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疫情對世界的影響會有多大?

縹緲川123


我覺得這個疫情不管是哪個國家,危害性都挺大的,搞得經濟落後人心惶惶有家不能回,生命危險性太高了


暗影王子


影響深遠。


情感領域深耕人


影響之深遠,可以用人類的“災難”來形容了。

我從另一種角度來分析一下,看看大家的建議如何!作為從這一災難中第一個抽身而出的國家,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的後盾,並在此過程中收穫巨大的好處:首先是國際地位,在這次疫情爆發中,各國的治理能力赤裸裸的暴露在世界面前,誰靠譜誰不靠譜一目瞭然。由於中國的果斷和魄力不惜巨大的經濟損失封鎖1100萬人口的大城市甚至全國,僅用2個月就控制住了這種程度的疫情,世衛組織稱讚中國為抗疫典範。相較之下即便是老牌發達國家的種種“謎之操作”也做了絕佳的反襯。日後各國再要合作站隊恐怕心中都有小算盤。

其次是經濟利益,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製造業的中心,是全球經濟活動的樞紐。此次封城封省一個多月已經引發了國際經濟不小的波動,很多國家的產業都陷入停滯,眼巴巴等著中國的上下游企業復工。隨著中國陸續復工復產,世界工廠重新煥發活力。與此同時,國外很多國家開始病毒爆發,生產陷入停滯,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更多,中國製造業的產能會進一步擴張。尤其是各國急需的抗疫物資,預計中國都可以無限滿足。目前中國各種醫用物資企業都在擴充產能,連造車的,生產衛生巾紙尿褲的企業都轉產口罩之類的產品。加上國家兜底剩餘產能(疫情過後企業富餘產能由政府收儲,莫非高層有預計會出現全球流行的狀況),企業無後顧之憂,可以想象中國能夠扮演美國在二戰中兵工廠的角色,大批大批的醫療物資源源不斷的支援世界。援助也好,貿易也好,相關企業肯定賺的盆滿缽滿。與此同時,別人有求於我,附帶的政治利益可以想見。




風采山東


從目前的情況看,不容樂觀,這主要取決於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力和人民的意識有關,不像我們中國這麼有號召力


大張三的養殖生活


如今的新冠病毒疫情不僅橫掃中國大陸,如今世界各國也陸續發現疑似和確診的患者。就在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每一個國家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案,禁航就顯得格外的不足了。有能力的國家,如美國、日本,組織專機和大巴撤僑;如果是在沒能力的國家,如沒有特別強醫療實力的國家朝鮮、蒙古,則早早關上大門。反觀中國國力的變化、我們國家在逐漸躋身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的核心區,新冠病毒也成為全球化時代第一次從世界體系中心向邊緣國家和地區發散開來的全球性疫情,其地緣政治影響力有可能遠遠超乎預期。

相比之下,2014年在非洲爆發的埃博拉(Ebola)疫情和2016年在巴西爆發的寨卡(Zika)疫情則基本沒有成規模地逆向流入更發達國家,因而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相對有限,分別造成了530億美元和350億美元的短期損失,且基本由受到疫情影響的欠發達國家承擔。相比17年前造成400億損失的SARS,這次發源於中國的新冠病毒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也會更大。當時中國經濟世界排名躋身前十不久,加入WTO也只有一年多,佔全球經濟產出只有4.3%,出口市場一片藍海,國內市場潛力巨大,連房地產這一經濟引擎都尚未定位為支柱產業。雖然2003年第二季度增長略跌,但全年增長率依舊達到兩位數。而如今中國經濟體量世界第二,貿易額世界第一,2019年佔全球經濟產出是2003年近4倍,成為世界經濟引擎,一舉一動牽動全球。而且中國早從當年的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的新常態,與美國持續一年多的貿易戰硝煙未盡,人口紅利過了劉易斯拐點生育率下降,根本禁不起大範圍疫情的折騰。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對中國經濟依賴度較高的國家與地區也將遭遇連帶傷害,且後果恐怕更加嚴重。

