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15布局比直-20更适合上舰,海军最终为何选择了直-20?

刺猬七七


总结:通用性+可靠性,通用性+可靠性,通用性+可靠性,重要事情说三遍,选型光盯着功能方面,就会陷入误区。


通用型直-20直升机将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家族,预计将包括不同功能的多种型号。

1990年代末,我国开始推动通用战术运输机研制计划,当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陆军面临的部队运输、指挥管理、医疗后勤、侦察任务等难题,老旧的直-8和米-171系列直升机已经不堪大用急需换代,且当时我国10吨级直升机这一空白也需要填补。

经过多方比较,选定美国UH-60黑鹰(民间型号S-70)直升机作为原型。但并没有照搬黑鹰直升机,在机体结构、动力系统等方面,充分运用我国多年来积累的技术,把直-20整体设计搞的比黑鹰还先进!


直-20的主要型号是陆军的10吨级通用直升机型号,数量可多达数百架,甚至上千。

上千架直-20的装备数量,仍是保守估计,这主要是通用直升机与战斗机不同,用途更广泛、需求量更大,成本也相对较低,装备数量远超战斗机。

如此多的数量充分说明了直-20的可靠性,这甚至是比功能性更重要的指标。


美国巅峰时间也装备了数千架直升机。


直-20可以发展成电子战机,负责为陆军部队提供电子战保护或进攻能力。

其次是搜救机,用于陆军、空军乃至海军战机飞行员跳伞或迫降逃生的救援及部分医疗任务。

直-20也可发展特战机,进一步强化远距离作战能力。

海军一定是直-20重要客户,直-20型号将更加专业化、高技术化。

包括航母、大型水面战舰携带的反潜反舰艇型号、电子战型号、搜救型号,这些型号大多数兼具运输功能。

基于直-20强大的通用性、可靠性,航母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直-20是不二之选。

据说直-20只会研发外销的预警机型号。


是的,我不是来答题的,就是借贵宝地吹一波直-20。


矢量加特林


直-15的布局不一定比直-20更适合上舰,除了尺寸上的优势和与身俱来的前三角起落架之外,直-15对于直-20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为什么这样说?直-15属于典型的6吨级民用直升机,而直-20则是10吨级军用直升机,从设计之初的定位上直-15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时间轴上已经输了

有关直-20的研发工作通常被认为跟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美制S-70黑鹰有密切的促进关系,解放军在实际使用黑鹰后对于黑鹰的各项性能指标非常满意。后来在引进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航空部门就开始着手相关机型的预研工作。目前有关直-20的研制历程,官方发还没有解密,依旧处于保密状态,但大致的时间点还是有披露的,从而能从中预判一二。

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的研制周期历经8年,与2013年12月实现首飞,2015年陆航基本型开始列装部队,由此可见,直-20正式研制的时间应该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某一个时间段。再来看看直-15的研发时间表,直-16是中法联合研制,双方各占50%的资金和研究,2016年12月直-15实现首飞,相较直-20的首飞时间晚了三年,就在直-15首飞之时,直-20陆航基本型已经服役一年了。

直-15 不仅仅输在了首飞的时间和批量投产的时间点上,同时在设计之初的定位上就已经输了,直-20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三军通用,且在战术用语上首次出现“战术通用直升机”一词,而直-15从头开始就是优先考虑民用市场,直-20陆转海叫功能拓展,直-15民转军是难上加难。

直-20设计之初就考虑三军通用

7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直-20首次公开亮相后,官方对于直-20报道中多次提到直-20拥有良好的平台拓展能力,这也印证了有关直-20研制之处就确立陆海空三军通用指标的说法。这不仅仅是说说,其实在诸多设计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直-20的座舱设计,它的机头上配有两块非常大的挡风,很好的保证了飞行员的视野,同时在机头下方还设有一个观察窗,有利于飞行员实时掌控飞机下方的情况,这些设计都非常有助于飞机着舰,也是现代运输或搜救等直升机特有的一个特性。另外机头下方预留有充足的空间,方便未来根据任务加挂所需的传感器。

