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孙传庭死了就意味着明朝亡了呢?

宋安之


李自成自起义起便一直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到崇祯十二年(1639)就已形成破竹之势,一呼百应。当初甚至有“迎闯王,不纳粮”的民歌在民间广为流传,令人惊骇的是李自成竟然将福王杀死,并将其与鹿共煮,大设“福禄宴”。李自成如此嚣张,明朝无师可与其一战吗?事实并非如此,明朝尚有精锐之师,但却被崇祯一手毁灭,这又从何说起呢?

《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传庭死,而明亡矣”,所提及的传庭即孙传庭,明末名将。而他所率的秦军便是明末最后一支虎狼之师,本来尚有一战之力,奈何崇祯三个决定就将此军葬送,让明朝从此再无回天之力。

李自成起义本就铸成大乱,而多尔衮又虎视眈眈。此时的明朝已经是分身乏术,天雄军几乎全军覆没,所仰仗的主力便是秦军。孙传庭作为秦军将领一向是主战派,而当时的兵部尚书却是主和派,与孙传庭面和心不和。后来朝廷传召孙传庭负责保定等地区的军务,怎奈杨嗣昌却在其中作梗。孙传庭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推脱有病,要告老还乡。

孙传庭已经退无可退,但杨嗣昌仍不愿意善罢甘休,便说孙传庭是欺瞒圣上。崇祯向来将杨嗣昌视为心腹大臣,听后恼羞成怒,就将孙传庭关进监狱长达三年。这乃是崇祯的第一错,因为在这期间杨嗣昌镇压起义不力,李自成很快发展壮大难以再被遏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带兵打仗的常识,粮草在很大程度决定战斗的输赢。崇祯虽然对李自成恨得咬牙切齿,但他本人又十分多疑。不肯信任孙传庭,怕他拥兵自重反过来对付自己。因此对孙传庭相对苛刻,粮草和军备都十分缺乏。孙传庭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当时的军队屯田多被地方的豪强所霸占。孙传庭便冒着可能得罪高官的危险,将屯田强行要回充作军饷,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虽然孙传庭此举勉强维持了部队的支出,但是军粮毕竟还是缺乏的。这无疑让军队作战变得更为艰难。

胡乱指挥,急于求成一直是高级首脑常犯的错误。皇帝虽然在统治大臣上很有一套,但很多帝王对带兵打仗却一窍不通。当时的明朝确实已经摇摇欲坠,但是仓促出战却非理智之举。而且当时的兵部侍郎多次上书皇帝,表示秦军乃是皇帝最后家当,不能轻举妄动。

孙传庭与兵部侍郎张凤翔的观点都极为合理,可是此时的崇祯却已听不进去,多次催促孙传庭出兵。粮草不足且士兵士气低落,加上部队数量少且准备不足,果然出师不利。孙传庭也在撤退时战死,至此明朝再无翻身资本。

反过来看崇祯,他虽然是亡国之君,但确实已经尽力而为。只是明朝制度腐朽,他也无力回天。这种看法确实合理,不过崇祯也要为明亡承担一定责任。比如在最后一支军队的覆灭上,他就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可惜孙传庭为明战死,却被崇祯认为他是诈死潜逃。反而被清朝给予了“靖忠”的谥号,也是可悲可叹!


邓海春


孙传庭的介绍和事迹,我也不用多说,自凡是会看这篇文的,十有八九也是知道些明朝历史的,所以这里就说孙传庭的死为啥会对大明有这么大的影响。

先放个背景,正当辽东和西南又起战事的时候,在中原商洛山隐匿了一年多的李自成又重新带着几千人出来闯荡,因为战事频繁,被高额的税收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原百姓纷纷投向了李自成的大军,很快到1640年,李自成就有军数十万,并且在正月十二日攻克了洛阳。凭借着福王的家产,李自成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军队,并且安抚了河南各地的贫民。此后到1642年,李自成三战开封,虽然未能攻克开封城,但是基本全灭河南的明军主力,尤其是朱仙镇一战,打的左良玉再也不敢和李自成交手,可以说,崇祯年出的几位军事人才,到这个时候,就只有孙传庭和吴三桂了。但是吴三桂必须面对辽东日益强大的满清,根本无法回援关内,所以大明能依仗的,就只有孙传庭了。

