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快乐教育是废掉一个孩子的最快方式",你怎么看?

那日匆匆


“快乐教育是废掉一个孩子的最快方式。"我不知道这是谁提出的一个“教育观"!

我认为,这是一个偏见,是对教育的一种不负责任,是危险的!

快乐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高压性、强迫性而作出的科学性探讨和改革,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乐学心理和个性化发展。它本质上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变革,目标上不仅追求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追求学生技能和素质的提升。因此,它应该算得上是一种科学、先进和现代的教育理念。

然而,有人错误地将“快乐教育"理解为玩乐式、放浪式、绝对自由式、“不管式"教育,所以才会产生“快乐教育是废掉一个孩子的最快方式。"的错误观点。

为更充分说明自身观点,"三味"特意在网上查阅了相关文章,其中看到某网友一篇题为《致家长:废掉一个孩子是快的方式,就是鼓吹快乐教育》的文章。文章核心观点是提倡用逼迫的方式让孩子苦学。

文中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言辞,"三味"愿与作者及网友探讨,算是对本问题的答复。

探讨之一:"快乐教育"就是放任孩子?孩子的成功必须要"逼"吗?


“三味"认为:快乐教育,绝不是放任孩子或降低要求,而是要让孩子保证应试和素质发展的要求下,尽量让孩子积极主动地“乐学",只有在学习上找到快乐的人,才会学得更有效。至于“逼"孩子学,严格来说,已经是教育的失败。

为什么有些学生对某些老师的课很喜欢很期待?原因是老师上课有趣,学生乐学。相反,有些老师的课死气沉沉,学生总是不愿听,甚至逃课。家长逼孩子学也没用。就是这个道理。

探讨之二:童年快乐之人就是成年后无能力之人吗?成功的教育真的只有痛苦没有快乐吗?

年少时,对学习很快乐的人,成年后就是无能之辈?这是很荒诞的!

教育是为了学知识学技能,是为人生之需作准备。怎么就成了痛苦的化身?或许求知过程很辛苦,但学成后就会有成就感,就会快乐。所谓苦中有乐!

探讨之三:让孩子将来具备“成熟独立"的人格和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快乐教育和应试教育哪种更有效?

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竟是父母逼出来的,还是孩子自己主动学来的?答案不言自明!

探讨之四:所有学业成功的孩子,都是父母狠心逼迫出来的?

反对“快乐教育",懒于发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过份主张父母"狠心逼迫"手段,这是愚蠢的做法!不仅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而且很可能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悲剧!

据调查显示,中国儿童自杀率居世界第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在应试教育下,被迫承担了过重的学习压力,对学习感受不到快乐,对人生看不到乐趣和希望!


因此,“三味"始终认为:如何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不仅是所有家长,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三味聊教育


有网友认为:快乐教育是西方传过来的“糟粕”,是废掉孩子最快的方式,他们一边提倡快乐教育,一边让自家的孩子努力学习,而让穷人家的孩子在家门口单纯快乐地玩耍,结果一事无成,越过越穷。

但我觉得,看问题不要这么片面。

快乐教育,重在“教育”,而“快乐”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让穷人家孩子单纯快乐地玩,压根儿就没有教育,谈何成就?

对此,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快乐教育”首先要重视教育,而不是放任自流地去玩耍。

抛开教育去谈“快乐教育”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说辞,无论是怎样的教育,总归还要重视教育这件事。

以幼儿园小朋友为例,很多家长说:“我奉行快乐教育,我认为小孩子的童年就应该快快乐乐地,所以我就让他放肆去玩。”

这个观点是不太正确的。

孩子喜欢玩,在玩中会感受到很多乐趣,但是使用快乐教育的家长跟不使用快乐教育的家长还是有很大区别。

举个例子:

两个家长都是带孩子去海边玩。

一个家长看着孩子在水里拍浪特别开心,玩沙子特别开心,家长自己也很开心,就在旁边拍照、留纪念。

而另一位家长不仅陪着孩子玩,还会跟孩子一起感受水的浮力,一边在水里起起伏伏,一边问孩子:“我怎么感觉我好像被什么东西托着一样,像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你感觉到了吗?”

结果,两个孩子在海边玩得都很开心,一个孩子获得了记忆,另一个孩子不仅获得了记忆,还在家长的引导下明白了阿基米德原理。

第二、教育的过程尽量充满乐趣,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内在驱动力。

应试教育中的学生,通常很少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就是苦差事。“学海无涯苦作舟”,是老师和家长从小灌输给我们的理念。

对于这种现状,我们无力去改变。

但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我还是提倡: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感受到知识本身的魅力。

还是举例子吧: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物理真的是让人开心不起来的学科。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物理”的存在,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物理,我经常和孩子感受“光”的作用,感受“力”的作用,告诉孩子各种各样的车是靠什么能量来发动起来的。

孩子就像一个渴望知识的小海绵一样,他本身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当家长眉飞色舞地向他讲述这个神奇的世界的时候,他有些能听懂,有些听不懂。听不懂的,家长就鼓励他去翻书寻找答案,会给他买各种类型的书籍,让他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

