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大凡中國的歷史文化名樓,都有名人的詩文為其“背書”,正可謂“詩因樓作,樓因詩名”。無論是所謂“四大名樓”、“八大名樓”還是“十大名樓”多是如此。例如著名的"四大名樓"中的岳陽樓、黃鶴樓、鸛雀樓、滕王閣,都有歷史名人的詩文流傳,鄭州歷史文化名樓“夕陽樓”也不例外。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籌備重建的鄭州夕陽樓效果圖,圖片來自網絡)

這些名樓,一般都歷經磨難,屢毀屢建,而且現存的建築多數是近、現代重建的。例如四大名樓中的滕王閣修建了29次,黃鶴樓修建了30次。岳陽樓最後一次重建於清代(1867年),其他三個都是近幾十年重建的,滕王閣於1989年10月在原址重建,鸛雀樓於2002年9月在原址附近重建,黃鶴樓1985年6月在距原址1000米處重建。

鄭州夕陽樓同樣是屢毀屢建,只是近代沒有重建,所以,夕陽樓被人們淡忘。不過,鄭州夕陽樓近期也在重新修建籌劃之中。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鄭州古城遺址規劃示意圖,夕陽樓規劃在圖的左下角,商代亳都西南角城牆內側,“夕陽樓片區”,圖片來自網絡。)

據說鄭州夕陽樓始建於北魏,歷史上文人墨客留有不少有關夕陽樓的詩文。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到鄭州夕陽樓的興廢故事。

一、唐代及唐以前的夕陽樓

唐朝以前有關夕陽樓的記載我沒有查到。最先為夕陽樓作詩的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李商隱,滎陽人(今鄭州滎陽市),生於滎陽,死於鄭州,葬於滎陽,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在現在的鄭州城區旅居,在鄭州登夕陽樓並賦詩。

公元833年蕭澣任鄭州刺史時重建了夕陽樓,蕭澣是李商隱的舊知,後來蕭刺史被貶四川遂寧,不久病故。835年秋天,李商隱再次“高考落榜”後閒居鄭州,登上夕陽樓,觸景生情寫下了著名的《夕陽樓》。此後的837年,李商隱考中了狀元,也成為唐代著名詩人,因此,後人將此詩刻於石碑立於夕陽樓前。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845年,李商隱在滎陽為母守孝三年時,其堂叔,時任鄭州刺史的李又邀李商隱到鄭州暫居。並作《鄭州獻從叔舍人褎》的詩

858年李商隱罷職後再次回到鄭州閒居。後來,在現鄭州西大街一帶抑鬱而終(這裡距夕陽樓只有幾百米遠)。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鄭州夕陽樓遺址,圖片中間最高平臺處,前面兩塊方石是夕陽樓遺址碑記。)

《全唐詩·夕陽樓》

唐·李商隱

在滎陽,是所知今遂寧蕭侍郎牧滎陽日作矣。(此李商隱詩原注)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此處的“滎陽”指唐代“滎陽郡”。唐天寶至乾元年間,鄭州曾改為滎陽郡,郡治在今鄭州管城。此注“在滎陽”三字常被人理解為夕陽樓遺址在今滎陽市,是不對的。白居易有詩《宿滎陽》,其也是指他留宿故鄉唐代滎陽郡的新鄭。唐代鄭州和滎陽常常混用,多指今鄭州城區(管城)。筆者注】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原注說,夕陽樓是對李商隱有知遇之恩的,被貶遂寧的侍郎蕭澣在任鄭州刺史時所建。據此,鄭州夕陽樓至少巳有1100年的歷史。

這是一首典型的七絕,詩人開篇先是以眼前所看到的景物入手,以一種藝術手法來描繪自己內心的憂愁,使得詩作讀起來更加的深沉,也更加的充滿真摯的情感。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花明柳暗並沒有給詩人帶來喜悅,反而,引起無盡的煩惱和憂愁。於是登上重城的最高處,再登上一層又一層的夕陽樓。詩人這樣描寫,使這首詩顯得更為憂愁,也更加的生動。這裡的“重城”很多讀者不理解,到實地觀察才知道鄭州商代城牆的西南角是層層疊疊的。(見下圖)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最後這兩句,詩人更是直接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憂思。這兩句的意思說,我想問一問那落日餘輝下的的孤雁,你要飛向何方?其實我也是一片茫然,不知路在何方。這兩句直接點明瞭主題,詩人和秋日的孤雁一樣孑然無助。

