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私人診所的“戰疫”:警報從1月7日就開始拉響


一個日本私人診所的“戰疫”:警報從1月7日就開始拉響

安倍晉三

一個日本私人診所的“戰疫”:警報從1月7日就開始拉響

從1月7日開始,吉永惠實擔任所長的惠實診所就拉響了“防疫警報”。

位於東京地鐵“東大前”站附近的惠実診所,診療項目包括內科、皮膚科、中醫、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性疾病及部分美容項目,共有7名醫護人員,4至5名事務性工作人員。在日本,惠実診所屬於中上規模的綜合型私人診所。

惠實診所所在的文京區,位於日本東京都二十三區之中央,人口約22萬。在文京區,像惠實診所這樣的私人診所共有140多個。這些分佈廣泛但規模普遍較小的診所,構成了日本防治疫情的第一道關卡。

截至3月21日9時,日本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1016例,累計治癒215人,累計死亡35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3月14日的記者會上說,跟其它國家相比,日本可以說是抑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勢態。

一個日本私人診所的“戰疫”:警報從1月7日就開始拉響

始於1月7日的“警報”

1月7日,吉永惠實接到了日本醫師會在1月6日發佈的“事務聯絡”通知,全稱為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生的集體性不明原因肺炎的注意呼籲”,由日本厚生勞動省健康局結核感染症課向日本醫師會下達。

通知中稱,令和元年(2019年)12月,武漢市衛健委發佈了武漢市發生集體性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請知會貴會會員:對於有武漢居留史、曾因呼吸道症狀在醫療機構就診的患者,請務必完善院內預防傳染措施。”

此外,通知還要求,如有武漢居留史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到疑似病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可在進行傳染性疾病發生動向調查的疑似病例監測基礎上,到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檢查。

按照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政策,進行傳染性疾病發生動向調查,是指為了採取措施預防傳染病、防止疾病擴散,由醫療機構收集傳染病相關信息,並進行分析、公佈。

這是吉永惠實第一次聽到有關武漢不明傳染性肺炎的消息,此時距離1月5日武漢衛健委發佈通報僅僅過去了兩天。

武漢衛健委當時發佈的通報中稱:至1月5日8時,武漢共報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59例,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

由於自己是華人身份,文京區有不少中國留學生,吉永惠實平時接待華人患者的機會比較多。文京區被稱為“文化教育區”,包括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的本部校區在內,不少高等學府都彙集於此。

又趕上元旦、春節前後,正值中日間旅遊、探親人員往來的高峰,吉永惠實格外重視起來。她擔心,如果中國真的發生流行性傳染病,恐怕“傳染到日本的日子就不遠了”。

此後短短10天的時間裡,吉永惠實又連續接到了3個關於新冠肺炎的通知。

1月10日,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發佈了“疑似症患者警戒指南”,要求醫生髮現疑似病例要馬上彙報,以便衛生機構掌握原因不明的傳染病的發生動向。

“但這個時候,日本只有少數醫生有了警惕,因為中國國內幾乎還沒有什麼新的消息傳出來。” 吉永惠實介紹。

直到1月16日,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日本厚生勞動省健康局結核感染症課當天發出通知:一名30多歲的中國籍男子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這名患者1月3日開始發燒,1月6日從武漢回到距離東京西南部約50公里的神奈川縣,當天就入院治療,1月15日症狀好轉出院。

在這則通知中,厚生勞動省健康局還表示,正在積極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同時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有關機構合作進行風險評估。

得知有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在日本出現,吉永惠實馬上加強了診所的衛生防護措施,明確要求職工每天多次徹底地洗手、漱口,所有患者進入診所都佩戴口罩。如果患者未戴口罩前來就診,門口接待的護士會發一個口罩,要求馬上戴上。

此外,診所內的座位、門把手、櫃檯、桌椅等所有設施,由每天全面消毒一次,增加為每天兩次。凡是遇到有發熱症狀的患者就診後,診所還要額外再全面消毒一次。

這樣的操作對於吉永惠實來說,只是在往年的防護措施上進行了一些升級。每年12月冬天到來後,日本就進入流感高發季節,惠實診所也都會加強防護。每個進入診所的病人都要測體溫,發熱的病人須進入單獨的候診室,與其他病人隔開。

日本《傳染病法》第五條中規定,醫院、診所、進行病原體檢查的機關、老人福利設施等設施的開設者及管理者,應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該設施中發生或蔓延傳染病。東京都傳染病信息中心官網上,針對醫護人員如何應對傳染病也有詳細的指導。

從1999年開始實施的《傳染病法》(全稱為《傳染病預防與對傳染病患者醫療法》),為日本應對由傳染病引起的潛在健康危機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於這部《傳染病法》,吉永惠実稱這是日本每一個醫務工作者都熟知的法律。吉永惠実還記得,在醫學院參加資格考試時,《傳染病法》是必考內容,且不僅是醫學生,對於針灸師、按摩師、護士、檢驗學等學科的學生,也都一樣。