此外,直-20是国内首款采用电传飞控系统的直升机,极大的改善了直升机的操纵性,减少了飞行员的操纵负荷,这对于未来直-20海军版上舰也是有很大助益的。

显然,直-20在这些方面都有预先的设计考量,充分的考虑到了上舰改装的需求,在基本型设计时预留了相关的拓展空间。另外一系列先进技术的运用,大幅提升了该型机的信息化水平,这些都是基于未来战争长远综合考虑的。

直-15民转军之路布满荆棘

民用直升机和军用直升机在设计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民用直升机首要考虑直升机的舒适性和经济性,但军用直升机设计重点不再这里,而是更加皮实、可靠以及恶劣环境下的使用。所以直-15首要市场放在民用,就决定了其设计上和军标有很的差距。

直-15不仅仅是简单转为军用,而是要实现上舰。我们都知道海上飞行高盐、高温、高湿的环境,可不是所有的直升机都能受得了的,这对于相关的材质处理是由很高的要求的,舰载直升机需要长期伴随舰艇出海,少则半个月,多则几个月,飞机本身就不能太秀气,舰上的维护设施有限,供不起太子爷。

所以,想要直-15上舰,首先要解决复杂海况下的机体性能,还要克服海上环境使用中的“三高”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后,对于相关的设备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试工作,能搭载什么,能搭载多大、多种的设备,能不能满足军方的要求都是问题。就算同时进行改装,直-15上舰的时间也要比直-20晚几年,时间就是金钱,海军等不起。

由此可见,直-15上舰之路满是荆棘,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直-20要多得多。举个例子,想要适应部队生活,首先要学会晒黑,要适应晒黑。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工序的较为复杂,所付出的代价相对也要较高,在性价比上也不占优势。

技术卡脖子是军方最深的痛点

长期以来,中国军工发展都历经了一个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艰辛历程,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我国很多领域受制于人,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比如因为缺乏平台空警-2000只生产了4架,因为引进的卡-28数量有限,不得不很多新锐舰艇依旧使用4吨级的直-9C反潜直升机等等。

今日的中国已非昔日可比,我们需要在潜意识中转变这个观念;数十年前,我们没有能力,我们要引进国外产品,今天我们有能力了,为什么还要总是抱着有色眼镜看事物,国外的月亮并不一定比国内圆。在军工领域,核心技术掌控在自己手中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是没办法,现在国产手机也可以玩的很流畅,为什么非要买个苹果呢,使用效果是一样的。

直-15因为有一半的法国技术血统,有一半的技术掌控在法国人手中,在民用市场可以无所谓,大不了不卖了就行了,但对于军队来说,恰恰相反,我们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有什么必要用受制于人的型号呢?直-9是在国产化后大批量装备的,直-8也没能上航母而是直-18上了航母,就是这么个道理。

因此,直-15既然已经定位为民用市场,那么就好好的拓展民用市场,多卖几架,广大军迷们也就不要硬拉个直-15来抢着上舰,直-20海军版已经有很清晰的图像在阅兵后披露出来,争也争不过,倒不如好好的服务民用市场,让其物有所值,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金子在哪总会发亮的。


鹰鸽分析


海军选择直-20,目前还没有直-15上舰的考虑,也是对的,直-15是作为民用型号而存在的。不同于直-20,我们给它赋予一个AC352的编号,是与法国空客合作的一个项目,按照中法合同,对于军用有严格限制。而直-20则为我国完全技术自主打造的军用型号,想怎么使用是我们自己的事,当然直-15上舰也合适,要在我们完全把它国产化以后才可以,你懂得的,这需要时间。两款直升机,在技术上同属于第四代直升机,只不过,一军一民,使用标准现在并不一致,AC352要变身直-15,需要有一个国产化的过程。

海军需要直-15。052D一级驱逐舰,还有054A护卫舰,在机体尺寸和先进程度上,不大不小,直-15非常合适。西方的同类机型,阿古斯塔韦斯兰的AW139,卖得相当火爆,这是中法合作研制此款机型的原因。法国空客给它的编号H175,美国海岸警卫队已认购了30多架,中国香港飞行服务队也订购了7架,已投入使用,我们哈飞AC352已于2016年完成首飞,已开始接受一批订单,相信未来随着技术日趋自主化和成熟化,装备海军不是梦,我们同样非常需要它,它国产以后的发动机相关型号涡轴16,正在进入我们的视线。

