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孩初三正处青春期,他看到我就烦,天天玩手机,该怎么办?

2se石


任何人看到这个提问

都会教你积极正确引导、

换位思考、理解、尊重,

却不知很多积极的正确引导

正是促成叛逆对抗的祸手,

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在做同一件事

“积极的正确引导”

却不知这个方法的含义是“唠叨”和“烦死了”。

因为家长和老师都在做正确引导,

对于熊孩子差生而言,

他们的思想反馈是“别逼我”、“我就这样,怎么的”。

家长的反应变得束手无策,

有了这种情况理解、尊重、换位思考还有意义吗?

去年春天

我这收了一个名校初二学生,

家长自述(说谎):孩子玩手机是看看新闻,很少玩游戏,成绩中等偏下,很聪明,这几天有了请假旷课现象。

我给这孩子第一次一对一讲课正讲一半时,

叫我能否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

我感觉很奇怪,

不玩游戏,只用来看看新闻的手机干嘛没收呢?

但我还是按着家长的意思帮家长做到了,

我给孩子讲了两个小时课程,

孩子非常兴奋,

决心改变,一定要超越同学。

最后我问他:

你的手机还有用吗?

孩子想了一会

说:毛老师!手机锁在你这。

为了更好的对这位学生针对性学习态度训练管理,

几天后,

我去学校与这位学生的班主任老师进行了沟通,

得知这学生经常旷课逃课,

长期和几个最差学生玩在一起,

放学后经常在校旁边游戏房玩游戏,成绩倒数。

放学后经常会看到

家长在游戏房门口等到七八点钟,

孩子游戏玩腻了,

自已走出来了,

才带回家吃饭,

家长只能用保持沉默来应对孩子,

找了很多培训机构、心理辅导老师,

学校也做了很多工作,

毫无办法之下才找了我,

后来我再次与家长沟通,

家长说:(实话)在家长期玩游戏到半夜,

上学经常迟到,旷课,逃学,

一到考试就逃跑,找不到人,

作业经常不做,成绩很差,

有与父母对打现象,

没人管得了。

我是单亲家庭,

小女儿在初三上学期

也出现半夜玩游戏现象,

因我经常外出,

孩子星期六星期天一人在家,

都靠自觉,

我有时半夜才到家,

经常发现我回家开门时好象家里关电脑声,

我开始注意留心这件事了,

有一次半夜12点到家,

轻轻地走上楼梯,

不声不响地打开门,

看见小女儿在玩游戏,

我忙说:宝贝!别关,别关!

爸爸也想玩游戏。

女儿很惊讶,停在那里。

我放好东西后

跟女儿说:来!是哪个游戏,爸爸看看,爸爸跟你比比谁玩的好。

女儿还是呆在那边,

等我坐在她身边她才缓过来,

然后我们开始了游戏比赛,

整整玩了一个小时。

我做老爸的输得很惨,

我们有说有笑那一小时,

从那一天起,

孩子再也不玩游戏了。

那一学年的中考,

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

并且超出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30.5分。





学习态度训练管理


我大概是初二的时候进入了叛逆的主要时期,觉得谁对我都不好,都有恶意,觉得谁都欠我的,脾气特别暴躁,基本上是一点火就着,我妈根本跟我沟通不了,可能他给我送个水果我都觉得不舒服,沉迷手机,看视频,聊天,玩游戏…

但是后来老师找我谈了谈,可能因为不是自己亲近的人,所以一般孩子见到了老师还是会比较尊敬的,也比较听老师的话,听老师分析以后,心里有了一点触动,但怎么可能一下子度过叛逆期呢,但还是慢慢改善和我妈的关系了,后来小姨二姨也来开导我,慢慢就过去了,可能也就持续了半个学期,以后就觉得我妈太操劳了,总是眼角泛出泪花。

所以我建议您找老师啊,或者孩子比较尊敬的人,但又不熟悉到他可以任意发脾气的人,让他找孩子谈一谈,您也别太强求,不要强求孩子一下子转变思想,尽量少跟他发脾气,少跟他说话,一定会好起来的,每个人都会有这个阶段,但孩子永远跟父母连心!


