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体操作申请民办学校的角度解读上海的摇号政策

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靴子落地后,当天的各类新闻媒体和各大教育公众号都对“摇号入学”的新政进行了解读。经过这一轮普及,想必关注民办有摇号的家长,对政策应该有了大致的了解。

今天我们另辟蹊径,通过与去年招生流程的对比,以一个今年幼升小家长的角度出发,完整的走一遍申请民办小学的流程,看看新政下,会遇到哪些问题。

要完整走流程,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有些细节问题,由于新政未提及,各类解读也没留意,所以会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而最终结果要以教委或区教育局、各个学校的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准。

我们以下图为参照,以时间为申请流程的索引,一步步来进行具体申请的分析。

从具体操作申请民办学校的角度解读上海的摇号政策

4月8日-4月23日 信息登记与照片上传

这个流程的时间节点、需要家长完成的申请内容与去年完全一致。这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是《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的登记与审核。

一般来说,这张表格在孩子入读的幼儿园登记和领取。对于外地的,不在上海读幼儿园的家庭来说,可以去各区指定的登记点进行登记和领取表格。

这张表格长这样:

从具体操作申请民办学校的角度解读上海的摇号政策

表中灰色部分,幼儿园通常不能修改。白色部分如果有误,可以直接在幼儿园登记点修改。

其中要注意的是“儿童居住地信息”。如果“人户一致”,通常是户籍地入学,填写户籍地址。如果是跨区申请的,属于“人户分离”,居住地入学,地址应该填写“人户分离”对应的居住地址。

在表格的最后,填写的联系电话,是用来接收“报名系统”相关短信通知的,非常重要。建议填写主要联系人的电话号码。

在审核完毕后,该表会由幼儿园提交报名系统。之后,填写的手机号码会收到登记成功的短信并附有登录报名系统的原始登录密码。

至此,草表更新为正式表格并盖上教委大红章。家长一定要妥善保存,今后的申请中都要用到。


从具体操作申请民办学校的角度解读上海的摇号政策


接着家长只要使用原始密码登录报名系统并上传照片,这个步骤就算完成了。

一般来说,这个时间区间是完全来得及,但也有例外。去年有位家长,由于有家长拖拉,而幼儿园又要集体上传登记表,导致家长们在4月23号最后一天才登记完成收到系统短信,之后还要上传照片,真是万分惊险,差点耽误了报名。

从具体操作申请民办学校的角度解读上海的摇号政策

因此在这里也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要始终盯紧登记和审核的流程,千万不要赶末班车。

4月26日-4月28日 民办小学报名(填志愿)

这步流程,时间、可填志愿的数目与去年一样,但是“志愿”的含义却有很大不同。

不摇号的时候,孩子可以选2个志愿。而选择一个志愿就代表选择了一所学校。

而昨天发布的摇号新政,虽然依旧可以选择2个志愿,但是根据上海特有的“分类计划、分类报名、分给摇号、分类录取”的原则,当您填报一个志愿的时候,您选择的不仅是这所学校,更会具体到这所学校的某个类别,例如“教职工子女类”、“特殊人才子女类”等。而这所学校针对每个类别都会有招生计划(招生名额),各类别招生计划相加,才是该校全部招生计划数。

学校会将志愿划分为几个类别?这个是由学校根据本校的特点提出方案,由区教育局来审定。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不同的学校,类别数量和类别内容也会有不同。

因此在选择志愿上,摇号新政要比以前复杂。在选择志愿上,有两个方案:

1、先选定学校,再根据自己家庭情况选择具体类别;

2、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确定某些优势,然后以此来看有没有这个类别。先定类别再选学校。

另外,这次摇号新政,在选择志愿方面,出了个新名词“调剂志愿”。这是我有点困惑的地方。

过去两个志愿分别是: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哪些学校只招第一志愿,哪些学校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都招,在报名系统中标示的清清楚楚。


从具体操作申请民办学校的角度解读上海的摇号政策

在选择填第二志愿的时候,不能作为第二志愿的学校,也会特别指出。


从具体操作申请民办学校的角度解读上海的摇号政策

对于“调剂志愿”的类型没有异议,我的困惑在于:

首先,是不是所有的民办学校都可以作为“调剂志愿”来选择?毕竟往年不摇号的时候,有些民办学校是明确不收第二志愿的(如果把“调剂志愿”大致理解为“第二志愿”)。

其次,如果某校可以作为“调剂志愿”来选择,那么“调制志愿”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计划招生人数?还是说,虽然有“调剂志愿”,但也要看该校报名人数。如果该校所有类别都报满了,自己都要摇号。那么怎么可能有多余的名额做“调剂志愿”?换句话说,“调剂志愿”有可能是灵活的。

这一点在昨晚的电视新闻“夜线约见”中,在介绍调剂志愿录取的时候,基础教育处杨处长解释(10分20秒的时候):“作为那所未满的民办学校调剂生的准备生参加报名或摇号”。由此,也可以理解为“调剂志愿”的前提是该校的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还有招生名额。也就是说,“调剂志愿”是灵活的,没报满就有,报满了就没有。如果报满的话,填了也白填。


从具体操作申请民办学校的角度解读上海的摇号政策

这些问题,如果大家有耐心,可以先搁置争论,到3月20号各区各校公布具体信息,应该就清楚了。

5月18日-5月19日 民办小学电脑随机录取

该流程的时间与往年一样,但是录取方式就是完全不同了,这也是“摇号”的精髓了。

往年不摇号的时候,填了2个志愿的孩子,要经过2次面试。有时候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面试时间很接近,而两个学校相距又远,导致有些家长会放弃二志愿的面试。


从具体操作申请民办学校的角度解读上海的摇号政策

而摇号后,虽然一样有2个志愿,但是孩子不用考试了,通过摇号(运气)来决定是否被录取。而且2个志愿是同时摇号,也就是说只要摇一次号就行。

摇号不直接显示录取或不录取,而是产生2个序列号(首志愿序列号、调制志愿序列号)。

如果序列号的数字小于招生人数,那就恭喜你录取成功。比如摇到的序列号是99,而学校该类别的招生人数是100,那就成功录取。

如果序列号是101,那么就太遗憾了,差一点都不行。

不过这个时候还有一线生机,那就是前面摇中的100号人中,有人放弃,没有确认录取验证。那么作为第一顺位替补,那您依旧可以成功录取。

这也是为什么摇号结果不用是否录取来表示,而是用序列号的原因。

但如果运气不好,序列号是倒数几位。那就只能凭借“调剂志愿”的序列号,参加“调剂志愿”的争夺了。

万一运气背到地,“调剂志愿”也没有录取,那就只能按照申请类型(人户一致、人户分离、有房产没房产、居住证等)被排到该类型的末尾,等待被统筹去家门口的菜小了。这是选择民办要承担的最大的风险。


从具体操作申请民办学校的角度解读上海的摇号政策


5月20日-5月21日 民办小学录取验证

5月23日-5月24日 民办小学调剂志愿录取

这两个时间点,与往年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录取时间点是一样的。

5月30日-5月31日 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

参加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的,就是最惨的,2个志愿都落空的孩子。会在5月底会由教委统筹安排进入区内还未招满的公办小学。而往年公办统筹的时间要在6月中旬。


至此,整个流程走完。虽然整个流程从4月8日到5月31日,将近2个月,但是我们希望大家最好在5月20号就结束整个流程。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到了4月28日填完志愿,基本就不用纠结了,也没法纠结了。能做的除了等待摇号结果外,还可以去名山大庙,祈祷好运降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