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没有在学习上逆袭的案例,最好有方法?

玩美教育


谢谢你的问题!

有的!天下之大,无其不有!

想当年,我读初二时候,班上有个姓罗的男生,原本学习成绩一般,学习也不是很努力,各个分数一般都在70-80分区间,班上排名中等!

不知道,他遭遇了什么事,突然有一天,非常努力学习,也注重学习方法了!

比如: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请教!

他除了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以外;课后提前预习,复习,认真做作业,有不懂的地方,都积极主动,去请教其它懂的同学!

当年,我也多次被他请教了!🤗🤗

结果,他这样下去,经过1年努力,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学习成绩班上第一名,连我和我同学,老师们都惊呆了!简直不敢想象!



秀才学习驿站


(1)要分类预习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 的时间预习—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学生应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地安排 和分类预习。

(2)选择好预习时间

这里所指的预习时间是课前预 习。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课外时间里预习。在时间非常紧迫 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在上课前几分钟把马上要讲的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也比一点不预习好得多。

(3)迅速浏览新课

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

(4)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

通过第—遍对新课文的快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认真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 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 听课时再去解决。

第一,拉开时间间隔能提升学习效率。研究者们通过记忆单词的实验证明,一次学习20分钟,不如用10分钟学习两次效果好。与其一次性塞给大脑大块的东西让它去消化吸收,不如把一次集中学习打散成数次学习,并拉开每次学习之间的间隔。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全新内容的学习与记忆,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也不需要更刻苦地学习,你就能记住更多的东西,而且记忆更长久。

第二,考试不是目的,而是高效学习方式。有两位心理学家就记忆和考试的关系做过多次实验。一次他们让两组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其中一组学习两次,每次7分钟;另一组学习7分钟,第2个7分钟以考试的形式默写下来。学习全部完毕之后,对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学习+默写”的效果远大于单纯学习的效果,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人们的遗忘速度也更慢。大脑的记忆有存储强度和提取强度,对于大脑来说,越是需要努力获取的记忆,越会增加存储和提取强度。背诵或考试,使得大脑要从记忆中提取已经学过的知识,要付出的努力远比一遍遍重读或重学要多得多,而这份额外的努力会让我们记住更多的东西。

第三,刻意练习不如交替学习。心理学家罗勒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召集24名小学生,学习计算棱柱体的面、棱、顶点和转角数量。其中一组集中学习,按顺序练习面、棱、顶点和转角习题;另一组也练习了相同次数,只不过随机而无序的做题。第二天,所有孩子都测试了4种题目各一道。结果交替学习那一组的孩子比另一组分数高出一大截。科学家发现,学习时把不同的物件、技巧、概念等穿插到一起来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不但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每一项之间的不同之处,还能使我们更彻底地掌握好每一项内容。


哈尔滨数学教师宋鹏程


分享一下本人的一点真实经历。人的一生有很多阶段,这其中有很多时刻非常关键,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认为的至暗时刻和黎明之光,所谓逆袭可能就是身处黑暗时突然看到黎明之光的时刻吧。本人恰好在小升初和中考阶段经历两次逆袭,所以来简单聊聊感受。


三年级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我从一个南方的小城转学到北方的城市。之前的城市小学是六年制,转到新的城市是五年制,但工作忙碌的父母并未细想这背后的课程差异,加上语言不习惯,我从之前的优等生、三道杠变成了新学校里的差生。尤其是数学在转学后几乎都考不及格,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经历过两任数学老师都未有改观。三年级的数学老师虽然严厉,但本质上还是对我不错的,经常在放学后拉我到他家罚站、抄写错题,为此跟他的儿子成为了好朋友。但我成绩却并未因此而有改观。当时我们升初中也要进行小升初全市考试,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划片直升。进入五年级后,虽然换了一个女数学老师,但我无疑仍是老师眼中的差生,我的前方恰好坐着数学课代表,我后面两排的两个男生都是老师眼中的学渣。我记得在离小升初考试还有大概三个多月的时候,一次课间休息,我们三个学渣加上前面数学课代表学霸玩起了游戏,正玩的开心,数学老师突然冲过来,对学霸说,还有三个月就要考试了,别玩了,好好学。又对我们说,你们三个渣子,自己考不上初中,不要影响别人学习。我心里非常委屈、难受、震惊。也是人生第一次有人当面说自己是渣子,因为尽管我数学考试确实经常不及格,但我一直认为自己还算听话和老实,也不调皮捣蛋,怎么也不能算渣子。这件事对我的打击非常大,但是后续事情居然有了戏剧般的变化。


