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明清徐渭、王文治论书、题画诗等赏录


王树山书法 明清徐渭、王文治论书、题画诗等赏录

王树山书法

清代王文治《论书绝句三十首》之21

天姿淩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祗应酿蜜不留花。

王文治《论书绝句三十首》, 依次评品鼎鼓铭文、钟繇、王羲之、褚遂良、王献之、黄庭经、瘗鹤铭、灵飞小楷、米芾、欧阳询、张旭、怀素、孙过庭、李邕、古碑、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蔡襄、苏轼、赵佶、赵孟頫、沈度、沈粲、声闻小乘、董其昌、宝晋鸿堂、张照、励杜讷等人、事、处所、遗迹。 作为书论诗,言简意赅,描绘如画,传神达理,评点精当,有如临其书、如见其人之感。该诗为第二十一首。意思是:米芾的书法天赋卓绝不需要别人的谬赞,他遍学古人的书法,却最终自成一家。他能在书法上的成就超越“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不是没来由的,就像蜜蜂为了采蜜每一朵花都不错过,是他勤奋刻苦练习而来的。

王树山书法 明清徐渭、王文治论书、题画诗等赏录

王文治(1730-1803)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知府。书秀逸天成,得董其昌神髓,与钱塘梁同书齐名。世称梁、王。梁每自谓不如,盖天分不可及也。刘墉专讲魄力,文治专取风神,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高宗南巡,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内廷臣有告之文治者,招使出不应也。全侍讲魁、周编修煌奉使琉球,邀与俱往。琉球人传宝其翰墨。当时有“天下三梁不及江南一王”之语。王文治二十几岁就已名动京城。乾隆二十一年(1756),翰林侍读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两位使臣仰慕王文治书名,特意邀请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应。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纷纷重金求书,视为至宝,十分珍重,一时间王文治在琉球书名风靡。今天的日本冲绳博物馆,仍然珍藏着王文治当年的书作。

王树山书法 明清徐渭、王文治论书、题画诗等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王元章倒枝梅画 明代: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王树山书法 明清徐渭、王文治论书、题画诗等赏录

此诗前两句写梅花的品格和姿态,均紧扣倒枝梅画意;后两句是画外的话,引申为感慨世事,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追求高品位人生的思想感情。此诗的讽喻意味很浓;风格峭丽,语言警拔。全诗虽只四句,但结构极为谨严。七言绝句四句中要求有起承转合,诗以赞梅起笔,次句承首句落实到所题的倒枝梅画上,三句转为慨叹世事,四句仍关合在倒枝梅画上,章法宛然。此诗以意胜,重议论而不重描摹。遗貌取神,别具一格。

王树山书法 明清徐渭、王文治论书、题画诗等赏录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以诗文书画著称于世。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不平之气,语言明快。深受公安派袁宏道的推崇。有《徐文长集》。

王树山书法 明清徐渭、王文治论书、题画诗等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杂感 清代: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王树山书法 明清徐渭、王文治论书、题画诗等赏录

《杂感》是黄景仁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写的,当时诗人二十岁,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朋友都劝他“愁苦的诗歌不是好的预言”,诗人业师邵齐焘也不忍看弟子镂心苦吟,增病劳形,屡加劝诫,诗人深感师恩,却不能放弃不平则鸣的诗艺追求,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愤愤不平,写下了这首诗。

王树山书法 明清徐渭、王文治论书、题画诗等赏录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请书友鉴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