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激光產業到底能撐起多少個千億集群?

文 / Sueuel 光電匯光子產業研究中心


又一個號稱要打造“千億”激光產業集群的城市來了!


3月3日,成都市舉行網絡招商推介會,對最新的激光產業政策,即《成都市促進激光產業加快發展實施方案》進行了重點宣傳。


當地政府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激光核心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120億元,年同比增長不低於30%,帶動激光關聯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支撐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築牢萬億產業能級。打造國內一流的激光產業發展先導區、先進激光產品創新示範區和國內外知名的“中國鐳谷”。


“中國鐳谷”呼之欲出。


激光市場未來可期


毫無疑問,激光技術是未來市場的寵兒。儘管如今規模並不大,但所有人都在期待他的未來。而國家政策也以鼓勵和支持激光技術在製造業中的應用為主。畢竟,以激光技術為依託,支撐起了智能製造、航天科工、生物醫療、材料結構等眾多支柱產業。


這幾年來,無論實體經濟如何風吹雨打,激光市場總是大步向前。


即將出爐的《2020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指出:


2019年,在艱難的經濟環境和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全球激光器市場依然獲得9.9%的增長。


反觀國內市場,經過2017年、2018年兩年的快速增長,中國的激光市場在2019年進入了相對平穩的時期。


2019年我國GDP為99.0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我國的工業生產持續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增長,製造業增長6.0%,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8.4%。


而激光產業的發展速度還略高於我國製造業的發展速率,特別是中國乃是全球激光器製造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2019年中國的工業激光市場的發展正在開始影響著全球工業激光收入,激光技術的應用比許多傳統制造技術更具成本效益,使激光應用得以迅速普及。


2019年激光市場雖然有所增長,但與前兩年相比增速開始放緩。工業、信息、商業、醫學和科研領域的激光設備(含進口)市場銷售總收入為658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了8.8個百分點。我國光纖激光器市場從2015年的40.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82.6億元。紫外激光器2019年出貨量將近2萬臺。超快激光市場依舊欣欣向榮,圍繞5G、消費電子、新型顯示等等大展拳腳。


未來我國激光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本月底,我們將聯合中國激光雜誌社、中科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光學學會舉辦《2020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線上發佈會,敬請關注本微信公眾號後續消息。


激光產業集群的分佈與形成因素


激光成為我國重點支持的產業,越來越多的省市投資建立激光產業園區、產業帶。


根據《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目前,中國激光產業主要有4個產業帶分佈,分別是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華中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目前全國共有光電類產業集群/園區37處,其中經科技部認定的光電類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主要有兩個:溫州激光與光電創新型產業集群(集群建設單位:溫州市科技局)和遼寧(鞍山)激光創新型產業集群(集群建設單位:鞍山高新區管委會)。


人人都想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可是千億產業集群就如此簡單嗎?


通過剖析“中國光谷”和華南激光產業集群兩個產業高地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有自身的優勢和基礎。


01

“中國光谷”產業集群,科研支撐產業發展


“中國光谷”是國內第一個光電子產業集群,從最初激光與光通信領域的研究與探索者,到如今千億級激光產業集群,以及未來的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子產業集群。它具備:


雄厚的科研實力。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58所高等院校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以及武漢郵科院等20多家重點科研院所的優勢,智力密集。武漢光谷擁有專業化、規模化的產學研國家級基地,集中了國內激光領域眾多專家和技術人才,在激光相關技術上佔據國內領先地位。


完整的產業基礎。這裡有中國最大的光纖光纜製造基地、中國光通信領域重要的科研開發基地,形成了睿芯、長盈通等為代表的元器件企業,銳科激光、華日激光等為表的光源企業;華工激光為代表的設備企業;長飛、烽火為代表的光通信等應用企業,區域內激光產業鏈配套齊全。


廣泛的應用領域。這裡是“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產業集群地,光通信、存儲芯片、顯示面板、智能終端、數字經濟等應用領域廣泛。華為、小米、TCL、聯想等企業紛紛在此投資建廠。除此之外,武漢還是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製造基地,這裡有東風、神龍、東風本田、東風日產等汽車生產商,加大了對激光加工的應用需求。


02

華南激光產業集群,應用驅動市場


珠三角激光產業群的相關產業主要分佈在深圳、廣州、東莞、佛山這幾大城市,其重心在深圳。深圳擁有大族激光、光韻達、聯贏激光、創鑫激光、傑普特光電等眾多業內知名企業,涉及的激光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在市場化運作方面,深圳有著華中區域難以匹敵的優勢。


廣東作為我國的製造業省市,製造業發達。如富士康、華為、電子製造、金屬加工、手機制造、電池製造、新能源以及AI新型領域等應用市場廣泛,其巨大的OEM產業空間以及對激光加工的需求,使其成為了我國最大的激光應用市場。


武漢高校、科研機構密集,在激光研發和設備方面有優勢。在能量激光這一塊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代表。而廣東則相反,由現有的市場需求來拉動對激光加工的產業需求,從而帶動產業的發展。並且逐漸擴大,形成了向高端、向全球領域快速發展的局面。


由此可見,具有差異性的激光產業集群才能不斷髮展。正如近幾年發展勢頭較好的宿遷激光產業園,利用集聚效應,人才集聚,科研實力強勁的企業集聚,快速成長。


成都欲打造“中國鐳谷”,

底氣何在?