最主要的是,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后,即使是后期的应试教育会有很多痛苦,很多不舒服,他也会为了寻求答案而咬牙坚持。

第三、快乐教育不是否认刻苦学习,相反,成功的体验让教育更快乐。

不得不承认,在应试教育中,快乐少得可怜。

但好在,孩子们有了新的激励方式:分数。

积极上进的孩子们通常对自己有很严格的要求,他们希望获取好的分数,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孩子们越来越深入地学习,就会越来越发现:学习的道路上,教育的道路上,更多的还是需要勤奋。这个时候,他们还有退路吗?没有了啊,小可爱们。在你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已经成功地用“兴趣”为诱饵让你品尝到了知识的甜蜜,即使后来这种甜味儿不那么明显了,你仍然会用惯性驱使自己不断地往前走。

结语

在教育中,快乐是有限的。

在人生中,又何尝不是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但为了能够获取那一两分的快乐,付出再多的努力与辛苦也是值得的。

无论在教育中,还是生活中,快乐都应该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而勤奋与努力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如果整日苦大仇深,丧失了生存的基本快乐,即使成功了,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我是人鱼妈妈,文学硕士,80后辣妈。关注我吧!

人鱼妈妈


快乐教育是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或许很偏激,我认为快乐教育就是在毁掉一个孩子,而且那速度很快。为啥这么说?


我们国家什么国情?每个孩子都在为考试奔波,“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模式你以为只是泛泛而谈吗?衡水中学军事化管理,很快乐吗?他们能有如此傲人的成绩,是“快乐教育”能够教出来了吗?现在谈“快乐教育”,不觉得有些好笑吗?

立足国情,从教育出发点,“快乐教育”短时间内实现不了。那是其它国家教育模式,羡慕就好。回到现实,只管拼命学习。

何为快乐?快乐本义:感到幸福或满意。

那么我想问问那些此时此刻正在为中考、高考拼搏的学生,你们快乐吗?当然,有人会说:“快乐,我在为我的梦想而奋斗”。心有所梦,已经忘却了此时的痛苦。但不得不承认,身体上的劳累确实存在。

那你再看看大学生,快乐吗?当然很快乐,一个宿舍通宵吃鸡,早上顶着熊猫眼去上高数,快乐不?等待他们的还不知道是什么呢?

应试教育,谈和快乐?任何基于“快乐的教育”都是妄想,痴人说梦。学习是痛苦的,学不好痛苦是终身的。



你快乐,我不否认你能学到知识,或许能学的很好,但这毕竟是少数,为小概率事件,就是不可能发生。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为了每个家长的默契。兴趣班、培训机构等接踵而来。凡是有远见的家长,谁敢放松孩子的学习?985毕业父母尚还为幼儿园的孩子没当上班干部而苦恼了。

再来看看如今的高中生们,哪位家长出来说说,我儿子天天很快乐,我就去用“快乐教育”的方式去任由孩子的。谁敢这么说?

学生坐着个冷板凳,眼睛都快眯成缝了,一副厚厚的眼镜不是已经成了常态吗?或许一个人可以把孩子“快乐教育”成才。但是用“快乐教育”的方式教育学生们太不现实。

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快乐就意味着放松,放松就会落后,落后了就要挨打。“学霸从来没有休息日”早已成为了铁打的事实。虎爸虎妈教育出了优秀的孩子。

快乐教育仅仅是“教育手段”是快乐的,被受教人感到快乐,可不一定代表着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令人“快乐”的。

当“快乐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撞,会造成教育分裂。我甚至可以理解为“那些天天喊着快乐教育口号的人,就是逃脱现实的借口”。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不允许你这么做。那应试教育的大关,每个中国孩子多多少少的要走一遭。

最初:快乐教育从西方传来,于是,国人也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口号。中国能和别人一样吗?那些西方国家人口较少,即使没有上过大学,也能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是,在中国,你能吗?

本科生遍地走,硕士累成狗,博士也要抖三抖。哪个不是凭借辛勤的汗水💦、日复一日的苦功成才的。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他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那些喊着“快乐教育”的家长,你们的小孩是用快乐教育出来了吗?若成功了,再说“快乐教育”也不迟。

或许“快乐教育”可以实现,但绝对不是现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中国,更是不可能的。

此文属于议论文,无实例,不要求结构,完全是有感而发,若有别的想法,下方留言,一起讨论,谢谢。


教育公子哥


我自己觉得说出以上言论的本身就是傻,快乐教育本身并不是说放弃教育,凡事别走极端,强迫教育极端也会毁了孩子,快乐教育如果过分放纵一样会毁了孩子,教育孩子就好像在寻找孩子的平衡点,让他在不抗拒,甚至是很快乐的去学习,而且是用极高的效率去完成学习,只有孩子自身喜欢上学习,对学习产生目标感,成就感,才会真正让孩子在学习的长途赛中一路前行,很多人觉得教育一定要有压力,其实这个是不对的,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生的事情,不只是在学校,出来工作了也要学习,在学校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跟学习方法,强迫只能让他跑快一时,但是一定走不到终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