胖墩墩墩墩墩儿尔


我儿子也是这样的情况,今年上初二,每个星期家来一次,每次回来就抱着手机什么也不想干,作业对付对付拉到,说他也不听。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回事,我开始想办法,怎么办呢?他喜欢游戏,我就过去问他玩什么游戏呢,我说我也学学,儿子很高兴,兴致勃勃的给我介绍他的游戏,我说也打两局,我虽然没玩过,但他的游戏很简单,一会我就赢了两局,我也很高兴,我对儿子说如果我为你再赢两局我们就出去散步,好不好?没想到儿子很痛快的答应了。我们散步的时候我和儿子开心的聊天,聊起了游戏,聊起了学习,我告诉他游戏可以玩,但不能以玩游戏为主,首先要把学习搞好,业余的时间玩会游戏。我们约定以后每个星期天我陪儿子玩一个小时的游戏,然后他要认真的把作业写完了。儿子又痛快的答应了。以前我总是对儿子吼叫他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他每次都和我拧着来,这次改变了方式方法,效果却比以前强之百倍。所以孩子还是需要慢慢沟通,摸住他的脉门对症治疗。效果才会好。


青青芳草地


小孩初三正处青春期,他看到我就烦,天天玩手机,家长很为难。

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呢?


第一、青春也是过山车。

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是心智逐渐成熟的过渡期,这段时间独立思想已经产生,对生活、社会、人生以机构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不再惟家长、老师命是听。

特别是到了初三,这种存在感越来越强,对别人的指使和命令依然感到不舒服。

如果家长和老师强行要求的话,他们会使用一种默然的态度去抗议,甚至是直接反抗。

这时候,他们的表现是忽冷忽热,有时候喜笑颜开,马上也会愁眉苦脸;有时是阳光灿烂,有时是愁云密布;情绪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处事待人,包括对待父母的态度也是忽好忽坏。

对此,家长一个个有足够的冷静和智慧面对这一切。

第二、家长的快车拐不过弯。

一直以来,孩子从嗷嗷待哺,到现在成为一个大男孩、大女孩,家长的角色却没变,依然的居高临下,依然的生活指导教师,依然的保姆,在父母的眼里,还是那个小男孩小女孩,似乎什么都要听家长的,因为家长是成年人,有足够多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可以给孩子以指导。

就像一个正在下坡的的小车,根本没有刹车,只是凭着原先的惯性,自己在下滑,却根本刹不住车!

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与家长一以贯之的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教育就产生了碰撞和矛盾,于是冲突就出现了。


自然,虽然还在想独立,但是毕竟没有任何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还需要依赖父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而且小学时父母的威势依然在,所以,孩子就会以其他方式来进行对抗,比如这位家长所说的那样,听见父母再唠叨的时候,就以满脸的不耐烦来对付,结果招来父母的一顿臭骂,甚至一顿揍!

家长这时会发现,孩子不再跟你谈心,也不再跟你谈起在学校的所有的一切。

第三、让孩子感到亚历山大的不止是压力。

进入初三,升学的压力已经成为孩子心中难以挣脱的巨岩。孩子也知道,这是自己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关口,如果自己迈不好,将会影响自己的一生。

自己到底怎么样,没人挂心,而成绩的好坏就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符号。

成绩的好坏,意味着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别人对待自己的标准。成绩好的,是家长的骄傲,是老师嘴里的优秀生,是同学心中的榜样。

反之,就是同学嘴里的学渣,就是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就是家长心里的创痛和耻辱,有些家长一谈起孩子就是连声的叹息。

别人家的孩子越优秀,家长的叹息越绵长。

而且,这时候,个别学生开始有心仪的异性朋友,孩子的自卑让他更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山峰。

在同学闪烁的目光里,在老师厉声的批评里,在家长声声叹息里,学生就只能越来越宅,越来越不愿意与别人交往,越来越不听话,于是就把自己隐藏在游戏里,躲在手机里。

第四、父母做一个倾听者。

面对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如果家长只管自己的“上位者”的身份,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依然颐指气使地对待孩子,那么,感情的隔膜将会越来越厚,孩子的心之大门,将会对你关上。

孩子的很多问题,你根本无从得知。

这时候,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平心静气地靠近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

孩子犯错误了,不要急躁,不要马上就去训斥,而是耐心地询问缘由,认真地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去询问孩子怎么处理更好,然后给孩子建议,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这些事情的办法,然后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处理。

第二、做一个孩子生活的旁观者。

孩子在成长,就像一朵花在认真的绽放,家长就做一个欣赏者。

即便有风雨,也就看着孩子精力这些风雨,别着急去呵护。因为这些风雨,就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坚强。

有些家长生怕孩子磕磕碰碰,伤了孩子,于是把自己夸大的羽翼遮蔽了孩子,以为这样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岂不知让孩子心灵特别脆弱,于是就有一些孩子,被家长或老师批评两句,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

给父母留下无尽的悲哀!