直-20名称“入云龙”。10吨级,目前国产军用型号,一为改自直-8的直-18,在辽宁舰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身影,再就是我们全力打造的直-20,都是第四代直升机,在航母和055大驱皆可使用,以及未来两栖攻击舰。大有大的好处,在作战半径,运载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各国都把10吨作为大舰标配,原因就在于此。我们在打造直-20之初,即以通用直升机需要专事设计,未来它会在陆海空三军装备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


魂舞大漠


直15是中法合资制造的民用直升机,代号为EC175,按双方各50%投资研制。据说是技术最先进的运输直升机,特别是高效高寿的发动机。但直15属7吨级,而且是民用版,要改军用改动量非常大,特别是体量不够大,所以上舰不合适。

直20是完全自研,而且一开始就作军用设计,是专门瞄准十吨级来设计。据说十吨级的军用运输直升机是最常用最适合需要的,即不大也不小,正好。

直20因为外形神似美军黑鹰直升飞机,且吨位一致,所以狂遭吐槽山寨什么的。我想,喷子们长得太像人,也是山寨的结果了。其实,鱼类大多长个纺缍体,是因为要在水里游泳,这样长最合适。飞行器的外形除了尽量做成流线型外,还受到设定的用途、功能、制造工艺技术等的影响。直20像黑鹰也是因为定位相似,且中国有三十年使用黑鹰的经验。直升机的制造技术比喷气战斗机更难,听说直20的研发始于二十年前呢。

为了不出差错,为了更好更妥,拿来的并不可耻。倒是可耻的是喷子们的居心。

歼11B、歼16、轰6K的成功能说明。在别人的基础上发展,是捷径。


独孤求烂


原因很简单,要选的话就选最理想的,而不是为了选择某款,无论从各方面来讲是20要比15更加先进,首先它是一款最大起飞重量10吨的直升机,其次,一款军用型直升机。

直15为一款民用直升机,如果要进行军用的话,必须进行大量改进工作,相当于进行一次重新研发,这个代价太过高了。相比之下,直20本身就是一款军用直升机,不需要太多的改进,上舰改装等于一个升级工作,两者上舰的工作量不同,成本也不一样。直20属于三军通用型,军方的需求也小不了,直15的军用需求就相当低了,这个级别在军用领域不是主流,那么反应到成本就是居高不下。

直15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7吨,这意味着他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在多方面的能力尚无法与直20相比。

至于二者在个头上的差异所造成的上舰性能差距的问题,实际没有什么意义,理论相对而言的事情,不等于直20无法上舰,与直20相当的美制海鹰直升机也在广泛的使用,飞行甲板没有比别人大什么,完全可以使用正常使用,那么直20也不会存在,无法搭载上舰的问题。

我们没有必须采用直15的问题,那么自然不会考虑采用这款直升机。


浴火


直-20是以美国黑鹰为参考对象,研发生产的我国新一代10吨级通用型直升机。从黑鹰直升机对于美军的重要性,可以看出直-20直升机对于我军的意义!

图:美黑鹰直升机

美国的H-60系列黑鹰是由西科斯基公司研制,1974年10月首飞,1976年该机获得“黑鹰”的名称。黑鹰直升机已经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中服役多年,今后很长时间还是无可替代。美军装备有超过1500架现役的黑鹰,超过了我国所有装备直升机之和。作为世界上现役最好的通用型直升机,黑鹰直升机能根据任务需要携带不同的设备,包括运输、渗透、反潜、救援、电子战、炮兵支援、攻击控制以及和平用途。 在专用型武直10、武直-19服役后,中型通用型直升机是目前我军最需要的部分,未来的需求量将是无比巨大的!


