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說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什麼?

在當今的社會里、有的人為了社會關係,一提及朋友便說那是我八拜之交的哥們云云,其實可不是在一起喝個酒那麼簡單,殊不知八拜之交在古代是有說道的。

古代所說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什麼?

八拜之交、指的是: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君子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1、管鮑之交:

管鮑之交起源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管仲與鮑叔牙是極好的朋友,兩人合夥做生意,管仲雖然投入少,最後分得的卻多,鮑叔牙對此毫不在意。後來齊國內亂,鮑叔牙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後來小白當上了齊國的國王,鮑叔牙舉薦管仲當宰相。後來,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2、知音之交:

知音也謂知己,就是說非常瞭解、能賞識自己的知心朋友。

這也有個故事,出自於春秋時期,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藝高超,卻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一次他於江邊乘興彈琴,引得岸上的樵夫鍾子期駐足觀望,鍾子期讚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俞伯牙驚訝不已,終於找到了理解自己的知音。後來兩人相約次年的八月十五再次相會,然而造化弄人,第二年鍾子期去世,俞伯牙傷心不已,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絃,終不復鼓琴,以紀念知音。

古代所說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什麼?

3、刎頸之交:

刎頸之交、就是說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戰國時期,藺相如憑著聰明才智,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最後完璧歸趙,受到趙王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又封為上卿,比將軍廉頗地位還高。廉頗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功勞卻不如藺相如的一張嘴,很是不服氣,於是處處排擠藺相如。

而藺相如則是以大局為重,處處忍讓,甚至路上見到廉頗後都主動讓行。後來廉頗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4、捨命之交:

春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枯樹中自殺,是為捨命之交。

5、君子之交:

就是說朋友之間深厚不移的友情。

東漢時期,陳重和雷義是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兩人同朝為官,相互扶持,在官場如膠似漆的挽手同行。當時鄉里傳頌: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此乃君子之交。

古代所說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什麼?

6、雞黍之交

語出《後漢書-獨行列傳》中範式和張劭的事蹟,兩人因此留下了“雞黍之交”的美名。形容守信。

範式,字巨卿,年輕的時候在太學遊學,成為儒生,和汝南郡人張劭是好朋友。

範式與張劭兩人同時在太學學習。後來範式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劭說:“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於是兩人約定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待範式。張劭的母親說:“分別兩年,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確信範式會來呢?”張劭說:“範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到了。拜見張劭的母親,範、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後才告別而去。

7、忘年之交:

就是說年齡不同、輩分不相當而結交。

這故事出自於三國時期,孔子二十世孫孔融喜歡文學,博覽群書。禰衡自小有文才善言辯,桀驁不馴,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愛他的才華。雖然禰衡不滿二十歲,而孔融已經四十歲,兩人卻是很要好的朋友,自此就有了這段跨越年齡段的忘年之交。

8、生死之交:

可共生死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誼。

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一位皇室後裔,一位地方財主,一位逃難勇士,為報效國家於桃園中結為異性兄弟,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

古代所說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什麼?

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其情其意令後世敬仰千年,是生死之交的典範。

這就是古時候的八拜之交,不是沒有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