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譜範文-給族人的一封信

修譜範文-給族人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沙氏族人:

宗譜是家族的史書,其與國史、方誌一起被譽為中華民族歷史學的三大支柱。古往今來,家譜用圖文記載傳承了一個家族的起始、遷徙、繁衍生息、血緣關係、德行楷模、人物傳記和跌宕起伏的歷程,無論是功名顯赫的帝王將相、名人俊傑,或是默默無聞的平民百姓,無不根植於家庭文化的血緣體系,無一超然於宗族交融的社會網絡。譜牒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有著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俗話說:“無根不成本,無祖不成人。人必須有家,無家則失根。家必須有譜,無譜則失祖。”族中有譜,族人就知各自所出,亦曉其列祖列宗。如若沒譜,同族同宗之人,不說天邊遠者,就是在咫尺,也若同陌路,親者成疏。然尋根溯源,尊祖敬宗,佑啟後世,歷來都是我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歷年來,數以百萬計的海外華人、華裔回祖國大陸尋根問祖,把姓氏與宗譜視為自己的命根和最可靠的血緣紐帶。他們歷經磨礪,不遠萬里,迴歸故里,認祖歸宗,尋根歸族,其感人事蹟,歷歷在目。

我暨陽沙氏源遠流長,定居江陰有600餘年,繁衍至今已逾24世。在明清時期就以其輝煌鑄就了江陰著名望族的光輝歷史,成為我源於春秋的沙氏始祖相傳至今138世中的重要一脈。據現存的《暨陽沙氏宗譜》(民國7年版)記載,經過明清10次續修的老譜(20本),完整地記載了暨陽沙氏族人繁衍生息的翔實史料,是老祖宗留給沙氏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也是全體沙氏後人的福音。這次續修宗譜,脫修將近一個世紀(93年),年代久遠,族人散居四方,是歷史上續修難度最大的一次。但由於全體族人的共同努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至今可以欣慰地告訴大家,不要多久,一部蘊含豐富史料,質量上乘的新譜將展現在族人面前。

曾看過一則報道,講我泱泱大國,而沙氏族人在全國只有17萬人,所佔比例很小,正因為少而更顯珍貴。每每族人見面,雖不相識,但噓寒問暖,倍感親切。近期,在續修中體會更深,我們按老譜加強與各地族人的承接(電話、通信、網絡、上門溝通),聯繫上了許多散居外地的沙氏族人,充分證明了族情親情的心性相通。廣大族人為新譜提供和採集了大量富有價值的信息資料,使暨陽沙氏一脈從故地江陰至全國各地的脈絡更加清晰。有的族人雖未見面,但從電話和書信往來中倍感親切,熱情、親情、族情溢於言表,族誼和親情使我氏族人的心緊緊聯繫在一起。續修的進程成了族人親情凝聚的過程。

告訴大家,我們《沙氏宗譜》的續修得到了各級組織和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江陰市四套班子的主要領導和德高望重的老領導都親筆為新譜題詞。這是對我們沙氏族人的莫大關心和支持。為感謝他們,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使新譜的內容更充實、更完善、更有價值。大家不能僅僅滿足於填寫好登記表,更要廣泛收集散失在民間和族人中的各種有價值史料。

要知道,你雖然沒有高官厚祿或腰纏萬貫,但你勤勞儉樸、心地善良、吃苦耐勞將兒女養大,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尊老愛幼教子有方,亦能流芳百世,被後人頌揚。你若政績顯著,事業蓬勃,企業興旺,更應載入史冊讓後人銘記在心中而發揚光大。你若能揮毫潑墨,出筆成章,頌揚時代,讚頌祖國大好河山,讚頌你身邊德高望重的長者,你的佳作將水遠留給後人。所有這些遠不止這些,都將刻寫在《暨陽沙氏宗譜》裡,我們希望大家互相轉告,千萬要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繼續排查和聯繫到還未承接入譜的族人後代。負責任地繼續提供各種重要的史料和著作、傳記,讓我們的宗譜少留遺憾,更趨完美。

同時要知道,黃金有價而宗譜乃無價之寶,收藏古玩,不如收藏宗譜。沙氏600年的老譜是歷史文物,續修後的新譜將更是無價之寶,衷心希望每戶族人都能請回一部沙氏寶典,為自己、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財富。希望還有部分未預訂新譜的族人,及早預訂,使新譜的排印有計劃進行。

另外告訴大家,如你能捐上一筆款,為續修作貢獻,其功德將在珍貴無比的宗譜上記上輝煌的一筆,宗譜中增設的功德榜和資助者風采錄將讓後人永遠銘記。我們編修組人員除帶頭捐款之外,工作都是義務的,編修組收取的捐款全部專門用於修譜業務,並有專人管理,最後接受族中人士的審核。

我們相信,在我們暨陽沙氏族人的齊心協力下,這次歷史上最艱鉅的續修宗譜任務一定能圓滿完成。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告慰列祖列宗,造福子孫後代。

順祝各位族人閤家安康,萬事如意!


《暨陽沙氏宗譜》編修委員會

公元2009年9月


此文版權為暨陽沙氏編修委員會所有,未經作者同意,切勿轉載!文章配圖,如涉及版權,請聯繫管理員,及時刪除。揚州家譜網今日頭條號(主編:微塵,編輯:李格格,審核:歐陽曉曦) 原創美文徵集: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