最直接的衝擊自然是各國的公共衛生事業,而欠發達國家受創則更重。相比於發達國家有健全的公共衛生預防機制、先進的醫療衛生服務和行之有效的輿論監督和信息公開體制,欠發達國家在這些領域往往捉襟見肘,遇到突發的、新興的公共衛生風險的時候無力招架。比如中國的鄰國越南雖然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各項指標上取得了頗為滿意的成績,比如97%人口得到醫保覆蓋、97%兒童接種疫苗、女性生育死亡率相比1990年下降75%,但越南政府的年度人均醫療衛生開支只有區區142美元,摺合1000元人民幣,且缺少足夠的額外資金和受過良好訓練的醫護人員來應對短時間內可能爆發的瘟疫。而在公共衛生領域,越南在中國鄰國中尚位處前列,緬甸、菲律賓、老撾和柬埔寨將更難抵禦新冠病毒的擴散。這些國家不僅經濟欠發達,而且人口規模相當可觀,整個東南亞人口高達6.5億,為病毒快速擴散創造了條件。

如今病毒已經擴散到了社會治理比東南亞更難盡如人意但人口規模和中國相當的南亞地區。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紛紛發現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而巴基斯坦等五個和中國共享6000多公里邊界的國家遲早也會出現疫情。值得警惕的是,數以億計的南亞國家民眾識字率低、基本衛生意識低、且沒有乾淨的水源。南亞國家口罩、手套生產能力極低,公立醫療衛生系統嚴重缺編缺錢,而私立醫療機構數量少價格高,醫療衛生、公共衛生體系的覆蓋率和質量都是全球最糟,根本不具備應對嚴重危機所需要的最起碼的國家能力。據尼泊爾當地新聞,因為缺少檢測手段,不少疑似病例在結果出來前就選擇出院,而唯一的確診病例的結果也是在病患出院後方獲知。而這些國家的媒體滲透率和民眾辨別力更低,根據記者無國界的排名,尼泊爾媒體名列第106位,印度第140位,假新聞氾濫、政府公信力缺失、民眾信謠傳謠是此間常態。如果疫情在南亞迅速擴散,則將大大延緩全球抗疫進程,甚至不排除導致該病毒重返那些已經控制了疫情的國家地區。而公共衛生和經濟狀況不容樂觀的非洲和南美洲也未能倖免,埃塞俄比亞和巴西的疫情,哪怕是造成當年埃博拉和寨卡病毒那樣的後果也是承受不起的。

而將原本用於經濟發展的資源用於防疫救災,則會讓這些國家原本就很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僅以旅遊業為例,如今中國出境遊人數已經是2003年的8倍,東南亞各國作為中國遊客的首選,也對中國的春節假期出國遊有相當期待。僅泰國一地,中國遊客就佔全部遊客數量的四分之一,而泰國的旅遊業事關泰國五分之一的GDP和600萬人口的就業。而隨著疫情的加重,東南亞各國不僅會失去中國遊客這一最大客源,其他國家的遊客也會因為瘟疫恐慌對他們的假期另作安排。以SARS為例,2003年曾造成新加坡旅遊業收入銳減70%和長達17個月的蕭條,而那時候中國遊客尚未大規模走出國門。同期的香港旅遊業則花了14個月才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如果疫情短時間不退,不僅日本旅遊業和零售業會遭遇重創,日本籌備多年的奧運會也可能門可羅雀。疫情爆發至今,國內在線出遊平臺去哪兒網就因為全行業現金流吃緊而不得不墊資十億元處理消費者退款,並表示有可能面臨生存危機。

武漢疫情不僅關乎各國旅遊業,如今深度嵌入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的中國對世界貿易的衝擊遠在埃博拉、寨卡疫情國之上。不過數天功夫,原本熱絡的中緬、中越邊境經貿往來就一落千丈。如今中國大量製造業企業因為防疫需要推遲開工開業,延誤國際訂單交付,自身面臨嚴峻的債務、工資、物資多重危機,而這些危機必將進一步傳導給和這些企業有業務往來的欠發達國家企業。而SARS的時候中國尚沒有牽頭組建亞投行,更沒有提出龐大的“一帶一路”計劃,如今仰賴中國投資的沿線各國都不得不因為中國自身經濟活動乏力和政府優先級轉移而承受更大經濟壓力。而如果疫情持續或者WHO提高疫情應對級別,那麼掙扎的中國經濟必將減少對原油等大宗商品的進口,直接打擊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產油國,智利、巴西、澳大利亞等礦石出口國,乃至剛剛因為中美貿易協議而恢復信心的美國豆農。

