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国由“大学扩招”变成“技校扩招”,资源倾斜技校,能培养出德国那样的优秀技工吗?

萧子北唱衰西方


我国的大学扩招已经进行了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已经世界第一。所以,从数量上来说,我国的大学扩招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但是,当我们在评估这段扩招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大学生就业并没有想象那么的好,也就是说,大学扩招只是让大多数人进入了大学,但是他们可能没有获得他们预期的成果:找到一份好工作,成就一段好人生。而且,社会上需求的人才,大学也好像没有培养粗来,特别是职业人才。于是,国家采取了转向的措施,从大学扩招转向职业教育扩招。

当然,我并不认同题主所说的“技校扩招”,因为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都有,其中最低的是技校,其次是高等职业教育,再就是职业应用型本科教育,还有应用型硕士、博士。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我们国家现在讲的职业教育的扩招是对现有大学扩招的修整,也是针对社会需要的修整。

我国能否培养出德国那样的优秀技工,我觉得短期内还很难,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思想的转变困难

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思想总是觉得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职业教育,最后从事职业教育的都是非优秀人才。这会使得培养成本和培养过程更艰难,而且成功率会降低。所以,目前思想不变,要想成为德国那样优秀的技工是很困难的。

第二,良好的师资缺乏

职业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的师资。这些师资既能够讲好理论课,更重要的是能够带领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指导。但是,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缺乏,主要原因是国家相关政策不到位。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好没有完全打通,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制度体系。

第三,实习企业缺乏

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实习,在德国,国家有相关的法律,企业必须接受学生的实习。而且国家会根据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数量和质量,给于一定的税收方面的见面,从而增加企业的积极性。但是,我国目前企业对于学生实习意愿不强,即使去实习,也是只让学生参观,很少真正参与到一线的工作,从而让实习变成了参观。效果不佳,这除了安全考虑,也有其他因素,企业不能从实习中获取更更多的利益,是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

综合来讲,我国现在这种改革思路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我是义哥,欢迎关注“义哥说教育”,一起探讨教育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