那麼,打造千億級激光產業的“中國鐳谷”,成都有什麼?


按照3月3日成都網上發佈會的內容,我們作了梳理。成都欲打造激光產業,亦有三大依託:


技術依託

依託中物院、北方激光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光電所、電子科技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研究所,在天基激光通信、激光雷達制導、激光武器裝備等高端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


產業基礎

依託成都光電所、中物院、兵器工業集團等孵化出來的企業,以上游激光元器件為主。如成都東駿、太科等,但缺少光源和設備商。


應用優勢

毋庸置疑,成都是近幾年中國較為活躍的新一線城市。由成都新經濟活力區、成都芯谷、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天府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功能區竄起的數字經濟帶,作為成都“新基建”的重點項目,未來將拉動成都激光市場的巨大需求。


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將加快5G產業聚集;成都芯谷將依託中電九天智能製造與服務基地,推進工業4.0智能製造;天府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功能區則以國民天成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園為支撐,助力產業生態鏈創新建設。


同時,作為中國首批重點發展製造業的示範城市之一,成都在航空航天、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汽車製造、新一代顯示面板等領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其激光產業鏈發展趨勢正在加速蓄積。

在中國,激光產業到底能撐起多少個千億集群?

“中國鐳谷“佈局圖(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激光產業集群遍地開花,

給我們啟示何在?


激光產業集群遍地開花,身為行業從業者,我們無比欣慰。


但各地競相打出“千億”口號,卻讓我們有些憂慮。激光是高技術行業,這個行業的人大多低調、務實、勤勉、奮進。從事多年的行業媒體與行業分析,我們深知激光行業是一個支撐性的新興行業。它的規模體量目前遠小於電子、IT、信息技術等領域,它的優勢在於支撐和帶動以及引領千億級的激光產業,能夠帶動數萬億的實體經濟,這才是激光行業的重要性。


千億、3-5年,數字背後,必然是速度和量化指標的追求。求快、求大,本身並不是高科技行業的特點,激光產業需要持續的積累,耕耘才能爆發。大族激光耕耘二十餘年,國內才終於有了百億級的激光企業;中國光谷經歷30餘年的發展,才形成完備的產業閉環。


一味求快求大,我們也很容易走過去失敗的老路,如北方某千億激光產業集群,到現在仍是雷聲大雨點小。或是為追求規模,激光只是一個幌子,產業集群並無特色,沾一點邊的產業都能裝進來;或是為追求速度,引進一大批企業,造就一大堆空殼公司。


縱觀不同區域的激光產業帶發展軌跡,我們更希望看到:

01

差異化定位佈局


國內的激光園區並不少,怎樣結合當地特色,做出有差異化的特色產業來才是關鍵?如:以科學研究帶動產業發展,這裡可以以立陶宛為例,立陶宛幾乎所有激光公司都從本國最強大的兩個科學機構中孵化出來:維爾紐斯大學激光研究中心和立陶宛物理科學技術中心;以當地特色產業集群帶動激光產業發展,如德國的寶馬、奔馳等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通快集團迅速成為全球激光巨頭。

02

以應用帶動市場


最近政府出臺的“新基建”項目,投資規模超過33萬億元,這為高質量生產添足了動力。與新基建七大領域有著密切相關的光纖光纜、激光製造行業也能獲得重大利好,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對激光的需求。這也是佈局產業園的一大重點基礎。


成都“新基建”的佈局,未來將催生更多的應用市場,將吸引全國各大激光企業在此開疆擴土,落戶開分公司;而對中小企業來說也是一次機遇,但必須是高技術新型企業,如果還是中低端企業,生存無望,對於產業園來說也會造成競爭過度,產能過剩,得不償失。

03

低調奮進可持續


激光行業還是一個高新技術行業,低調奮進。要發展激光產業,腳踏實地必不可少。在2019年武漢光博會期間,小編曾與宿遷激光產業園區有過一些接觸。他們很少談及數字,也較為低調務實。也因此這幾年,宿遷的激光產業反而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也少有企業評價務虛。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