更讓人不安的是,上述的很多欠發達國家原本就面臨嚴峻的社會治理挑戰。俄羅斯、伊朗、智利、委內瑞拉等國各種形式的抗議示威已經持續數月乃至數年,原本其岌岌可危的經濟就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的“買買買”。現在缺少鉅額的外貿收入,加上其中不少國家之前就遭遇歐美各種形式的制裁,恐怕更難有效妥善處理國內政治經濟矛盾。而中國不少東南亞鄰國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如果局勢進一步持續,泰北原本進行替代種植的農民怕是會重操舊業開始涉毒,緬甸北部或許戰火重燃,菲律賓南部的恐怖組織也可能捲土重來,而越南底層民眾則更多地踏上高風險的偷渡之旅,而原本各國就暗潮洶湧的排華、反華社會情緒恐怕也將再度藉機抬頭。2019年全球各地爆發了持續力極強的抗議遊行示威,已經衝擊和削弱了各國的既有秩序,新冠病毒的蔓延無疑會讓各國政府疲於應付,大大增加各國治理風險,給抗議示威火上澆油,釀成極具傳染力的全球政治風險。

而在這方面,發達國家怕也是無暇施以援手。英國即將脫歐,前途命運充滿不確定性,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訴求已經甚囂塵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光環褪去,罷工已經持續超過一年,而亟待解決的馬格里布移民社區等各種問題則繼續擱置。德國去年將將避過經濟衰退,但經濟依舊疲軟。歐盟也很快迎來群龍無首的後默克爾時代,而“美國第一”的特朗普政府則對負擔國際責任興趣缺缺。相反,如果經濟出現全球範圍的下滑,以經濟牌主打保連任的特朗普會不會在大選年繼續祭出“斬首蘇萊曼尼”這樣的盤外招,則變成了當下世界秩序中唯一比新冠病毒更直接的威脅。而且這些國家和中國的貿易規模同樣巨大。且不說他們傳統貿易上離不開“中國製造”的產品,哪怕是高等教育這樣的服務類貿易也涉及各國數百億的巨大市場。而從昨日開始已經有日本、法國的學校紛紛叫停與中國的交換和訪學,這不僅會造成雙邊經濟上的損失,也影響兩國民眾的交流。而世界上其他數得上號的國家,如朝鮮、韓國、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沙特、土耳其,則都難以承受中國長時間的疫情。而以上還僅僅是最直接的影響,由此衍生的蝴蝶效應則無法預料。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不少人將其認為是SARS的重現。但中國在國際舞臺地位已經今時不同往日,如果疫情進一步惡化,那麼更合適的參照對象可能是蘇聯的切爾諾貝利事件、美國的9•11事件和20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但糟糕的是,如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比以上三次事件所處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更加嚴峻。1986年世界尚處於兩極格局,處於互相保證毀滅的“恐怖和平”,蘇聯政府可以在內外相對穩定的環境下處理核事故。2001年後美國雖然挑起兩場戰爭,但其影響擴散是以十年為單位,且主要聚集在穆斯林國家和地區。2008年經濟危機的後果雖然很嚴重,但因為各國因應及時,其對社會安定的破壞直到最近幾年才明顯呈現。相比之下,2020年全世界面對的是一個國際衝突不斷、疫情全球擴散、各國危機深重的複雜局面,疫情繼續延燒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

甚至可以認為,之前這三次危機本身就是戰後格局不斷解體的標誌性事件。切爾諾貝利事件導致民眾對蘇東體制缺少信任,很快釀成了20世紀後期最大的地緣政治危機,但單極的美國又無力迅速挑起原本需要兩個超級大國肩負的世界維和重任,南斯拉夫內戰、恐怖主義興起某種程度上都是蘇東陣營垮臺擴散的漣漪。2001年的恐怖襲擊則導致美國連續發動兩場“無盡的戰爭”,嚴重破壞了中東、中亞原本就脆弱的地緣政治格局,不僅如今阿富汗伊拉克內亂未靖,還加劇了巴以衝突,引發了阿拉伯之春、敘利亞內戰、歐洲難民危機、伊斯蘭國興起乃至最近的美伊衝突。2008年經濟危機重創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而處理措施則加劇經濟不平等,近年來的英國脫歐、歐盟內鬥、WTO癱瘓、極右翼上臺、特朗普主義及其變體在各國興起都是2008年危機的表徵。