我们再看看孙传庭的能力,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李自成第二次围开封之时,崇祯帝从监狱中提取孙传庭,赴陕西担任三边总督,然后在陕西进行了一番整改。他先是杀了兵油子贺人龙,又征收了被地主霸占的军屯,强大了自身实力后,接着募兵十于万,把关中整治的仅仅有条。接着崇祯催战,然后孙传庭无奈,只能领军出关,于郏县和李自成发生了激战,史称柿园之战。此战孙传庭用计力挫李自成,后因闯军势重,不得已而撤回了陕西。

孙传庭自柿园之役败归陕西后,到处招兵买马、发展生产、置办武器,经过大半年的努力,陕西官军实力有显著增长。五月,崇祯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不久又封他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并赐予尚方宝剑。八月,在崇祯的一再催促下,孙传庭在西安关帝庙誓师,统率总兵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十万众东出潼关,同时檄调各路人马夹攻李自成。然而孙传庭自己也清楚,陕西军此时还没准备好。但是受忠君思想的影响,孙传庭只能上路。

之后就是郏县之战,具体经过我就不详说了,总之官军死亡四万余人,损失兵器辎重数十万。此役,大明仅有的“一副家当”损失殆尽,成了待宰的羔羊,民军的战略问题也迎刃而解,扩大战果,乘势夺取关中。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

孙传庭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捯饬出了一只能和李自成抗衡的大军,足以说明他的实力之强。而崇祯的匆忙催战,只是扰乱了战局,其实只要孙传庭据守陕西,李自成就不敢北上打京城,而多给孙传庭一些时间,也足够把陕西整顿好,再加上中原和关中几年大乱,北方的藩王已经被折腾的差不多了,只要恢复生产,大明的税收还可以多喘几年气,不至于被活活“饿死”。所以说孙传庭死,大明战局完全颠覆,大明也就彻底要凉了。


火器工坊


这句话出自《明史》,原话是:“传庭死而明亡矣”,那么孙传庭到底有多重要,他的生死为何会关系到大明朝的存亡呢?下面我们便来看看他的主要战绩,或许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明史里对他的这句评价吧!


孙传庭的前半生就不谈了,一切都从崇祯九年(1636年)开始,那一年孙传庭被任命为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他上任后,在榆林建立了晚明三大军队之一的—秦军。此后他率领秦军镇守西安,并在子午谷击败闯王高迎祥,将其俘虏押回京城处死,这一战严重打击了农民军的士气,高迎祥死后,李自成继任为新闯王。

击败高迎祥后,孙传庭一鼓作气,接连击败了隶属农民军三十六营中的圣世王、瓜背王、一翅飞、镇天王、过天星、混天星等部,后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逃入河南大山之中,不敢出来。

自此国内农民军基本被平定,大明朝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可惜的是,此时关外清军在多尔衮、岳托的率领下绕过长城攻入明朝腹地,直逼京城,卢象升战死,不得已崇祯命孙传庭,洪承畴入京勤王,所以李自成得到了喘息发展的机会,而孙传庭也因种种原因在崇祯十二年(1939年)被囚禁起来,在狱中度过了三年,也正是这三年,决定了大明朝灭亡的最终结局。


这三年里洪承畴在松锦大战中兵败被俘最终投了满清,而李自成在河南因没有了孙传庭这个对手也发展到了数十万之众,再加上曹文诏,卢象升等优秀将领早已战死,面对不断壮大的李自成,只有曾经打败过他的孙传庭才有机会力挽狂澜,于是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兵围开封的时候,崇祯把孙传庭放出来了,任命他为三边总督,主持剿匪。

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孙传庭立即开展工作,他在陕西招兵买马,训练军队,打造武器,发展生产,并且大力整治地主豪门逃税和侵占土地的行为,可是一切还没准备完毕,崇祯就急切的催促孙传庭出关(潼关)剿贼,孙传庭不得已几次出关作战,最终皆因为粮草不济等原因与农民军的作战也是互有胜负,崇祯十六年(1643年),孙传庭最后一次出关作战,同时通知左良玉西上,共同包围李自成,可是最终战败,左良玉见死不救,孙传庭战死。

孙传庭战死后,李自成顺势攻克了潼关,占领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不久便誓师东征,攻克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明朝灭亡。


所以我们可以看,孙传庭死后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对明朝来说是灾难性的,潼关失守意味着京师西边门户大开,京师不保江山则不保,再加上卢象升死后,国内最有希望最有能力剿灭李自成的将领只有孙传庭了,所以才有了“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

最后推荐一部电影《大明劫》,非常不错的电影,这里面就讲了孙传庭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咸鱼闲聊


为什么说孙传庭死了就意味着明朝亡了呢?