1月17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健康局結合傳染病課再次通過日本醫師協會給診所下達了“新冠病毒引發肺炎患者發病的有關注意呼籲”,提醒一線醫生要予以重視。

吉永惠實介紹,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的私人診所醫護人員才真正提高了警惕。

一個日本私人診所的“戰疫”:警報從1月7日就開始拉響

從私人診所到厚生勞動省

1月23日,惠實診所遇到了第一例疑似病例。吉永惠實記得很清楚,“就是武漢封城那天。”

一箇中國年輕男子來到診所,既沒有預約,也基本不會日語,無法和門口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交流,直接被領進了診室。他“看上去很焦慮”,希望馬上進行核酸檢測,以確認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

得知對方1月21日從武漢來到日本,吉永惠實馬上打通了文京區保健所的電話,進行上報。隨後,她按照流程對該男子進行體溫檢測、流感檢測。患者有低燒,但是不咳嗽,沒有明顯的上呼吸道症狀,在請示文京區保健所後,吉永惠實讓患者回家休息、居家觀察。

第二天,這位男子又來了。前一天從診所離開後,他馬上去了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就診,但是因為沒有轉診單,研究所拒絕給他進行核酸檢測。患者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感到非常焦慮,還是希望能夠馬上進行檢測。但當天再次測量體溫,他的體溫已經在37度以下。

對於為什麼不讓這名男子轉診去定點機構進行核酸檢測,吉永惠實解釋說,這名患者明顯是精神緊張,並沒有其他顯著症狀。“如果一個患者的病毒沒有達到一定的量,對他的身體狀況傷害也不是很大的情況下,為什麼非要到醫院去弄出一個陽性出來?這種情況完全可以自己在家裡隔離,不要隨隨便便地跑到外面去傳播這個病毒就可以了。”

而且,即便是出現症狀的患者,沒有持續好幾天的發熱、咳嗽、病毒達到一定濃度的情況下,是檢測不出陽性的。

吉永惠實當時也對患者進行了勸說,叮囑他“如果後天還有發燒再來就診”。在隨後的電話隨訪中,患者告知已沒有了症狀,身體正常。約一週後,患者回到了中國。

這樣只是咳嗽就想做核酸檢測的患者,吉永惠實之後又多次遇到。

吉永惠実舉例說,如果現在有一個患者發燒,打電話到東大附屬醫院這樣的大醫院去,他們是不接診的,而是會讓患者就近找診所就診,做第一道檢測。“如果真是有臨床疑似症狀,如發燒37.5℃以上、有上呼吸道症狀4天以上、65歲以上的人有症狀2天以上,拍下來的胸片也是很可疑的,那麼我就會開具轉診信,到指定機構檢測,並向保健所彙報。”

2月25日,日本公佈了新冠肺炎基本方針。針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表示,要有針對性地為必要的檢查做準備。他解釋稱,如果類似流感檢測,不論在哪裡,隨時都能進行檢測的話,那這肯定就屬於必須要保證的診療手段,但現實是新冠肺炎的檢測是有限制的,現有的PCR核酸檢測具體能確診到什麼程度,還值得深究。由於能進行PCR核酸檢測的機構有限,資源仍將優先供給有密切接觸的人群。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數據,2月中旬,日本平均每日的新冠病毒檢測數量最多為1594件。另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從3月初開始,核酸檢測納入醫保範圍,國內的私立醫院和民間檢測機構都可以參與,從3月10日起,每日檢測數可以達到4600件。

此外,日本國內的多家公司目前已經研發出了最新的簡易檢測設備,使得核酸檢測時間從6小時縮減到15分鐘,這種小型檢測機器可能在 4 月投入使用。

3月4日,吉永惠実表示,她詢問過與自己診有合作關係的檢測機構,當時還不能進行PCR核酸檢測。3月17日,吉永惠実瞭解到的情況是,上述機構已經可以進行檢測了。

吉永惠実介紹,一旦有疑似患者的核酸檢驗結果為陽性,將由初診機構開具轉診單,送入有能力接收新冠患者的指定醫院。

根據《日本的傳染病法和東京的相關組織》報告中的內容,所有診所、醫院發現傳染病病例都要立刻通知所在地區的保健所,保健所以電子報告形式上報東京都市公共衛生研究所,同時將報告傳真給東京都衛生和社會福利局以及東京都政府。東京都市公共衛生研究所確認信息後上報國家傳染病監測中心、國家傳染病研究所,再由他們最終上報給厚生勞動省。與此同時,上級機構也會及時向下級機構傳達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

日本厚生勞動省也指出,根據《傳染病法》,接診醫生向保健所提交的感染病例信息通過在線系統,經由都道府縣報告給厚生勞動省。

一個日本私人診所的“戰疫”:警報從1月7日就開始拉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