图:美黑鹰直升机

中国直-15直升机是中国公司哈飞和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研制的6吨级先进多用途中型直升机。欧洲直升机公司的编号为EC175。吨位明显比直-20小4吨,可携带的反潜装备燃油和滞空时间远达不到直-20水平!如果作为运输直升机用,载重也达不到直-20水平,所以相比直-20其使用受到不小限制!未来直-20可以装备在我国所有驱逐舰、航母和两栖登陆舰上!
图:直-15直升机



直-15还有一个原因使其不能为我军所用,其立项之初就是民用6吨多用途直升机。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武器的禁运,直-15被严禁用于军事用途,毕竟是合作研发的,容易被卡脖子!不过无所谓了,我们已有了更好的直-20!
图:我国直20直升机


名小明


关于水面舰艇反潜,历来都是海军的短板,直-9C反潜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仅4.4吨,目前是海军航空反潜的主力直升机,但毕竟机体较小,能容纳的反潜探测设备、机组人员、反潜声呐浮标、反潜鱼雷等非常有限,存在作战半径短、巡航时间短、反潜效率低等弊端。

此外,卡-28作引进的13吨级反潜直升机,存在研发时间久远,反潜探测设备落后,搜攻潜手段有限的问题,且此型机共轴双旋翼设计故障率较高,海军内部戏称卡-28为“老卡”,也不是海军心目中理想的反潜直升机。

直-15中方代号为AC352,是哈飞和空客直升机联合研制的空重4.6吨,最大起飞重量7吨的中型运输直升机,发动机已实现了国产化,2016年12月20日,直-15在哈尔滨首飞。

从技术数据来看,7吨级直-15,当然比4吨级的直-9C更适合上舰执行航空反潜的任务,毕竟机体大了,内部空间的拓宽,更多的反潜探测设备能装机,携带更多的反潜武器,作战半径提高,相应地滞空时间也延长了,反潜效率就提高了,且前三点式起落架设计,也适合在空间不大的甲板上起降。

但直-15项目,毕竟是个民品,要转化成军品,尚需军工付出极大的努力,不是所有的民用直升机都一定能够转化成军用的,改造提升包括材料的更改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研发时间或许会拖得很长,其最终成品出来以后,军方不一定就满意,民用转军用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不知道哈飞是否有民改军的打算。

直-20脱胎于西科斯基UH-60黑鹰中型通用直升机,中国自80年代进口以来,一直是唯一能上高原的直升机,时间证实了UH-60黑鹰的实用和飞行品性极佳,经过数十年来的努力,军工也已吃透摸熟了UH-60黑鹰特别是发动机的技术,因此才有了国产化10吨级的直-20横空出世。

相对于直-15,脱胎于UH-60黑鹰的直-20,获得了军方的认可,对其上舰执行航空反潜也充满期待,10吨级的体量,13吨级卡-28能塞进的机库,直-20都能畅快地进入,适合054系列护卫舰和052系列驱逐舰,当然,也非常适合055型万吨大驱的双机库了。

为尽快提高海军舰队航空反潜能力,海军对10吨级性能优异的直-20事实上期待已久,已完成高原试飞的直-20将当然不让地成为驱逐舰、护卫舰等主力舰艇的反潜直升机,待淘汰所有卡-28和直-9C反潜直升机,那么海军航空反潜的短板就将彻底弥合。