有人会对孙传庭做出这么高的评价,第一是因为他真的是一位厉害人物,第二是因为他的死就是一个加速明朝灭亡的讯号。在明朝的历史中,孙传庭这个人还是在其留下的重重的一笔。他是明朝末期出现的一位有名将领,带兵打仗相当厉害,最主要是对朝廷忠心耿耿。可就是这样一位忠诚名将,最后却死于他所忠心的朝廷,就因为这样,所以跟着孙传庭的部下们就开始对朝廷失望了。



由于崇祯帝错误指导,才导致孙传庭在战场牺牲。也许崇祯帝实在太高估了孙传庭的能力,因此他从内心就不相信孙传庭会死,他怀疑这位大臣是不是诈死,以此来逃脱他战败的责任。故而最后一直没有给这位忠心为国的大臣任何的追赏。一位战死沙场的大将军,却落得如此让人寒心的下场,这当然就会让天下的将领们都对帝王感到不满。



这些忠臣们渐渐的发现,一心为国的结局都不太好,反而那些贪的,人品不好的大臣们一个个的却活得好好的。所以后面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时候,好几位大将军表面上都答应了崇祯帝的号召,背地里却完全没有行动,完全没有想去救驾的打算。他们都已经看明白了,即使救了这位帝王,最后可能还会落得一身埋怨,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所以由此看来,孙传庭的死亡其实就是一个引子,他的下场让无数的将士们似乎感同身受,从而开始对明朝的统治失去信心。都没人拥护明朝之后,自然最后就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漠外孤舟


崇祯十一年后,孙传庭从巡抚被贬为白丁,此前文武双全为大明呕心沥血的卢象升督师战死,也因为关宁军在高起潜这个阉党控制下见死不救。杨国柱虎大威王廷臣曹变蛟几位将军虽然敢战,但话语权没有,全被杨嗣昌付宗龙汪乔年甚至洪承畴这些不通军务的都师压制。余下的九边总兵不是私心重就是贪生怕死之辈,吴三桂能战但私心重,黄得功陈永福敢战但实力太弱,山西王朴,山东刘泽清,湖北左良玉陕西贺人龙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后期南京史可法虽有谋敢战,但同样指挥不动南明的那些贪生怕死的军阀。只有孙白谷这位明末督师陕西军政期间,雷厉风行改革,做了当时崇祯帝都做不到的官绅缴税,抄没不登记的私田分给佃户增加军粮。随着李自成的攻入陕西,孙白谷陨落,明朝已经没有一位有勇有谋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督师或者大将可以拒敌李闯军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明王!


星火燎原红旗飘飘


明末三大精锐,关宁铁骑战力第一,但是五年难以抹去。


天雄军死战不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而排第二的秦兵,则是由孙传庭一手创立的。

崇祯九年,崇祯帝重用孙传庭,让他去驻守潼关,抵挡李自成的大军,临行前,崇祯很明确的跟他说了,要钱没有。

但是,崇祯给了孙传庭一个政策,即你可以自己去筹措军饷,这个权力可以给你。至于怎么筹措,我不管。

很显然,这种方法对于孙传庭来说,很有用。他去到陕西的秦地,因为这边的人们,彪悍。孙传庭自给自足,就在这里招募兵员一万人,成为明末三支精锐之一的秦兵。

孙传庭刚刚训练好秦兵,就把闯王高迎祥给干死了,秦兵声名远播。

只可惜,带着秦兵固守潼关的孙传庭,被崇祯赶出去与李自成决战,失关败亡,秦兵随时瓦解,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西游言己


第一:时间,满清和农民起义达到高潮。第二:这时候的孙传庭是明朝最后能带兵打仗的元帅了。第三:崇祯给孙传庭的是大明最后还算精锐的军队。如果孙传庭败了,大明就完了。所以说传庭死,大明亡。


我多想摸你的头发


传庭死明亡,明亡于体制


048055567


孙传庭,顾名思义,把庭传下去,死了,传不下去了,意味着大明顶梁柱没了,就亡了


小山村的狼哥


没有那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