家人也意识到我考重点初中没有希望了,但是还是在最后几个月给我请了一位家教,死马当成活马医吧。这位家教老师可以说改变了我的后续命运。他对我进行了一个学习诊断,认为我语文还可以,虽然每次也就六十来分,但我字写的不错,考试的时候主观题和作文应该会得到不少印象分。三个月内可以大幅度提高的重点是数学,他把数学分为简单、中等、难三类题目。像最后一道大题,就是难题,他让我直接放弃,不用练了,腾出时间复习前两类题目。第一类简单题,我本来就会,只需要加强下基础即可。同时把重点放到了中等题,他加强了针对性训练,重点是提高了我的计算能力。可能因为他对我非常的亲切,我真的好几年没见过这样和蔼的数学老师了,所以在他的辅导下,我感觉进步很快。很快就到考试了,上考场前他告诉我放弃最后一道大题,集中精力做好前面的题,力争写上的都写对。结果中考成绩出来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语文因为平时老师一直把我当做差生看待,所以虽然我字写的不错,但是主观大题、作文题并未得很高的分数。但是小升初考试是全市密封试卷,我因为字写得好,主观题印象分多了不少,语文比平时提高了十多分。更让人惊奇的是数学,那年数学最后一个大题非常难,据说没多少人写出来,但是对我确是好事,因为考试之前我就已经放弃最后一个大题,扎扎实实做好了前面的题目,而很多好学生废了好多时间却没有写出最后一道大题。最后我数学居然比平时多考了30多分,两科目一加,居然超过重点初中近二十分。去学校领通知书的时候,数学老师见了我连连说,你居然考上了,你怎么能考上呢?而数学课代表则发挥失常,数学比我少了十几分,总分差三分没考上重点初中。


分析这次小学的逆袭,我感觉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师,我遇到了一位鼓励性、循循善诱的家教老师,虽然他当时仅仅是一名师范的大学生,但确实是一名好老师,他针对性的补课确实非常有效果。再一个,通过这件事,我认为一定不要被别人的情绪和观点干扰。我们国家很大,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像北京上海那么发达,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一颗循循善诱的心,好老师确实不常有,很多老师的眼界并不是那样开阔。第三点就是要坚持,最后三个月,我没有放弃,也幸好没有太大的压力,有句话叫做自助者天助,只要你方法对头,不放弃,总归会有回报。


再说上了初中以后,分班成绩排在班级前十名,但是第一次期中考试,我立即被打回原形,掉到了班里五十多名,而小学我的数学课代表家里交了高价费也跟我到了同一个初中,到了我的临班。他数学依旧强悍,初一第一次考试,整个级部只有三个数学满分,其中就有他。到了初二我遇到了一位对我人生极为重要的老师---万老师。我记不起来万老师上课时候的细节了,但是我记忆犹新的是,她很少对学生发火,而且对学生极端信任。当时学校还是挺乱的,每个班里都有混社会的学生,我们班里也有,我亲眼见过有学生带着一把长刀进教室。但是这些刺头孩子对万老师都是非常尊敬,也从不在自己班里惹事。在万老师的影响下我逐步从班级的后20名,进步到班级前30名,但是虽然我们初中是全市最好的初中,但我这个成绩考重点高中仍然希望不大。但万老师从未放弃我,每次谈话无论我考的好坏,都给与我鼓励。


直到高三上学期,班级从下面县市转来了一名学生,他家庭条件一般,想考中专早点工作,我们那时候中专是包分配的,比高中还难考,我有幸跟他做了同桌。他学习的刻苦震惊了我,我也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这样努力学习的人,而且他十分博学,我们在私底下都给他起外号叫他小老师。在这样榜样的带动下,我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晚上在家里学习都需要父母催促才肯上床睡觉,也自己买来辅导书加加练。初三开学三个月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因为只考语数外三科,考试的时候数学有几道大题我恰好做过,所以感觉不错。果然到宣布成绩的时候,县市来的同学毫无悬念第一名,我居然破天荒考了全班第三。这基本上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从来没有考到过的名次。老师念到我的分数后,半分钟没说话,全班寂静,所有的眼睛都看向我。我也蒙了,但是这次考试给我了巨大的信心,从30名到第三名,让我看到了自己巨大的潜力,也第一次找到自信。在随后的岁月里,我基本上是一次次打破自己的极限。最终在中考前,考到全班第一,年级第六,直接创造了我们学校的进步记录,一年时间从年级的600名考到年级第6名,照片挂到了全校的光荣榜。而且戏剧性的是初三下学期,我小学的数学课代表转学到我们班了,但他是因为成绩逐步退步,因为我们班考试成绩不错,找人转学过来的。但是由于他其他科目落下太多,加上经常跟社会上一些辍学的人待在一起,最终他并未考上高中。

现在回想起来,初中这次逆袭的关键有两点。第一还是遇到一个好老师,老师的好坏其实并不是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多在于解疑答惑和心灵成长。真正的好老师是像万老师那样用一个心灵影响另外一个心灵的老师。第二,是榜样的影响,环境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遇到一个好榜样,效果真的非常好,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其实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本不知道未来自己能干什么,又处于叛逆期,跟什么人在一起,决定了你的选择和行动,我因为跟成绩最好,学习最刻苦的人呆在一起,所以选择了学习和挑战命运,而我小学的数学课代表却因为跟消极的人在一起,非常可惜的未能向前一步。人生很多时候确实就在这关键几步。


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下结论,也不要受到别人对你看法的影响,人生的道路很长,在人生的关键阶段一定要用树立积极乐观的思想,尽最大能力去努力,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