李商隱的這首《夕陽樓》,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同樣的氣勢,寫出了自己內心憂愁,讀後感覺和詩人另一首詩《登樂遊原》的心境很相似啊,“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上盡重城更上樓的"重城",只有到夕陽樓原址才能體會到。鄭州商城內城遺址,周長七公里,截面一般都是梯形,只有夕陽樓舊址所在的西南轉角處,城牆是重重疊疊的。)

二、唐朝末年夕陽樓被兵火焚燬,有詩為證。

《鄭州古有夕陽樓自唐末兵火後遂廢況今圃田殘》

宋·晁說之

日月爭流淚亦流,幾年不見夕陽樓。

太平時節古來少,卻上迷樓一望休。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原題】:鄭州古有夕陽樓自唐末兵火後遂廢況今圃田殘破客中望揚州作絕句。

晁說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陽),鉅野(今山東菏澤市鉅野縣)人,宋代著名文學家。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夕陽樓遺址碑記)


三、宋代,或許夕陽樓也曾重修:

康熙本《鄭州志》等古籍刊載有詩:

《九日登城上亭偶書四十字,呈通判殿丞籤判水部》

宋·祖無擇

何處稱登臨,高城接遠岑。

酒杯深映玉,菊葉細浮金。

美景年年定,衰容日日侵。

感時無限思,偏動洛生吟。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另外祖無擇有《自和》一首。喬孝本《和前韻》、《再疊前韻》各一首;楊公袞《和前韻》、《再和前韻》各一首;李評《和前韻》、《和前韻》各一首;任迥《和前韻》、《又和前韻》各一首;崔彥升《和前韻》、《又和前韻》各一首,共有《和前韻詩》

十篇,加上祖無擇的兩首,一共十二首夕陽樓詩。(這些唱和詩網上可以查到,此處略,筆者注。)

祖無擇宋朝上蔡人,曾任學正。據明嘉靖《鄭州志》載:“治平三年(1066年)以龍圖閣學士知鄭州”。喬孝本,宋朝人,曾為鄭州儒學訓導;楊公袞與祖無擇同時,亦為儒學訓導;李評,宋人,曾任文思使提點河南諸馬監。他們的詩中有“何處稱登臨。高城接遠岑”,“九日登高處,秋郊到翠岑”,“樓高登古堞,天外見遙岑”等句,可看出這些詩是祖無擇知鄭州時,於眾僚友重陽節登臨夕陽樓宴會唱和之作。所謂“遠岑”、“高岑”、“翠岑”、“遙岑”諸詞,是指鄭州西南郊的梅、泰二山等嵩山餘脈。我們從這些詩中還可知夕陽樓附近還有亭閣等建築群。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夕陽樓古時是鄭州城區的最高處,向西南方向遠望,可以看到梅泰二山,現在只能看到林立的高樓了。)

四、到南宋,夕陽樓再次傾塌。

南宋人朱弁在《曲洧舊聞》一書中說:“鄭州夕陽樓,雖見於傳記,至今不復存者,蓋因廢而不修也。”

朱弁(biàn)(1085年—1144年),南宋官員、文學家。字少章,號觀如居士,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朱熹叔祖,太學生出身。南宋初期的重要詩人。有文言小說集《曲洧舊聞》等傳世。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夕陽樓遺址)


五、明初又整修一新。

明永樂年間進士、馮振有《詠夕陽樓》詩:

下舂林杪拂紅綃,嵩華西看半寂寥。

十二闌干吟獨倚,三千風月坐相邀。

長天秋水悠悠靜,孤騖殘霞縷縷飄。

古往今來多送別,不堪煙景晚蕭條。

馮振,鄭州人,明永樂年間鄉貢、進士。這詩寫出了登臨夕陽樓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在此宴會送別的情況。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李商隱和古人登城可能只能從上圖的土坡登上,現在登城上樓有木扶梯和木棧道方便多了。)