由于时间紧迫,已容不得直-15民转军了,海军优先选择直-20作为未来反潜直升机的主力,离服役已经不远了,特别是在完成了高原试飞以后。


国平军史


直-15和直-20相比的话,显然是直-20的综合性能更高,发展潜力更大,它被海军选中成为新一代主力舰载直升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可能有些人会说,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高置尾梁这种更常见设计布局的直-15更适合上舰,而采用类似于武装直升机的那种后三点式、低置尾梁设计的直-20并不是舰载直升机的最佳布局选择。这种说法可能存在一定的道理,但远远达不到存在明显差距的程度,毕竟地球上最强大的海军——美国海军的主力中型舰载直升机几乎全都是“黑鹰”式布局的,美海军这种选择自然表明上述说法并不严格、有效成立了。
实际上,直-15的一些先天条件决定了它在由“民转军”时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首先,直-15属于一款中外联合研发的直升机,是中航直升机和空客直升机合作研发的,它在空客直升机那边的名称就叫EC175。所以,它身上有很多双方合作的技术成果,如果要将它用于军用,往往需要考虑全部国产化的问题,这本身并不是一件易事。
其次,直-15的设计定位就是一款非常纯粹的民用直升机,为了满足载客任务需求,它主要追求的是舒适性,和追求综合飞行性能、多用途、生存能力的军用直升机完全不是同一条道路。如果非要直-15从军,需要它进行不少军标改进,这同样是一个大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直-15的吨位虽然比直-20足足小了3吨左右,但是它的机体长度、旋翼直径却并不小,例如它的旋翼直径接近15米,而直-20的旋翼直径不过为16米多,它们的机体长度也只相差2米多,所以两者对起降场地的要求是相差无几的。这意味着,原本计划搭载使用直-15的舰艇只要稍稍放宽一点甲板设计,就能够轻轻松松搭载吨位更大的直-20,而直-20的综合性能、潜力无疑明显超过直-15,直-15的败下阵来自然就不出为奇。
只能说,既生瑜何生亮,假如直-20没有出现的话,吨位介于直-9和直-8/18之间的直-15的确有很大的上舰机会的,综合性能比直-9全面提升的直-15将有望成为直-9系列舰载直升机的合格继任者。可是直-20出现了,更优解出现了,它的出现,令直-15瞬间就不香了。

科罗廖夫


直15在几个方面都不如直20。

第一研制时间直15晚于直20,中国军队等不起,直20已经形成战斗力了。

第二直15是合作研制的民用直升机,名义上没有军事产品合作。

第三最重要一点是直15轻于直20,是7吨级,差了有3吨,直20是10吨级,正合适。



大志远思想空间


直-15有被外国卡脖子的风险,而且性能不如直-20。

直15是由我国航空工业哈飞和欧洲空客直升机公司共同投资、联合研制的7吨级中型直升机,中方代号AC352、空客方面的代号是EC175。

哈飞方面生产的直15于2016年末首飞,目前仍在试飞中,尚未投入大规模生产。自该项目曝光以来,很多军迷都认为这款7吨级的直升机特别适合作为驱护舰只上的舰载直升机,比我国之前的直-9系列性能有很大的提升。

军迷力挺直15上舰,理由主要有两个:

一是作为7吨级的中型直升机,直15具有良好的舰机适配性;

二是直15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布局,与黑鹰那种后三点式、后起落架放置在尾梁上的布局相比,占用的起降场地小,对于甲板面积寸土吞金的驱护舰只来说更合适。

与直15吨位、布局相似的英国超山猫舰载直升机,对甲板面积的依赖较小,超山猫也成为世界上最经典的舰载直升机。

黑鹰的起落架布局使其对起降场地面积要求更大。也正是这个原因,将使用直20舰载型的新批次052D驱逐舰加长了尾部甲板。

但是,虽然直15上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我国下一代舰载直升机还是选择了与黑鹰相似的直20,原因主要由以下2个:

1、直15是中外联合研制的商业飞机,对国外技术依赖较大,关键、核心系统几乎全部依靠空客方面,在目前国际大背景下,不适合当做下一代主力舰载直升机。

直15虽然名义上是中、欧双方各投资50%的合作项目,但是关键技术几乎全部由欧洲提供。空客的EC175早在2009年就首飞了,哈飞的直15直到2016年才首飞,可想而知这个项目到底是怎么回事,说的难听点,就是空客直升机用组装线钓有钱的凯子而已,笔者不看好这个项目的前途。直15的三大核心系统---发动机、变速器、旋翼,全部由欧洲欧提供,直-10之于普惠发动机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2、直15虽然是一款技术先进的7吨级中型机,但是直20是10吨级,载荷航程优势明显。起飞重量大就意味着可以多载油,作战半径更大:或者能多装声呐浮标、鱼雷等武备,作战能力更强。

10吨级的黑鹰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强的舰载直升机,摸着鹰酱的尾巴过河是更合理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