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第一、【马蹄金(西汉时期称量货币)】【介绍】马蹄金,西汉时期称量货币,正面为椭圆形,底面呈圆形,内凹,中空,状如马蹄。由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协祥瑞而制。马蹄金一般重250克左右,相当于汉代的一斤,也就是现在的半斤。2015年12月,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等金器。


《汉书·武帝纪》:太如二年(公元前95年)“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豪蹄,以协祥瑞焉。’”麟趾金呈圆形饼状,西汉墓出土的冥币泥金饼钱文有作“令止金一斤”等等,“令止”即“愉趾”,该形制的金币在战国楚地已经出现袅蹄。金(即马蹄金)呈椭圆(或圆形)、底凹、中空,似马蹄状。

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第二、【贝币】【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天然贝币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铜贝、铅贝则是我国及至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的原始货币。出土发现,早在夏晚期,贝币已得到使用,商周时代则更为普遍了。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具有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易于计数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材质有:金贝、银贝、铜贝、铅贝、玉贝、石贝、骨贝等。石贝、骨贝作为货币流通使用,铜贝、铅贝则是我国及至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金贝、银贝、玉贝可能主要用于赏赐馈赠。东周以后,贝币逐渐被金属货币所取代,但在云南一些少数地区,直到明代仍一直使用着贝币。


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第三、【蚁鼻钱】蚁鼻钱是中国战国时期 楚国流通使用 铜贝 ,是一种面部有字、形状似 海贝 的货币。 楚国 铜贝与商周时期无文铜贝有明显区别。楚国铜贝别称甚多,如鬼脸钱、蚁鼻钱、蚆壳、骷髅牌、瓜子金、拉拉子等,均指小钱之意。其面文有10种,有普通贝、鎏金贝、空壳贝、合背贝等。楚贝重量轻者0.4 克 ,重者5.6克,多数2.5克-3.5克。有文铜贝始铸何时,目前见到最早者为商周时期,但均为素面,从出土有文铜贝的情况看,楚国铜贝可能是最早的,因此被钱币学家所重视, 宋代 已把有文铜贝收录到 钱谱 之中。


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第四、【铲币也叫布币】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布币分空首布和平首布。南宋时洪遵 《泉志》 已著录有平首布,而确定空首布为钱币的始于清人。从嘉庆、道光时开始,有的古钱学家已指出布币上的地名属于周的列国时期,从而否定了有些人以为是三皇五帝时期遗物的错误说法。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第五、【刀币】【介绍】刀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之一。其形由春秋时期的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变而成。种类不一,按其文字或形状,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潭邦刀、针首刀、炎首刀、明刀、平首刀、直刀等。主要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赵等国。齐刀是齐国货币。币面文字带“齐”字的,有三字刀、四字刀和六字刀。三字刀为“齐法化 (货)”。四字刀为“齐之法化”。六字刀为“齐造邦长法化”。“齐”指齐国都城临淄。币面文字不带“齐”字的,有即墨刀、安阳刀和潭邦刀。

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第六、【马蹄币】【介绍】币呈马蹄状,一面刻着“南部马市”,中间有“金壹两”的字样,另一面有“天明六年秋九月”和“马役所”的字样。此钱外形见附图,赤铜铸﹑呈园﹑铤形。径:65毫米,厚:2。5毫米,重:53克,上部有好,其径:8毫米。正面中好下置长方框,框内有楷书“金壹两”三个字,框四角有个园块,上面各有阴文一字,连读为“南部马市”,环绕周郭内侧均匀分布三十五个小圆点。背面书有“天明六年秋九月。此通货所伪造者,从碇处严罚者也。马役所。”周郭内侧同样分布有三十放个小圆点。造形别致,制作甚精。


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第七、【南宋·临安府钱牌】【介绍】钱牌分铜、铅两种,呈条形,上端有圆穿。正面均铸钱文“临安府行用”五字楷书,铜质牌背铭“准二佰文省”,“准三佰文省”及“准五佰文省”;铅质则低额,记“准一十文省”“准四十文省”等。“省”为纪值,意“省陌”,即以不足百数这钱作百数使用。图中所示为铜质钱牌,面额为“五佰”及“三佰”。钱牌最终由于不适使用而很快停用。由于“临安府行用”钱牌铸行时间很短,传世甚少,并且形制特殊,因此,备受收藏界青睐。

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第八、【方孔钱】【介绍】方孔钱是我国古代钱币的俗称。 [1] 方孔钱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钱币,由环形钱演变而来,成为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方孔钱以秦的半两钱为最早,民国的“民国通宝”铜币最晚。这种钱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方孔钱是中国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发行时间和发行量均远大于其他种类的钱币,方孔钱和中国古钱币这两个概念经常等同。

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第九、【铜元】【介绍】铜元俗称铜板,是清末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铜元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元诞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它是我国钱币史上“机制币”的开端。铜元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因此外观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第十、【银圆】银元,又名银圆、大洋,是大型银质铸币通称,也称“洋钱”“洋钿”“花边钱”“大洋”等。15世纪末始铸于欧洲,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明万历年间(1573—1620)开始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国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清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开铸“光绪元宝”银圆(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1914年铸造袁世凯侧面一元银币(袁大头)。

十种按照形状命名的珍稀钱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