來不言辛苦,只將這份信念默默記在心間。他始終保持飽滿的狀態,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疾控宣傳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晨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面對新冠疫情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役,作為戰地“宣傳員”,王航一直將人民的健康作為一生的信仰,筆槍紙彈,迎“疫”而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