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義講解-挨至聖成聖

在華人的傳統觀念裡,聖字的使用向來是可望而不可及之超高境界。最早,只有華夏開國賢君與氏族始祖(如:堯、舜、夏禹、商湯、文、武、周公),才配稱為聖君、聖祖。後來,德行崇高之博學宏儒,也加入聖人的行列(如:孔、孟)。總之,聖-這個字,在華人文化圈裡,代表著頂尖之身份地位,絕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天主教對於貢獻卓著的已逝教徒,素有追封為聖人的儀式,但這舉動已違反真理。因為,只要與聖聖聖-萬軍之亞畏上帝建立聖約之關係者,活著時就已被分別為聖了,不必等到死後再追諡加封!華人及天主教都把聖拱成了無比崇高的階級等次,殊不知聖在上帝的家園裡,只是最低階的入門稱謂。成聖的途徑可藉由守新舊兩約以分別為聖。凡俗人可選擇守舊約—守十誡並行割禮,與外邦異族人有所分別區隔;或是選擇守新約—信耶穌基督的十字架福音,與不信的人有所分別區隔。前者守舊約是分別為聖等次;後者守新約是分別為更高階的聖聖(至聖)等次。

字義講解-挨至聖成聖

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的隱密小徑,是通往成聖的快捷方式。這條已被荒草湮沒遭人遺忘的成聖快捷方式,便是挨聖聖(至聖)成聖。“挨”-希伯來文意是碰觸、塗抹、沾染、延及。凡會幕聖殿內塗抹上聖膏油的器物,就成為聖聖(至聖)(出29:37、出30:26-29)。凡碰觸到這些至聖物的,也都成為聖。這裡在說一條屬霝的定律,即神聖是會擴散延伸沾染遮蓋蔭庇四周圍的,凡挨近碰觸聖聖聖的,就沾光受惠成為聖聖;凡挨近碰觸聖聖的,就沾光受惠成為聖。由於這條重要的神聖感染律被漠視輕忽,以至於每當讀到:“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成了聖潔。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淨,但現今他們是聖潔的了”(哥前7:13-14)這段經文時,大家總會發出不信的家人,真的能因為家中有信徒就沾光成聖得救嗎的疑問。面對此疑惑,講臺總千篇一律地解釋為:“你只要有恆心有耐性,不住地為家人代禱,總有一天上帝會響應你的禱告,他們會悔改歸信,到時就能得救了”。可聽在耳裡,心中還是不免忐忑,這萬一要是禱告到死,也都還未見家人接受福音呢?怎辦呢?再加上教會向來主張:“人若活著不信,死後就沒機會了,只能下地獄永遠被火燒”,這番話更讓信徒為不信的家人鎮日揪心愁苦。

字義講解-挨至聖成聖

當進一步分析《哥前7:14》的時式語態時,發現上述的說法並不正確!既然是被動語態、現在完成式,就表明了不信的配偶與不信的子女,是被動地託家中那位義人信徒的福,在還沒有歸信前就已被上帝視為聖了。不必等到未來的某天,他們主動地向基督決志悔改才能成聖。雖然家人目前尚且不信,未來也不知是否會信,但眼下就已被上帝擴染延及為聖了。保羅深諳挨至聖成聖的屬霝定律,所以才寫下如此斬釘截鐵的肯定結論:但現今他們是聖潔的了,此乃直述肯定句,完全沒有語焉不詳或模稜兩可的味道。原來,上帝除了透過他與人訂定的新舊聖約外,還另闢一條藉由男女婚約也能成聖的秘徑。約:本意是鎖緊綁牢,故透過婚約能將夫妻兒女全家牢綁成為一體。如此一來,上帝愛屋及烏,救恩也擴染延及不信的家人,視他們為聖了。所以保羅奉勸要離婚的信徒須慎重考慮,因為一旦解除婚約,神聖的蔭庇遮蓋也跟著解除,不信的家人就失去救恩的屏障了。

字義講解-挨至聖成聖

一個裡頭有聖聖聖的霝內住之新約義人,屬聖聖等次,其職分乃新約祭司,依職權他能成為上帝與不信家人之間的中保。同住一個屋簷下的不信家人,因緊挨著聖聖,就受神聖感染為聖等次。已取得聖名分之不信家人,在往後有生之年若有幸悔改歸信基督的話,就稱義,並由聖等次提升為聖聖等次,死後霝魂直上天堂。反之,不信的家人若畢生抗拒福音,因其已享有聖名分了,死後霝魂受惠特准進入地底樂園暫待,可不必囚入陰間被火燒,上帝的恩惠慈愛更顯長闊高深。

“人若活著不信,死後就沒機會了,只能下地獄永遠被火燒”,這句話乃兩千年來為恐嚇人入教所編造的大謊言。其實,聖經明明就說死人還是有福音可聽,還是有機會可信(彼前三:19-20、彼前四:6)。那在地底樂園才醒悟反悔的不信家人之霝魂,等基督再臨時,會從樂園復活升格為聖聖等次,到時也能返天全家團聚。上帝的應許須要人的信心來催化成就,信才有,不信就沒有。可惜的是,這條藏在婚約裡的“一人因信稱義成至聖,全家沾光受惠成為聖”之美好應許,兩千年來懂得支取享用的人極少。所以,絕大多數不信家人的霝魂,都無法受惠進入樂園,而是下陰間受苦。但寬慰的是,上帝仍給陰間的亡魂有機會悔改歸信。

為不信的家人要這樣禱告:“亞畏耶穌親愛聖霝,願我不信的家人有生之年能回心轉意單單敬拜你;即或不然,也要讓他們因我的緣故將來進入樂園享福”,這就是相信挨聖聖成聖應許的信心宣告,你信就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