正如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布雷默(Bremmer)所言,這是一個“G0”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聯盟有能力、意願制定並執行全球議程,但疫情卻又時不我待。而相比之下,如今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地位高於當年的蘇聯,通過經貿產生的輻射力大於當下的美國,產生的全球人口流動規模超過絕大多數國家人口,這都大大提高了這次新冠病毒的全球影響力。面對內憂外患,如果世界各國不能及時攜手控制新冠病毒疫情,其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影響怕是不亞於以上三次事件。如何在應對這次危機中拿出中國方案,將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給我們的第一道考題。






不容錯過的瞬間


這幾天都有關注國外疫情,每天都在新增,累計確診病例十幾萬之多,特別是意大利,每天幾千新增,管控力度不夠,民眾執行力也不夠,在這麼嚴重的情況下還是我行我素,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疫情蔓延將會導致經濟衰退和損失,社會治安環境混亂,或許會引發一些其他問題,當然這是針對國外疫情的看法。我國疫情的控制,相信很快就能恢復經濟。


池中之物登峰造極


這次疫情對世界的影響會很大!病毒本身的影響就不說了,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也非常大。現在全球股市暴跌,美股多次熔斷,資本市場哀鴻遍野。石油暴跌,需求減少。商務往來減少,有些是不能能靠網絡代替的。除生活必須品外的商品基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個人覺得可能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到來……


溮河港小五


疫情對世界至少在5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

1、格局影響:世界格局將變得更多元,由原來的美國一枝獨秀,變成歐盟經濟體、東亞經濟體和俄羅斯多元並進

2、經濟影響:短期內,世界各國都將過一段時間苦日子,都將面對經濟短期滑坡,物質短期匱乏的局面

3、觀念影響:將從全方位改變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愛有重新的考量和定位

4、健康影響:大部分人對健康管理會有一個重新認識。以前不被重視或忽略的康體、養身、健身、運動……將被重新提上日程

5、生活影響:以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將被改變,比如宅家、熬夜、三餐無規律……等都會逐漸戒掉,畢竟有好的生活習慣,才能保證強大的免疫力



名字不錯確實不錯


首先最先影響到的肯定是全球的經濟產生影響。旅遊業、餐飲業、實體娛樂業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包括學生停課,中小企業不能開門。但是也看出了這個世界國家面對危難,面對問題的態度和團結的精神


米納文案館


作為從這一災難中第一個抽身而出的國家,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的後盾,並在此過程中收穫巨大的好處:

首先是國際地位,在這次疫情爆發中,各國的治理能力赤裸裸的暴露在世界面前,誰靠譜誰不靠譜一目瞭然。由於中國的果斷和魄力不惜巨大的經濟損失封鎖1100萬人口的大城市甚至全國,僅用2個月就控制住了這種程度的疫情,世衛組織稱讚中國為抗疫典範。相較之下即便是老牌發達國家的種種“謎之操作”也做了絕佳的反襯。日後各國再要合作站隊恐怕心中都有小算盤。

其次是經濟利益,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製造業的中心,是全球經濟活動的樞紐。此次封城封省一個多月已經引發了國際經濟不小的波動,很多國家的產業都陷入停滯,眼巴巴等著中國的上下游企業復工。隨著中國陸續復工復產,世界工廠重新煥發活力。與此同時,國外很多國家開始病毒爆發,生產陷入停滯,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更多,中國製造業的產能會進一步擴張。尤其是各國急需的抗疫物資,預計中國都可以無限滿足。目前中國各種醫用物資企業都在擴充產能,連造車的,生產衛生巾紙尿褲的企業都轉產口罩之類的產品。加上國家兜底剩餘產能(疫情過後企業富餘產能由政府收儲,莫非高層有預計會出現全球流行的狀況),企業無後顧之憂,可以想象中國能夠扮演美國在二戰中兵工廠的角色,大批大批的醫療物資源源不斷的支援世界。援助也好,貿易也好,相關企業肯定賺的盆滿缽滿。與此同時,別人有求於我,附帶的政治利益可以想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