六、明代中葉以後,夕陽樓又幾建幾廢。

明中葉人士孫子良、高信、曹璉等都在詩中提到了夕陽樓。

《鄭州懷古》

明·孫子良

管國新?葉漸稀,東來悵望不勝悲。

荒城日落重門閉。古寺煙消石塔危。

駐蹕碑橫猶有字,夕陽樓廢尚存詩。

平淮曾羨裴丞相,今見遺墳對古陂。

(此詩第一句缺一字,找不到全詩,或許是“管國新秋葉漸稀”筆者注。)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管國:周代初,鄭州為管國都城。

古寺:可能指今東大街的唐開元寺,開元寺塔被日軍炸燬。

駐蹕碑:宋真宗趙恆寫《駐蹕鄭州》詩,宋代鄭州知州祖無擇刻石碑立於州府附近一個亭子裡(或許是浮波亭),此碑亭今已不知去向。另宋真宗親書《靈顯王廟贊》碑立於鄭州晉王廟,至今尚存。晉王廟也稱僕射廟、靈顯王廟,位於今鄭州老長途汽車東站附近,(前不久我去實地觀察,廟已扒掉準備搞建築,廟裡文物可能已被有關部門收藏)。此碑實錘將唐僕射李靖替代了北魏僕射李衝,因而李衝廟稱為晉王廟至今已1000多年。

裴丞相:唐宰相裴度,其墓在今鄭州新鄭市。

遺墳:唐、宋等朝宰相在鄭州僕射陂附近南邊新鄭的何止裴度,宋、明兩代很多宰相都埋在這一帶,如歐陽修(相當副宰相)、宋陳氏三宰相(陳堯佐等)、宋宰相王曾、宋宰相呂夷簡、宋宰相呂公著、明宰相高拱等。

古陂:鄭州名勝僕射陂,在晉王廟附近至南五里堡一帶,筆者注。】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鄭州懷古》

明·高信

管叔東封土一丘,不知何代卻為州。

大夫廟古人猶祭,僕射陂頹水漫流。

草滿荒郊裴相冢,煙迷故址夕陽樓。

嗟餘好古生來晚,在在名邦細訪求。

(大夫廟:子產祠也稱公孫大夫廟,建於宋代,位於東大街鄭州文廟東邊附近,我小時候還有,現已不存。移至鄭州大學金水河邊新建子產祠園。筆者注)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總詠鄭州懷古》

明·曹璉

管城一望恩依依,周帝荒陵接古陂。

斷石久埋丞相冢,井廬猶建大夫祠。

夕陽樓廢回陽早,候月臺空月坐遲。

欲步浮波追祭伯,細將列子論希夷。

孫子良。明浙江錢塘人,曾任山東參議;高信,明湖南彬江人,曾任河南參議;曹璉,明湖南郴陽人,曾任河南參議。從上他們的詩句中,可知夕陽樓已廢,僅留存詩刻石了。

(周帝:後周皇帝郭威、柴榮等,後周皇帝墓地在新鄭和鄭州市之間的郭店附近,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候月臺:也稱候月樓,在鄭州管城街附近,今已廢。

浮波:浮波亭,宋宰相、鄭州知州陳堯佐建,在今管城區委附近,已廢。

祭伯:商周祭國國君,祭國都城在今鄭東新區。

列子:介於老子和莊子之間的道家代表人物,鄭州圃田人。

希夷:《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指虛寂玄妙,列子隱居鄭圃。筆者注)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明《河南通志》載

夕陽樓在鄭州西,有唐李商隱詩石刻尚存。

嘉靖三十一年《鄭州志》記:

夕陽樓,在州治西,今廢。有唐李商隱詩,尚存石刻。

七、 清初期,夕陽樓可能又重建起來。

清順治十五年(1641年)進士、著名詩人王士禎過鄭州時曾賦詩: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過鄭州》

清·王士禎

野塘菡萏正新秋,紅藕香中過鄭州。

僕射陂頭疏雨歇,夕陽山映夕陽樓。

作者王士禎,號阮亭,別號漁陽山人,為一代詩宗。此詩清麗,從中可知這時夕陽樓已得重建,但很快又傾廢了。


八、清康熙年間夕陽樓又廢。

康熙三十二年《鄭州志》記:

夕陽樓在州治西,有唐李商隱詩刻石,今廢。

(此時樓雖廢,但李商隱詩刻石尚存)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重城)


九、清乾隆年間鄭州知州張鉞重建。

有詩為證: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夕陽樓久廢志追次玉谿生(即李商隱)原韻二絕》

清·張鉞

詠詩人去幾經秋,雲影山光何處樓?