而且这种爱,有时就虎让孩子感到窒息。

所以,父母不要在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第三、做一个爱的陪伴者。

父母做孩子生活的倾听者和旁观者,更是一个陪伴者。

孩子的成长中,有父母爱的陪伴,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无论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只要孩子尽力了、认真了,父母就应该满足了。

可以帮助孩子对未来有个规划,定下一个目标,制定个计划,让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父母要和学校老师加强沟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更为清楚的了解,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孩子无法解决的困扰,比如,校园暴力,比如校外安全等等。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倾听;少一些管教,多一些协助;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沟通;放下家长的架子,做一个良师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长,成就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


子木老师讲语文


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产生巨大的变化。对于孩子青春期出现的种种问题,该如何应对呢?

一、家长要多学习青春期知识。面对孩子各种变化,比如迷恋手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脾气暴躁、不爱和父母沟通等。家长慌乱无用,焦虑无用。家长此时需要多学习一些孩子青春期的变化的知识,掌握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点,才能心有定策,有的放矢地去应对。家长多去学习,多去了解会发现迷恋手机,脾气烦躁,不爱和父母沟通,是大部分孩子青春期的共性。

二、看见孩子的内心需求

现象的背后有本质。迷恋手机的背后,要知道孩子在手机中能得到什么。现在孩子基本上都拥有手机,手机对他们来说,不只是娱乐工具,还是和同学伙伴联系的纽带。所以迷恋手机背后是孩子对娱乐放松的需求还有和同学联系沟通的需求。不爱和父母沟通,是因为,父母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自己,和同龄人更有共同语言。

三、多些理解和引导

与青春期孩子硬碰硬不是理想的解决之道。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心声,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与孩子聊他最感兴趣的事,走进孩子的心,尽量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多些耐心,多些信心,相信孩子会顺利走过青春期。


橘子皮老师


家长不必太紧张,但要重视这个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特殊点在哪里?

(1)青春期孩子有反抗父母和老师的情绪。孩子对父母,老师的唠叨特别反感。

(2)青春期孩子对压力特别敏感。他对家长和老师的话也很敏感。

(3)青春期孩子感性认识强,理想认知弱。这个是大脑的发育过程。

(4)青春期孩子对朋友的认知很看重。朋友对他的评价孩子很看重,

(5)青春期孩子对各种奇异的声音很喜欢。家长很难接受。

(6)孩子不会发泄自己的情绪。

(7)因为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容易被电脑,手机游戏所吸引。

当我们做父母的认识到这些特点,就可以正确的引导孩子。我推荐的方法:

(1)家长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去理解孩子特殊的时间段,特殊的表现。不要去发火,责骂孩子。接纳孩子的一切。

(2)多去关注孩子的生活,尽量减少唠叨,除了关心孩子的身心,其他语言少说。

(3)让孩子多交朋友,也欢迎孩子带朋友来家里,父母给孩子把关,让孩子多交好朋友,能帮助孩子的培养。

(4)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尽量少的提醒孩子学习。避免正面冲突。

(5)学会和孩子沟通,没有沟通就谈不上引导孩子。沟通非常重要。

(6)父母要做榜样,孩子实际是随时偷偷看父母的,父母想让孩子多看书,我们自己就多看书,形成一个氛围,孩子也会悄悄的学习的。

(7)父母要开明豁达一些,小事不用太和孩子计较,让孩子感觉你是在关注他,照顾他,给孩子安全,自信的环境。给孩子多鼓励和多赞赏,孩子及时不说,他的心理也是*很喜悦的。当孩子有自信,学习是有鼓励,生活上有安全感,他就会慢慢对游戏失去兴趣。远离手机,电脑游戏。发至真心的关心孩子,赞美孩子某个特点或进步。

(8)教会孩子发泄情绪,用运动,音乐,艺术等各种方法来发泄不满。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和孩子的沟通就很顺畅,你才能打开他的心扉,你们直接才能交流,做孩子的培养,平稳度过青春期。

希望这个回答能让你满意,


北京积极人生


 

初中孩子的变化,缘于渴望自己长大,他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是想脱立父母的控制,想独立。但是他又没有独立的能力。当孩子想独立时,家长应该要感到喜悦。

