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子為了美而穿高跟鞋,古代女子也是嗎?


現代女子為了美而穿高跟鞋,古代女子也是嗎?

現代高跟鞋

對於女子來說,高跟鞋是長大的一個標誌。往往在一個女孩子成年了之後,這個女孩的父母都會送給她們一雙代表著成長的高跟鞋作為禮物。曾經有一起被網絡稱之為“高跟鞋事件”,是一個女孩子在16歲的時候就開始穿著高跟鞋,其到了31歲的時候很不幸地因此足部變形從此只可以依靠著柺杖行走。可是,為什麼很多女性清楚地意識到了高跟鞋有著危害卻堅持會選擇穿著高跟鞋呢?

我們發現其對於高跟鞋更著重一種“足下生輝”的體驗感,而我國早在2200多年以前的周朝,女性就已經開始穿一種圓頭高底的鞋子,這被我們稱為“古代高跟鞋”。我們通過當時的一些文獻可以發現,那個時期的高跟鞋是有著相當的高度的,以至於那個時期的人們還沒有抬腳就已經看起來像是登上了臺階。現在的女性是為了使得自己的身材比例看起來更好而沒有辦法拒絕高跟鞋,那麼古代女子又是因為什麼對著穿起來並不是很舒服的高跟鞋有著偏愛呢?

平、厚、高;高跟鞋的蛻變

我想高跟鞋是時尚女性服飾中不可替代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女性一生之中沒有辦法拒絕的巨大誘惑,那麼在古代時期的高跟鞋有著什麼樣的演變歷程呢?

追溯五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時候,我們的祖先,也就是“北京人”製作了一些簡單的鋒利石器用以切割獸皮,其會把自己獵取的野獸的肉用來食用,而獸皮用來使用,那麼想要使用獸皮其就必須要使用簡單的石器,其使用石器把皮毛切割成小塊的用以包裹自己的足部,之後在把一些毛皮切割成皮條,從而完成毛皮和足部的捆紮,這就是我們現在可以確定的最早期的一種皮鞋——“裹足皮鞋”。伴隨著人們對於自然認識的進步以及技術能力的提高使得其開始使用草料也就是植物葉莖來製作草鞋,而之後我們普遍認為獸皮和草莖是最古老的的兩種製作鞋子的材料。

現代女子為了美而穿高跟鞋,古代女子也是嗎?

石器時代

到了殷商時期的時候,這一時期絲紡織業有了比較大的一個發展,也就是說這個時期可以在絲織品上織出很多精美的紋樣,使得這個時期開始使用絲織品製作出一種色彩斑斕的“緞面鞋”。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時期的鞋子,不管是在用材、裝飾、圖案等都已經制作十分地考究並且對於其的圖案、色彩等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比如說我們可以發現,在商周時期有一種復底的鞋子被喚作“舄”(xi)。

這種鞋子是雙層的,上層使用皮和葛做面,而下層是用木,這種鞋子一般都會被在祭祀、朝會等場合穿著,男女都可以穿這種鞋子。一般都由王后或者儲侯等人穿著,其的顏色一般會和自己冠服的顏色相匹配。到了南北朝時期曾經變成雙層都使用皮,到了隋朝時期又變成原來的例子,之後一直沿襲著這個習慣,到了清朝時期改變成了靴子,這種鞋子才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之後到了秦漢時期的時候,有了足夠的皮革資源,這也就使得穿著皮鞋是一種生活簡樸的一大有力表現。秦朝時期創立了一些著裝制度對於漢朝帶來了很大影響,這個時期男鞋和女鞋開始有了明顯的區分,男子為了表現陽剛從天一般都會選擇穿著方頭鞋履;而女子為了表現溫和圓順以及從夫,一般都會選擇穿著圓頭鞋子。

漢朝時期的時候生產力以及紡織技術的發展,使得其不管是製作鞋子的技術還是鞋子的樣式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很好地促進了鞋文化的進步。我們不難發現漢朝時期的時候,鞋子的造型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說,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時期的造型很簡練,符合足部的形狀,從而實現人性化的設計;鞋子上有了色彩以及圖案上的變化,而其製作的材料也變得廣泛。

現代女子為了美而穿高跟鞋,古代女子也是嗎?

漢鞋

隋唐時期是國家重要發展的一個時期,唐朝甚至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個時期的服飾文化發展達到了一個鼎盛。這個時期的服飾以及鞋履不僅保持了之前的優秀特點,也兼收幷蓄了別處的優秀設計,婦女會在下身穿著長褲和靴子,靴子一般都會用彩皮或者織錦做成的尖頭短靴,在靴子上會鑲嵌珠寶。

這個時期也出現了有這個時代特色的六合靴,之後將長翰靴改成了短黝靴,並且加上了氈。婦女鞋子的形狀,前為鳳頭式。唐代鞋履高聳的頭部經常會突出兩個尖角,好似分梢,男女都是可以穿著的,其又被稱作是“歧頭鞋 ”。其它的 鞋, 有高頭、平頭以及翹圓頭等樣子;在圖案上,有繡出虎頭紋樣,有鞋身飾有錦文等。

我們回首古代鞋履的發展可以發現,隋唐時期是鞋履的一個初級階段,到了唐朝時期,鞋子的製作由之前的家庭自給自足變成了商品化市場。這也使得高跟鞋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之後的女性對於這種“高人一等”的鞋子都情有獨鍾,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使得一時間“高跟鞋”開始風靡社會。

現代女子為了美而穿高跟鞋,古代女子也是嗎?

