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之战,明军孙传庭是如何失败的?

妖鬼杂谈录


郏县之战是明朝官军和李自成农民军之间的最后一场大战,这场战役的失败,导致了明朝政府再没有可以抵抗李自成的精兵,这朝战役为什么会失败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崇祯十五年,孙传庭统领七省军务,参与对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镇压行动,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效。但是他在战略上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过度依赖战车,他造了三万台火车(就是载有火炮的战车),训练火车营。火车营战斗力和防守力极强,但是有个致命的弱点,机动性极差,行动极其不方便。


孙传庭也意识到了这个弱点,于是死守瞳关,跟李自成打消耗防守战。但是崇祯皇帝等不住,要孙传庭主动出击。孙传庭没有办法只能出击,李自成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引得孙传庭孤军到了河南境内,明军长途追击,粮草缺失。这时候老天帮了李自成的忙,下了七天的大雨,导致明军的后勤线断掉,在攻破郏县之后,明军希望在郏县获取粮草,可惜郏县早已是空城一座。这时候士兵们开始浮躁起来,军心溃散。李自成看准时机,发动进攻,火车营招架不住,出现溃败,引发连锁反应,骑兵也招架不住,出现逃跑,战场形势发生巨变,明军惨败,死亡四万多人,丢失兵器淄重数十万。这一战之后,明军精锐尽失,几个月之后明朝便灭亡了。

郏县之战明军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崇祯皇帝瞎干预。第二是,孙传庭指挥失误,带领大量机动性差的辎重兵马孤军深入。第三是,老天爷不给面子,下了七天大大雨,引得明军后勤线跟不上。这几个主要原因导致郏县之战失败。喜欢的加关注,点个赞吧!


白话历史课


崇祯十五年(1642),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率十万部众东出潼关,与正在河南围攻开封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主力决战。刚出潼关,前线就传来开封被攻破的消息,孙传庭势消灭李自成,收复开封,命部队加快步伐向河南加速行进,李自成得到孙传庭进入河南的消息,便在郏县以南汇集自己的农民起义军,摆开阵势要与李自成决一死战!



1643年9月8日,进入河南的李自成便攻占了李自成占领的汝州,李自成高级将领李养纯投降孙传庭,投降后李养纯把军中防守,部署,后勤等情况都跟孙传庭说了一边,孙传庭听闻心中大喜,有了这些消息定可大获全胜。 9月12日,孙传庭部队攻占宝丰,9月13日,又攻占唐县,并杀死大量大顺军的亲属。9月14日,孙传庭在宝丰、郏县设下埋伏,引诱李自成的部队进入包围圈后,由高杰、白广恩和官军三个方向围杀大顺军,大顺军瞬间溃败,李自成最后逃到襄城,孙传庭乘胜追击,包围了襄城,大顺军将领士兵人心浮动,都想投降了。李自成召集众人道:“大家再随我与孙传庭决一死战,若敗便提我項上人头去投降。”



此时天连续降下七天七夜的倾盆大雨,秦军的火炮火枪都失去了作用,加上雨天,道路泥泞,后勤补给跟不上。李自成抓住这个时机,派遣大将,迂回断秦军后勤补给。最后孙传庭因为后勤补给跟不上,只能暂时撤退。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士气高涨,秦军被杀的溃不成军!最后只有孙传庭带着几千人马慌乱中逃回陕西潼关。崇祯16年(1643年)孙传庭战死沙场,享年51岁,潼关陷落。孙传庭死后数月,明朝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