 

孩子看到父母就烦,是因为平时父母管束太多。不想理父母,是为了划清界限。他想要自由,听自己的。

 

父母的应对之策。

第一,应该改变沟通方式。要尊重孩子,并征询孩子的意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少管教孩子,闭上嘴。有效的教育先要改善亲子关系。当孩子反感我们时,他什么话也听不进去,他不想听我们说话。这时,我们要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关心他的,是爱他的。比如,孩子睡觉后,给孩子盖盖被子,摸摸孩子的头,用肢体语言来亲近孩子,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

 

第二,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把孩子还给他自己。忌打扰,介入,干涉和控制。父母闭上嘴,无为才是有为。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很强,事实上父母的管教没有意义,他不会听我们的,干涉得多,控制得多,只会影响亲子关系。

 

第三,允许孩子慢慢来。教育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玩手机的事,硬来也不行。和孩子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规定他按时放下手机。一般这时候,他不会守约的。家长要给孩子时间,允许他按自己的方式拖。结束后问他,你对你手机管理满意吗?问完马上走开。到第二天,告诉孩子,我觉得你今天进步了,比昨天早了十五分钟哦。在玩手机的时间管理上,需要时间来磨合,有可能是三到六个朋,甚至更长,才能培养好孩子自我管理手机的能力。心急的家长不要试。

 

第四,告诉孩子,你所有的成就都是你的努力所得来的。不反对你玩手机,但是作业和玩手机如何平衡,你自己要把握好。你把精力放在哪里,所得到的成就就在哪里。相信你会做出对你有利的选择。

 

初中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是等待,和陪同。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是孩子成长的旁观者,在他们偏离方向的时候,给出中肯的建议和方法。

 

我是静静,政务服务工作者,不专业养老保险知识达人一枚;14岁男孩的妈妈,爱好读书、写作、彩铅手绘。

 

我能提供的价值:1、养老保险政策解答,2、彩铅画入门绘画,3、分享养育孩子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及自我情绪管理。

 

 


静静育儿观


叛逆,沉迷手机,主要是他没有长远的目标,远大的理想,孩子叛逆,作为家长,如何与他沟通,深层次的交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叛逆期的小孩,你说怎么劝?无法可劝~但是你可以听~你要他向你想要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学会倾听,让他慢慢的,愿意的把一些心事告诉你,不卸下他的防备,做的再多也没用,当你了解了他的问题所在时,用你自己亲身体会或者其他哥哥姐姐的心得体会告诉,但仅仅只是告诉他,别告诫,不暗示,而是巧妙的让他从中得知其中的利弊,在神不知鬼不觉的引导他向你想要的方向发展就是最好的方法,你们既增进感情打开心扉,又时刻了解他的状况,当然以长辈的身份去做会很难,所以一定要保持一颗同辈的心,没有命令,没有威胁,没有强迫,即使不对,因为,你必须先赢得他的信任,不过开头会很难,要有耐心。培养好的习惯,懂他,听他,与他一起成长,也是我们父母应该做的。


萌萌儿郎


1.家长要理解、尊重孩子,不能以暴制暴,压服孩子遵照家长意见行事,与孩子交朋友。

2.在理解、交流过程中让孩子明白道理。

3.在孩子经历的过程中陪伴他成长,指导他走出情绪问题或认知误区。家长的陪伴、指导与引导意义重大。

4.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叛逆都代表着孩子的成长需要。作为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适当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学会自己安排,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也适当给孩子一些承担责任的机会。

5.和孩子交流时,要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


总结:要和孩子做朋友,尊重了解孩子,知道他喜欢什么,必要的时候参与进去和他一起做点小坏事什么的也没事儿,让孩子觉得你和他并不是对立的。


咪咕趣玩


孩子如果烦你,那是提示你,他已经拒绝你现在的交流方式,那么你要改变,去找到他能接受的方法,成为他的“朋友”,你们的亲子关系需要先修复,然后你才能去施加影响去引导他少玩游戏。

玩游戏只是个表面现象,重要的是你家孩子要从游戏中获得什么?可能是学习或其它任何方面给予不了的价值感,也可能是逃避现实(包括你)的烦扰,每个孩子喜欢玩游戏的原因还是有些区别的,这个你也需要观察清楚。

如果自己感觉无力,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孩子的问题通常是家庭里的关系出了问题,专业人员可以帮你看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再去修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