徒倚危闌增晚思,閒情無那笛聲悠。

無情花柳自春秋,四句詩同八詠秋。

剩有殘碑臥蒼蘚,斜陽支水總悠悠。

張鉞,字有虔,號毅亭,直隸保定府清苑縣人,乾隆三至六年(1738—1741)乾隆八年至十二年(1743—1747)兩任鄭州知州。

張鋮知鄭州期間頗有建樹,還重修了夕陽樓,並作《重修西城樓記》,其中有“當茲樓之創始,飛簷層閣,巍然聳踞堞之上”,“乙丑秋,淫雨過度,樓忽傾頹,餘擇日鳩工計木……,而茲樓幹是乎又煥然一新矣”等句。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從這個步梯下去,向東一大片綠色防塵網蓋著的是折遷完的民居,今後重建的夕陽樓就在這一帶。)

十、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憲重修夕陽樓。

1838年鄭州知州王憲在任上重修了夕陽樓,候月樓和熊兒河橋,作《管城留別》詩四首,其中有“記取他年鴻爪印,系情多在夕陽樓”句。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民國五年《鄭縣誌》其詩後自注雲:州城西南隅,舊有夕陽樓一座,日久傾塌,餘捐資重修,懸有匾額。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大片綠色防塵網處就是今後的夕陽樓片區建築群)

十一、晚清夕陽樓似有重建。

鄭州詩人司星聚有《西城煙柳》一詩:描寫登臨夕陽樓所看到的壯麗景色: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西城煙柳》

清·司星聚

煙光繞樹樹連城,鬱鬱蔥蔥一帶橫。

暗雜晨炊飄斷續,濃遮午日失陰睛。

林端隱堞高籠雉,葉底如簧紐囀鶯。

偶向夕陽樓上坐,喜看圖畫聽人聲。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警報山上的碉堡,最上的的鐵支架就是安裝警報的,這張圖大概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鄭州市區高樓已經建了很多,這裡已不是鄭州的最高點上,所以警報器已不在此安裝。這個碉堡的位置就是夕陽樓遺址的位置,想當年我和小夥伴們經常登上警報山,在這個碉堡裡戲耍。此圖片來自網絡)


十二、民國初年夕陽樓似乎還有。

鄭州市政協編輯印刷的《鄭州文史資料》第十九輯中,載有鄭州張寨街人張文德的《鄭州古城貌印象》一文,其中寫道:

記得一九二六年鄭州古城牆還是用藍色磚壘成的,在城西南角建有一座樓,名夕陽樓,是用藍磚壘成的。樓高約有兩丈,寬約一丈多,成方形,裡邊供奉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裡面供的為何不是李商隱,而是白居易?難道要說明他們兩個在歷史上的交集?相傳白居易希望死後託生為李商隱的兒子,後來李商隱的一個兒子果然取名為“白老”。筆者注)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可見,20世紀20年代夕陽樓尚存。

(鄭州商代內城牆在明代維修時,曾覆以青色城牆磚。據說民國年間馮玉祥主政鄭州時,把城磚扒了,七百餘萬塊城牆磚用於鄭州市政建設,例如夕陽樓遺址附近的阜民裡建了民房群和太康路的太康養老院等。筆者注)

其後,夕陽樓不知何時又毀。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1983年文物普查時,在鄭州商城遺址西南角,發現了殘斷的“夕陽樓”碑,現存於鄭州城隍廟。證明夕陽樓舊址位於鄭州商城遺址西南城垣最高處,鄭州人稱“警報山”的地方,文革前此處的碉堡上面安裝著鄭州的防空警報。

從以上詩文可知,舊夕陽樓周圍還有一些亭臺樓閣相連,形成一組建築群。夕陽樓是當年鄭州城區的最高處,登樓遠眺,可見梅、泰等山,金水、賈魯諸河,水光山色,盡入眼底,實在是登臨遠望的好去處。

希望夕陽樓早日重建,使人民群眾多一個憑弔鄭州歷史風貌的好地方。


鄭州的這座千年古樓,作為文化地標,為何屢經興廢?|鄭風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