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綢之路詩歌大會:經典收藏‖賀敬之詩歌九首


新絲綢之路詩歌大會:經典收藏‖賀敬之詩歌九首


父 親

父親的背已駝了

人也瘦了

象一座山似的

總不見倒下

父親的目光已痴了

但見了我

眸子總那樣活泛

精神也顯得瞿爍

火蝴蝶

也許是你染紅了秋天

又或者,秋天染紅了你

我取來一隻筆

撲捉你的靈動

取一縷晚霞

描你的翅膀

折一嵐夕陽做你的身體

在一旁畫朵玫瑰瓣

於是這晚

你和玫瑰都飛在紙上

有人把你繡在袖口

也有人把你繡在襟上

我更喜歡把你

繡在真絲手帕上

只要風輕輕吹送

你一樣抖動翅膀

風梳理著那片葦塘

蘆葉將秋韻彈響

楓葉飄飛的午後

我成了一朵蘆花

和你一起蹁躚著

飛過山高,飛過水長

飛向秋陽

我喜歡你火焰般的顏色

燃燒這個季節,和我

春 夜

春夜的雨聲

把夢沉澱

夢裡能聽見

芳草生長的聲音

春夜無聲

簷下的雨滴

象古廟的木魚

敲出寧靜的心聲

夜伸出溫情的手

夜幕拉開

黑夜的手溫柔

伸過來

把夜撫慰安眠

溫情的手

如黑夜的目光

悄悄伸過來

把圓月託上山巔

回延安(節選三)

米酒油饃木炭火,團團圍定炕頭坐。

滿窯裡圍的不透風,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親人見了親人面雙眼的眼淚眼眶裡轉。

保衛延安你們費了心,白頭髮添了幾根根。

團支書又領進社主任,當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展,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中國的十月

中國的十月是一首詩

一首很長很長的詩

二萬五千裡只是其中的一行

乒乒乓乓的槍聲

是它平平仄仄的節奏

留在雪山草地上的腳印

是它意味深長的韻腳

中國的十月是一杯酒

一杯很烈很烈的酒

只一口便讓人熱淚盈眶

如同那辣味很重的湖南話

只一句便讓人熱血沸騰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中國的十月是一幅畫

一幅很大很大的畫

北國的沃野是它蒼茫的背景

南海的碧波映著它無底的景深

小崗村人悄悄寫下的那份合同

是為它在天地間落下的長款

他們按下的那些鮮紅手印

是最後為它打上了一枚枚防偽的印章

中國的十月是一首詩

寫成它的是四萬萬人的熱血

中國的十月是一杯酒

釀成它的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熱土

中國的十月是一幅畫

畫成它的是陽光的油彩和月亮的水墨

中國的十月是一首詩

已寫成了人類歷史上光輝的一頁

中國的十月是一杯酒

已陶醉了昨天的歲月和今天的節日

中國的十月是一幅畫

已懸掛在了中國的門楣和世界的窗口

啊——中國的十月

在春天讀詩

這是個好主意,就像準備播種的農人

所有的農具都是意象,包括早晨

鳥興奮歡悅也是因為聽到春風的吟誦

就連上班族也為此有些激動

只為春天,還有那詩一般的花苞

以及雨絲,小馬駒撒蹄歡鬧

小草和著馬蹄的節奏舞蹈

一群人登上所有的能登得上的舞臺

開始吟哦,蒹葭蒼蒼,鑰匙丟了

還有那過於潔白過於接近春天的詩葉

達達的馬蹄不會再錯過

春陰何必憤怒,揭開厚厚的門葦

讀春天的詩,走遍四季

九月的清愁

我,你詩裡的一節斷章

我,你眼裡揮不去的惆悵

又或者,我在你的記憶裡不曾散去

還或者,馬兒馱著我奔上山崗

雁兒躲著我飛向南方

我遊遍了山林湖海各個角落

於是,有人給我取了個名字

他們叫我,九月的清愁

載滿蘆花與風兒

我飄在雲裡

寫滿落花與黃葉

我害澀了

藏進楓葉的脈絡

白天

我夾在你的長髮裡飛揚

夜晚

我穿進一顆燭心裡

耀亮你的隱隱淚光

以後,會忘了我?

明年呢?

親愛的

別忘了我

名字:九月的清愁

水蟲的心事

九月的風,牽引著雲朵

流浪進湖心

如果你是那隻笨拙的

徜徉在水中的水蟲

我定時那顆蔥綠的水草

水鳥經過的一霎

我擔心

魚鷹輕掠的時候

我擔心

直道你進我的懷抱

喜歡你輕依

也在飄忽的水流裡

輕聲將你環繞

也喜歡聽你說:

有你真好

你說想看蘆花飛

你爬到一片漂泊的葉上

我看著,你沉醉在夕陽裡

那晚,月和星滿天的時候

你不肯睡

爬上我的頭頂

輕輕哼唱:遇見你真美

——秋天

我一定要死去

我一定要死去

並不一定為了祭品

和比出生更為隆重的儀程

有相愛的心中那朵雪蓮

還有親人們淚的冰花

我就可以把自己全部生命的精魂

樹成一座塔

佑護在生的敢於面對死亡

說出真話的人

還要收藏曾經

那碎片式的斑駁愛情

一定要留下足夠的空間

寫下虛偽的文人

那淋滿魚腥早已失去魚味的文字

還要打開每一扇門窗

吞吐山嘯和海風

最後一件事

在塔頂讓風鈴呼喚

送白雲飄逸

給所有愛我和我愛過的人

新絲綢之路詩歌大會:經典收藏‖賀敬之詩歌九首

賀老96歲近照

賀敬之,著名詩人,劇作家,山東棗莊人,現年96歲。1942年畢業於延安魯藝文學系。歷任魯藝文工團創作組成員,華北聯大文學院教師,中央戲劇學院創作室主任,《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長兼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部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三、四屆理事及第三屆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第五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三、四屆常務理事,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4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放歌集》、《賀敬之詩選》,評論集《賀敬之文藝論集》,長詩《回延安》、《放聲歌唱》、《雷鋒之歌》、《中國的十月》等。歌劇劇本《白毛女》(參加執筆,馬可作曲)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