歧頭鞋

源遠流長的高跟鞋特徵

我們可以發現木屐是高跟鞋在中國誕生的雛形,而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最早的木屐高跟鞋。根據歷史記載,晉文公多次請隱居於綿山上的功臣介子推出仕不至,便想要使用焚山燎木的辦法逼迫他出來。但是,介子推卻抱住一棵大樹並被燒死。晉文公於是很悲痛,就用那株樹的木料製作了一雙木屐,每天穿著,並且經常嘆日 “悲夫 , 足下 ”。以此來表示對於介子推的懷念,後來被百姓所模仿,從而成為一種習慣。

我們在之後發現了一雙春秋時期的古鞋,是一雙髯音動漆雙齒木屐,其有著一雙我們現在意義上高跟鞋的一個基本的雛形,而當時木屐中可以踐泥的齒是為了走路輕便以及雨天可以起到防溼防滑的作用。因為,在中國古代高鞋跟都是木料製作的,所以我們稱為木屐。又因為過去的時候會把高跟稱為齒,所以木屐,又被稱做是齒屐。

在戰國時期的時候出現了一種胡履厚底鞋,這種對於木屐的改革一定程度上適應了戰爭的需求,這一定程度上使得北方遊牧民族特有的不僅可以方便地馬背乘騎又可以在泥濘寒冷之中行走的“鞋子”——“靴子”開始對於無筒的履易的一個替代。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成功的一起鞋子變革事件。我們不難發現少數民族中遊牧部落的騎士為了方便自己的騎行,一般都會選擇穿著不易從馬上滑落的鞋跟加長加高的鞋子,也就是說,鞋跟的變高使得其騎行在一定程度上變得方便,這也就使得這種鞋子在戰國時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現代女子為了美而穿高跟鞋,古代女子也是嗎?

木屐

在漢朝時期的時候出現了一種“高底舄”,其就是指在單平底的履下面再加一層木底,也就是說像是在鞋底上加一層鞋掌。這是一種人性化的改變,因為我們可以發現這種鞋子一般都是在朝會和祭祀的時候被人們穿著,而一般這種活動都有著很繁瑣的程序使得參加的人員都需要站立很長的時間,而時間一長就會鞋底就會被泥水浸溼,

而有的木底則可以避免這個現象。

在唐朝的時候,文化開放,兼收幷蓄使得其在於足飾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個時期的花色款式豐富,也出現了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和我們觀念中的高跟鞋,我們可以發現唐朝時期的鞋跟明顯地有了突出,其後跟的部分高度明顯地高於前面部分的鞋底厚度。鞋跟的造型也有了各種的變化,並且滲透到了之後中國女子的小腳文化中去,呈現出了中國所特有的“高跟尖頭金蓮鞋”,這個時期其不再是一味地只追求實用性,而開始帶有女性對於美的追求。

我們都知道,中國其實是一個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一個國家,這就使得在古代時期很多年齡較大的女性是沒有辦法完全地接受“高跟鞋”這一新生事物的,其多是抱有一種不認同的想法。但是這也並沒有阻擋住更多的古代女子開始爭先恐後地開始追求高跟鞋,其就算在一個封閉的世界也沒有放棄對於美的無限追求。

現代女子為了美而穿高跟鞋,古代女子也是嗎?

高底舄

禁錮中食禁果;追求美

我們可以發現高跟鞋在盛唐時期的時候,已經很明顯對逐漸淡化了高跟鞋的使用功能,這個時期的宮廷中的公主們穿著高跟鞋更主要是為了著重於美觀度,當然這也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但是社會的一個審美觀念。到了五代後唐時期的時候,出現的帶有中國特色的小腳高跟鞋“高跟金蓮鞋”也多是以美為最基本的特徵,這使得高跟文化和小腳文化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融合,其的審美在很大程度上是滿足了東方的一些女子的味道。直到清朝時期的時候,女子開始不需要裹腳使得這個時期開始穿著高臺底鞋,但是這個時期還是很多時候民間還是會選擇裹腳。

中國一般都有著關於服裝的相關規定,比如說,漢朝寵信制定的服飾和朝服制度使得冠冕、鞋履都各有著等級和秩序。這也就意味著對於鞋子的穿著也有著嚴格的規定,比如說婦女出嫁是必須要穿著木屐的,並且要在木屐上施以彩畫,用五彩絲帶系在上面。到了宋朝時期的時候初期其還是沿襲了之前的制度,會在朝會上穿著靴,但是之後改成了履。而這個時期的民間女子仍然會把三寸金蓮當做習俗,這個時候出現的高跟裹足鞋子一般都會有一定的高度。而清朝時期推出的民族服飾的鞋履也一般都沿襲了明朝時期的舊例。

清朝時期的女性喜歡穿著木底鞋,其中滿洲的貴族婦女一般普遍地穿著木底高跟鞋,所以很多人一般都會把這種鞋子稱為“旗鞋”,其大致就是我們現在清宮電視劇中所看見的“花盆底”以及“馬蹄形”。

現代女子為了美而穿高跟鞋,古代女子也是嗎?

清朝木底高跟鞋

我們不難發現從周朝開始,很多的封建統治者都對於服飾鞋履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備的制度。

這個時期的服飾、鞋履成為等級的重要標誌以及皇權的一個象徵,其中我們可以看到皇帝和皇后的穿著都有著嚴格的規定,這樣的情況到了清朝時期達到了一個巔峰。而伴隨著時代的發現,高跟鞋漸漸從唐朝時期開始代表了女性在一個相對文化封閉的社會情況下對於美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