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破產之際,他無奈轉型“副業”,意外讓公司月入1000萬

近日國內疫情漸漸穩定,國外卻蔓延開來,為此馬雲分別向美國、日本、伊朗等國捐助了數百萬只口罩,卻引起不小爭議。據分析,我國每天至少需要2.38億隻口罩,原本國內的口罩需求已經非常巨大,如今還要對外大量捐助,因此口罩緊缺的局面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瀕臨破產之際,他無奈轉型“副業”,意外讓公司月入1000萬

這段時間裡,大小商家瞄準了口罩需求量暴漲的缺口,紛紛入場。數據顯示口罩日產量目前已從去年的日產峰值2000萬隻暴增到1.16億隻。諸如格力、富士康、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巨頭紛紛跨界轉產醫用防護品。而有些差點倒閉的創業公司,因為加入了口罩生產商的隊伍,最後竟然活了下來。

智能製造公司“芯控智能”就是因為口罩活下來、甚至活得不錯的公司之一。而在年初的時候,創始人陳立想到的卻是公司可能破產。

陳立的擔心是基於對現實的考慮,畢竟一方面受特殊時期影響,公司的客戶們都沒有復工,也就接不到單子,另一方面員工工資等固定開支還需要照發不誤。入不敷出,壓力實在是大。

瀕臨破產之際,他無奈轉型“副業”,意外讓公司月入1000萬

窮則思變,陳立憑藉著一點敏感和衝動看到了口罩短缺的商機,加入了口罩機研發的潮流中。

對此,陳立表示自己實屬無奈。也許有人會質疑,為什麼賺到了錢還覺得無奈,這是不是他在無病呻吟?當然不是。

瀕臨破產之際,他無奈轉型“副業”,意外讓公司月入1000萬

如果翻一翻這家公司的團隊名單,大概就能找到答案。創始人陳立本科念電子電氣、碩士念衛星通信專業,都是高科技含量的專業,而團隊成員也多為劍橋、浙大博士背景。

如此豪華的團隊來研究工藝並不複雜的口罩機,確實是大材小用。然而這一無奈之舉的確為入不敷出的團隊帶來了生機——短短一個多月,不僅做口罩機收入超過1000萬,主營業務也接到了小1000萬的訂單。

瀕臨破產之際,他無奈轉型“副業”,意外讓公司月入1000萬

口罩緊缺的局面短期內不緩解,陳立的生意就能一直做下去。不過,陳立不滿足於賺快錢,而是考慮到長期發展,正在逐步恢復主營業務。

陳立的成功源自於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生意人。既然是生意人,那麼賺錢就是基礎,不賺錢談前景就是耍流氓。而陳立的無奈則源自他的高知身份,高學歷人才做簡單的研發,難免覺得心裡膈應。

瀕臨破產之際,他無奈轉型“副業”,意外讓公司月入1000萬

馬雲曾說“阿里不願招北大清華的畢業生”,相比學歷更重視能力。一些名校生不招人待見,就在於把自己高知的身份看得太重,不肯放低姿態去做基礎的事情。而真正的能力,體現在能不能把眼前的難關度過去、把眼前的問題解決掉。

瀕臨破產之際,他無奈轉型“副業”,意外讓公司月入1000萬

​倘若一開始陳立嫌棄做口罩機對於團隊來說是屈才,那麼這個團隊可能撐不過疫情結束。倘若賣豬肉的北大學生陸步軒無法放下面子賣豬肉,就不會有年銷售額達18億的豬肉品牌“壹號土豬”。在很多人看來,這些名校畢業生做的事情是在“浪費教育資源”,更是一種“人生下墜”,卻沒有意識到,他們只是在選擇合適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