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孫權三巨頭的子孫們,為何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劉禪?

魁哥說歷史


劉禪裝瘋賣傻是最高生存智慧

說起劉備的兒子,小名叫做“阿斗”的劉禪,人們總把他與“扶不起”相聯繫。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是平庸昏聵之君,不管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還是市井的平頭百姓,對劉禪的印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樂不思蜀”的故事,似乎更加證明阿斗的“扶不起”。歷史上的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真的是個昏庸、愚鈍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嗎?
從史籍的記載和當時的歷史情況來看,有人認為,劉禪雖然不是英明神武之君,但也不是一個完全儒弱無能的人,他起碼擁有中等的智慧。

一、具有大度量。

劉禪17歲繼承帝位後,依據劉備臨終前特意叮囑:“當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於是“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所有的事情劉禪都“按丞相說的辦”。對於大權獨攬的諸葛亮,劉禪也做到了凡事謙讓,“以父事之”。隨著劉禪年紀漸長,按照漢代朝廷的常規,諸葛亮應當逐漸地將大權交還給劉禪,可是,諸葛亮仍緊握大權。這些劉禪都無怨言。
諸葛亮帶兵出外征戰,對已年滿22歲的劉禪依舊不放心,特派心腹董元為侍中,統宿衛親兵,“監管”劉禪。對這些,劉禪一讓再讓,他不想引起國內的政治混亂。不僅如此,在北伐的問題上,劉禪的頭腦也非常清楚,諸葛亮急於北伐的時候,他規勸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儘管諸葛亮置自己的規勸於不顧,但北伐決議一旦形成,劉禪還是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用人失誤,後主安慰說:“勝負兵家常事。”等諸葛亮打了勝仗,後主劉禪適時恢復諸葛亮的職務。諸葛亮病死的消息傳來,劉禪連日傷感,不能上朝,竟哭倒於龍床之上。當靈柩運回時,劉禪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李邈上書,援引歷史上呂祿、霍光等人的例子,詆譭諸葛亮“身仗強兵,狼傾虎視”,說諸葛亮之及時死去使其“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暗指諸葛亮如果不死,早晚會圖謀不軌。李邈所說或是其真實想法,或者是為了迎合劉禪。但是劉禪聞言大怒,將其下獄處死。這說明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時不清醒,內亂不可避免。

劉禪不僅對諸葛亮寬宏大量,對其他大臣也是如此。劉禪是中國曆代帝王裡,對大臣動刀較少的一個了,這點非常難得。

二、頭腦清楚、知人善用

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劉禪唯恐蔣琬犯諸葛亮的老毛病,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犄角,以乘其釁”。魏延造反,卻誣奏楊儀造反。劉禪聽完魏延表奏,馬上提出疑問,說:“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魏延被殺後,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為了防止權臣權力太重,劉禪以費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鉅細,鹹決於丞相”的政局。
《魏略》中還記載,劉禪之妻乃張飛女,而張飛之妻又為夏侯淵的從妹,所以劉禪才這麼說。之後,劉禪對夏侯霸“厚加爵寵”劉禪對夏侯霸的這一套懷柔拉攏的手段,即使其父劉備在世,大概也不過如此,足見劉禪絕非平庸之輩。
從當時的歷史情勢來看,劉禪從公元22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臺,稱帝在位41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動亂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其實,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很難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的。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這個敏字可說明阿斗並非愚蠢之人,不然諸葛亮不是有心諷刺了?《晉書·李密傳》中也記載,李密認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春秋首霸齊桓公相比,齊桓公得管仲而成霸業,劉禪得諸葛亮而與強魏抗衡。裴松之也評價劉禪“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當曹魏兵圍成都之時,劉禪不戰而降,這是劉禪最難以讓人理解的。

而對於劉禪的“樂不思蜀”,劉禪作為亡國之君,不僅自家生命,甚至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裡。所以,劉禪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才能,才能瞞天過海,養晦自保。

同樣是投降後宣佈退位的皇帝,劉禪得以做了八年的安樂公後壽終正寢,東吳的孫皓則被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賜毒酒殺了,這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裝傻裝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這是一種和聰明人的藝術一樣艱難的工作。”在劉禪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後潛藏著過人的詐和機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