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66岁,满头银发,为何还能被称为“女孩”?

最近,一位中国女官员火了。她是65岁的“银发女生”傅莹。

她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是中国第一位驻大国女大使,是全国人大首位女性新闻发言人。现在,她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很多人一看到这些头衔,心里可能就会犯嘀咕。

她不是娱乐圈的流量小花,但她所在之处的聚光灯要比小花们的聚光灯多得多且重要得多。

她66岁,满头银发,为何还能被称为“女孩”?


语气很轻 力量很强

就在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

傅莹在回答美国CNN记者提问时说,今年中国国防经费增长比例为7%。 她“怒怼”西方国家反复拿中国军费问题说事的回应——

“世界上发生了那么多冲突甚至战争,那么多难民流离失所,哪个是中国造成的?中国从来没有造成伤害。”

走红还源自2016年服役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舌战群儒"。

她代表中国发声,脸上始终带着温柔的微笑,得体大方,但见招拆招,时而幽默时而又绵里藏针。

"中国是否对朝鲜失去了控制?"

回答“是”或者“不是”,都等同间接承认了中国在试图控制他国主权。

傅莹面带微笑温柔回应:“这种用语很西方。”

"中国不是这么想的。我们不控制任何国家,我们也不想被控制。"

当美方记者说中国“偷窃”美国时,温柔的她笑脸立刻变得严肃,回应到:“这个词很不敬。”

她66岁,满头银发,为何还能被称为“女孩”?


实际上,这么多年,傅莹每一次对外的发言都十分精彩。

2008年3月,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在欧洲国家遇到干扰。

傅莹在英国接受电视采访时呼吁英国不要将北京奥运会“政治化”,她这样提醒腐国人:

"一个中国女孩说,'这哪里是养育了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国家啊!'另一个说,'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到哪儿去了?'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说服他们,但从她们潮湿的眼睛中我明白,我没有做到。"

2013年3月4日,日本共同社记者提出,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

傅莹这样回答:

"刚才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注意到中国记者都笑了。其实你在中国听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几乎是另外一方面的意见,很多中国人的意见包括媒体人的意见,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的时候,希望有更加强硬的姿态。"

她66岁,满头银发,为何还能被称为“女孩”?


政治不同于任何一种职业领域,不仅关系到个人生涯,更关系到国家立场,一言不合就会引起震荡。

傅莹的每一次发言,代表的都是中国。

而她每一次都能举重若轻,有人评价"语气很轻,力量很强。"

另外,政治领域一向是男人的天下——无论中外不论古今皆如此,女性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以柔克强,其实特别不容易。

温柔斯文 玉汝于成

傅莹皮肤白皙,一头银灰色的头发是她的标志。她戴着眼镜,微笑斯文,温柔又知性。

她66岁,满头银发,为何还能被称为“女孩”?


1953年1月,傅莹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她的父亲阿民,是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曾官至新中国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

在父亲的教导与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傅莹从小就热爱读书。阅读的爱好,训练了她缜密的逻辑,也培养了 她独立思考的能力。

文革开始后,父亲蒙冤入狱,傅莹的读书时光也被打碎了。她16岁上山下乡,来到内蒙古一个生产建设兵团。

她曾当过放映员,像小伙子一样爬杆架银幕,还在一个电厂开过拉煤的大车。

兵团三年,只有小学文化基础的傅莹,硬靠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1973年,傅莹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入学考试数学满分。

她66岁,满头银发,为何还能被称为“女孩”?


回忆起这段岁月,傅莹说:

“这是一段很艰苦的经历,但并不都是不愉快的。上山下乡锻炼使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能够敢于奉献。”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无奈境地,有的是因为时代大背景有的由于个人命运和选择。

要想改变?唯有靠自己。

然后,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既宜室宜家 又有君子之风

傅莹的丈夫郝时远也是内蒙古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

郝时远在接受采访时说,两人在家时都不太愿意谈论工作,特别是外交大事,基本都是看看电视说说琐事。

"有时候我自己看电视,她还会忙一些家务,比如清理衣服啊,打扫一下房间。"

她66岁,满头银发,为何还能被称为“女孩”?


偶尔,傅莹也会觉得压力很大,郝时远说的最多的一句鼓励就是"好好干呗!"

在公众看来,傅莹气场强大,但在郝时远心里,她是日渐老去的老伴儿。

"她一直很温柔,很顾家,也很有女人味。"

两人一周大概也就能一起吃一次晚饭,基本是郝时远下厨。无论多晚,郝时远都会给她留一盏灯。

傅莹的表弟周堂海说,傅莹其实很节俭,并不买很贵的衣服,买衣服时会讨价还价,还爱和家人开玩笑。有一次,他们一起下乡,途中遇到几个贫困老乡,傅莹拿出几千元来资助他们的孩子。

她也曾和杨澜说起年轻时最头疼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有一次,女儿发高烧,她却不得去出国出差,心中一直愧疚。

女儿出嫁时,傅莹还唱起了《送亲歌》,跳了蒙古族舞蹈。虽然60岁了,但她舞步娴熟,舞姿很优美。

她66岁,满头银发,为何还能被称为“女孩”?


傅莹身上,有种特殊的美,既有"窈窕淑女"、"宜室宜家"的特征,又有"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的君子之风。

她始终如水。《道德经》里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所以,即使翩翩银发,傅莹仍然被一些媒体称为"女生"。

"女生"和"少女力"不一样,"少女力"是指女人始终青春活泼、积极阳光。而"女生"更人的印象则更温婉更安静更斯文并且"更知识更纯粹"。

她就像是学生时代那个品学兼优的姑娘,干干净净、安安静静,有超强的理解力、超棒的成绩单,也有自己骄傲的理想和坚持的原则。

傅莹65岁,却依然像是这样的女生,这大概就是因为赤子之心吧。

她66岁,满头银发,为何还能被称为“女孩”?


"傅莹"的流量大概还没有某个绯闻多多的女明星强,但看到傅莹终于火了还是很开心。

浮躁的网络时代,人们终于愿意为了某个真正意义上的"才貌双全"来停留驻足,愿意花时间来了解一下看似枯燥又高大上的政治领域,愿意来做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你还是那个乖巧但坚定的“女生”么?

她66岁,满头银发,为何还能被称为“女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