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类)、四逆散类、调和寒热

和解剂

和解剂是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的方剂。


和解少阳剂

配伍规律:解表药(入少阳药)+清热药(入肝胆经)

小柴胡汤(伤寒少阳证、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蒿芩清胆汤(少阳湿热痰浊证)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半夏、人参、炙甘草、黄芩、生姜、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

薄白,脉弦者。

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鉴别: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三者均和解少阳,但小柴胡汤乃伤寒邪入少阳之

主方,主治少阳证邪在半表半里者。柴胡桂枝干姜汤治兼内有寒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兼有 痰热


蒿芩清胆汤

组成:青蒿、黄芩、陈皮、半夏、竹茹、赤茯苓、枳壳、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痛,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

特点:芳香清透以畅少阳之枢机,苦燥降利以化湿郁之痰浊

鉴别:小柴胡汤和解之中且可扶正,蒿芩清胆汤和解之中兼有清利湿热,理气化痰之效。用于少阳胆热

偏重,兼有湿邪痰浊者。


调和肝脾剂

配伍规律:理气疏肝+养血和血、健脾助运之品

四逆散(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逍遥散(肝郁血虚脾弱证)

痛泻要方(脾虚肝旺之痛泄)


四逆散

组成:柴胡、芍药、枳实、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症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不和证,症见胁肋胀痛,脘腹胀痛,脉弦。

鉴别:四逆散与小柴胡汤均为和解少阳剂,小柴胡用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之力强,四逆散用柴胡配枳

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四逆散为调和肝脾基础方。


逍遥散

组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

特点:肝脾同调,气血兼顾


痛泻要方

组成:陈皮、炒白术、白芍、防风、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泄,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减,左关脉弦而右关脉缓为辨证要

点。


调和寒热剂

配伍规律:辛温开散+苦寒降泄

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炙甘草、人参、大枣

功用:平调寒热,散结除痞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症见心下痞满,但满而不痛,呕吐,肠鸣下利,苔腻微黄。

特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同施。

鉴别:生姜泻心汤为半夏泻心汤见干姜二两,加生四姜两,主治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

证。甘草泻心汤为半夏泻心汤加大炙甘草用量,主治胃气虚弱寒热互结

之痞证。黄连汤为半夏

泻心汤加黄连,并黄芩易桂枝,主治上热下寒,胃热欲呕吐,肠寒则腹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